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区街惊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只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五水共治”深入持续推进,水质不断向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水分和土壤。上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宁开展野生植物调查时,意外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此次来海宁开展野生植物调查的,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的4名专家。当天下午3点,调查组负责人武建勇和另一位成员,结伴在海昌街道利峰村的田野上考察,突然在东杨路和另一条村道的交叉口站住了,此时田里正在浇水,在稻田的角上,一株30厘米高的水蕨,闯入了俩人的视线。他们赶紧上前确认,只见它的叶子嫩绿,长势十分旺实,像这么一株高的水蕨,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长成。“我们当时就很惊讶,因为水蕨虽然分布很多,但是它都是零星分布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武建勇接受采访时,语气中仍带着兴奋。让他们高兴的是,在这块田里,他们还发现了另外两株水蕨。水蕨在民间被称作龙须菜、龙牙草,有药用价值,嫩叶还可以当蔬菜,它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和山东、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但平时却难觅它的踪影。武建勇和团队曾3次来海宁,却还是第一次发现它。水蕨数量少,主要原因一是它是一种蕨类,属孢子植物,和苔藓类植物一样,采用的还是最古老的繁殖方式,二是它极喜干净,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它不是种子植物,就像其他植物是种子繁殖的,但它通常是孢子或芽孢繁殖,沿着水流可以把孢子传过去,就生长在水质好的地方。”武建勇解释道。目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我市开展野生植物调查已近尾声,近一年来,共调查发现多种维管植物,目前保护等级最高的就是水蕨了,属易危类物种,在《中国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中,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近年来,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一边做去“污染”减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形成了以泛半导体、航天航空为主的高科技绿色产业链;一边做增“绿色”的加法,进行生态修复,走生态致富的步伐,在绿水青山中淘到了看得见的“金子”。如今,在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的土地上,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千亩良田绿意盎然,生态湿地鸟儿栖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变成现实,一幅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正缓缓展开。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正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为共同富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上一篇文章: 炝拌龙须菜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来源:大潮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1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