夏孢子在龙须菜生长季节可重复产生

(2)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

摘要:龙须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4.3防治对策(1)龙须菜采摘后及时清园,并进行深耕,结合整地施入适量石灰,均可减少病害发生(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病穴可撒施石灰进行消毒(3)发病初期在植株茎基部及周围土壤喷洒50%敌克松500~600倍液,隔7天喷l次,连喷2~3次

2叶枯病

1锈病

4.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遗留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面的茎基部直接侵入,也可从根茎部的伤口侵入,还可通过雨水、肥料和农事操作传播多发生于5~6月高温潮湿季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龙须菜,又名金针菜,学名萱草,属百合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作物,其食用部分为含苞未放的花蕾,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特产之一近年来食用花卉渐成时尚,龙须菜也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我乡是缙云县龙须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栽培历史悠久,其产品品质上乘,享有盛名但由于地处浙东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田间湿度大,龙须菜病害发生较重,特别是锈病、叶斑病等真菌性病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龙须菜产量和品质近10年来,笔者对我乡龙须菜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4.1症状白绢病在当地俗称烂脚瘟,又叫根腐病发病初期,先在叶鞘基部出现水渍状褐斑,后迅速扩展,稍有凹陷,可见白色绢丝状物,并伴有大量棕褐色小菌核,根茎腐烂,发病重时扒开表土也能见到菌丝叶片呈淡黄色,严重时苗丛矮缩,整丛枯死

3.1症状叶斑病在当地俗称穿孔病,也叫秆腐病嫩叶发病,先出现淡黄色斑点,后扩展为深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最后病斑破裂,叶片呈穿孔状;苔秆发病,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纺锤形病斑,病斑中央凹陷,湿度大时可见淡红色霉层,发病重时造成茎叶枯萎、苔秆折断

1.1症状龙须菜锈病俗称黄锈病,又称红蠖是危害龙须菜最重,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龙须菜生长期可为害叶片、茎秆和花苔发病初期先在叶片及花茎上出现黄色或桔红色泡状小点,即夏孢子堆,以后表皮破裂,散发出大量铁锈状粉末发病后期,严重的造成全株叶片枯死,其上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线条状的冬孢子堆受害病株少抽苔或不抽苔,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易脱落

4 白绢病

1.3防治对策:(1)清洁田园:秋冬清除残株病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春季苗期适当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3)田间喷药:在发病初期用20%腈菌唑2000-3000倍,或20%三唑酮1500倍液,每隔15天喷l次,共喷1-2次

2.1症状龙须菜叶枯病在当地俗称茅草燥、为害叶片及花苔,初发时在叶尖端和边缘上产生水渍状小点,以后从叶尖逐渐向下蔓延,形成黄褐色长条形病斑,并在其上产生大量黑色霉点,严重时全叶干枯,形同枯燥茅草,常导致植株整片枯死;花苔受害,初为水渍状,后变淡褐色椭圆形病斑,最后致使苔秆呈灰白色干枯状

3叶斑病

3.3防治对策(1)加强田间管理冬季及时清洁园地,彻底割除枯死秋苗,烧毁病叶,及时培土施肥;开春后要松土除草,开沟排水,并控制施肥量,以防春苗生长过嫩而诱发病害并及时喷药保护,可用50%斑轮菌克800倍液,或12.5%的病除净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lo00倍或50%多菌灵800倍液

2.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田间残留的苔秆及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龙须菜幼苗,被害植株上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我地每年4月中下旬发,五六月多雨季节发生较重该病发生与气候、品种、栽培措施关系密切发病的最适温18~23℃,湿度为80%以上调查表明,以低洼潮湿、土壤板结瘠薄、酸性重及生长不良的园区发病明显偏重

2.3防治对策发病严重的园区应逐步淘汰感病品种,对龄期较长、生长势衰退的植株应及时更新复种农业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可参照锈病药剂可选用50%斑轮菌克800倍液或12.5%病除净1500倍液

3.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叶、苔秆和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孢子经气流传播,侵染龙须菜春苗叶片引起发病,病斑上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加剧我地一般于3月下旬开始发生,4月进入旺发期,以5月中下旬发病最严重,6月下旬后发病趋于缓和病菌开始在枯死的龙须菜叶片和苔秆组织上越夏,9月上旬以后又陆续侵染为害黄化菜秋苗,并在枯死的秋苗病残体中越冬调查表明,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一般栽种过密、植株衰老、杂草丛生、管理粗放的园区发病重

1.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害龙须菜,再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在龙须菜生长季节可重复产生,不断进行再侵染往往先在老病区出现发病中心,然后迅速蔓延到各处至龙须菜生长后期在叶片、茎秆上以及10月份的秋苗上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进行越冬该病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在5月上中旬天气转暖时开始发生,至10月气温下降时逐渐停止侵害其中以6-7月多雨季节及秋苗生长旺季发病最为严重调查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栽植过密、偏施氮肥生长过嫩,也易引发病害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js/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22日 04:11:27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