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春日吃草指南1

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听觉定位城市

探寻苏州的春日美食

发现不一样的美

01

荠菜

荠菜也叫“报春菜”,春寒料峭之时,别的野菜还不见踪影,它就已经在田间地头出现了,带着锯齿的翠绿荠菜叶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最为鲜嫩。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相传在楚地,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荠菜,煮给人们充饥,人们吃了以后,头痛病也随之治愈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俗语因此流传。荠菜的味道很特别,剁碎了和油腻的肉一起拌馅,也不受掩盖,反而把猪肉的鲜也提升一个等级。这种锅台乐趣,古时“东坡居士”也很受用。《菜羹赋》里写道: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大诗人陆游也喜好荠菜,为此他还特地写过一首《食荠诗》:“小着盐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饮钵穷家话,妙绝何曾肯受人。”

02

香椿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又名椿头,营养丰富,是清明前后苏州市民喜爱的时令蔬菜之一,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汉代时就遍布大江南北,唐代、明代、清代都曾将香椿列为贡品。在《庄子》里,香椿是一种长寿树,《庄子·逍遥游》里写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说香椿长寿到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岁。所以,人们往往又以香椿来表达长寿之意,苏东坡就有“更指椿年而献寿”的诗句。他还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则称“燕齐人采椿芽食之以当蔬”。清代美食家袁枚,也曾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香椿头拌豆腐,“到处有之,嗜者尤众。”到了现代,香椿因为独特的香气,依然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03

草头

金花菜,原名苜蓿,又名草头,形状非常小巧讨喜,浓绿色的三片复叶如倒心形,嫩绿中有一丝清涩,充满江南的春意。它是江南农村的一种绿肥,夹种在棉花田里。春天,苜宿猛长,人们就把其嫩头割下,作为时令蔬菜。金花菜是一种古老的蔬菜,在唐朝时,苜蓿作为牧草,被视作贫贱之人的粗鄙餐食,但上溯至汉朝,这却是风行一时的珍贵植物。相传张骞通西域时,至大宛,见士人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万余石,骏马以苜蓿为食,强壮健硕,“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了葡萄和苜蓿的种子,回归中原,此二物乃初为人识。如今在菜馆,酒香金花菜、酱汁肉用金花菜打底、蚌肉金花菜等等,都成了厨师长首推之菜。柔嫩碧绿的嫩叶在白酒或黄酒的激发下把草本清香发挥至最大,入口即化的温柔让每个邂逅的食客都拒绝不了。

04

豌豆苗

苏州人一般叫它“豌豆藤”,长得特别讨人喜欢,叶子清透如翡翠薄片,茎上抽出纤细蜿蜒的须须,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它“龙须菜”。《诗经》里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薇”就是古称野豌豆的嫩苗。野豌豆不仅嫩茎叶风味颇佳,荚果、根部也都可以食用,所以前人呼之“救荒野豌豆”,还真是很名副其实的。豌豆苗多半匍匐成片生长,春日初生的茎枝细软如丝,叶片则好似尚未丰满的羽翼。口感确是温柔缠绵,但“吸油”功力也不一般,因为纤维素含量高,茎叶又纤细蜿蜒,必须要花上比其他野菜更多些的油脂来中和其中的生涩感。

05

马兰头

“马兰头,拦路生”,所以在苏州马路边、田野、山坡上都有可能见到马兰头。马兰头春秋都有,但是清明时节的马兰头最是鲜嫩,虽然略带苦涩气味,不过焯水后,就会变得清润可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介绍马兰的: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俗称物之大为“马”也。就是说:马兰因为叶子像兰花,但叶子比兰花大,故称“马兰”。马兰开出的花,色呈红紫,花形似菊,故又称“紫菊”。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里记载,汪廷防至上海任官,离任时,村中小童纷纷献上马兰头以赠行,一时传为美谈,有人赋诗:“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马兰头一般生在田间地头,马儿贪吃其多汁的嫩叶,总是留在原地不肯挪步,是以名之“马拦头”。后来,“马拦头”更演化出挽留行人之意。马兰头的清新,用《蔬食斋随笔》里引用的诗句来说,是“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翠嫩的外形,沁人心脾的滋味,当然是作为前菜和开胃小食的绝佳选择。不少酒家的前菜就是剁碎的马兰头拌以香干麻油。吃到嘴里之后那种麻麻的感觉,清香袭人,让人欲罢不能。

耳朵与城市相拥

自在

每周五期

每天滚动播出

FM.8苏州音乐广播

小康年

做自己的幸福歌颂者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24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