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大学中
在双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大家是否被一大波朋友圈表白刷屏了呢~
趁着这个机会
小海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大学
OUC私立青岛大学时期
?俾斯麦兵营
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创建于年8月。当时,直系要员高恩洪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在士绅刘子山、孙广钦等倡议和支持下,高恩洪选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所建俾斯麦兵营(现鱼山校区北半部分)为校址,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这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
?年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补行开学典礼,并定本日为私立青岛大学成立纪念日
学校开宗名义:"以教授高深学术、培养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宗旨。"所设各科学制均为四年,修业期满实验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限于条件,先设工、商两科,首届在15个省市招收学生各40人,其中就有罗荣桓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罗荣桓元帅于—年就读于私立青岛大学
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学校校务受到严重影响。校董会推举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奉系得势后,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的温树德强借空闲校舍供军方使用,又加经费短缺,致使教师、学生开始流失。
?学生宿舍
年只招收了铁路管理科学生20人,之后学校情势每况愈下,至年未再招生。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军阀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不得已于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
国立青岛大学时期
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等11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着手在济南筹建国立山东大学,但因"五三"惨案后日本拒不从济南撤兵,筹备工作无法进行。
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议,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校址就选在原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致私立青岛大学有关接收校舍的函
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著名作家杨振声为校长,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大设文、理两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学生在工厂实习
杨振声校长效法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实行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打破门户之见,利用青岛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之优势,以自己的声望和学识,广聘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闻一多、梁实秋、宋春舫、杜光埙、黄敬思、汤藤汉、曾省(省之)、黄际遇、王恒守、宋君复等知名教授都应聘执教,国立青大声誉日隆,蜚声学界。
?国立青岛大学职员录
?闻一多先生-首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在青期间创作了散文《青岛》和诗歌《奇迹》。
?梁实秋—年曾任文学院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开始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
杨振声主张从严治校,一切校务皆应有章可循,实行严格的淘汰制,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对于学科发展,杨振声见解独到而富远见,主张文理渗透,并提出要渐次增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有关的学科,为后来学校海洋、水产等特色学科独步国内、青岛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洋科技与教育城起了重要作用。
国立山东大学时期
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大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命赵太侔为校长。
在此时期,师资阵容更为齐整,老舍、洪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任校,学生培养质量高。
?童第周夫妇在实验室
?年至年,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继任者是洪深。老舍当过文学院的中文系教授,《骆驼祥子》在这里诞生。游国恩、王统照等在此任教。
?臧克家于年至年就读于国立山东大学文学系。历史上臧克家数学考零分而被闻一多破格录取的故事,已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批自然科学家也相继来青岛从事教学研究,胚胎专家童第周,生物学家张玺,物理学家王淦昌等各具所长,各有建树,为海洋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政府准予国立山大设置海洋学系的代电
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散处各地的校友和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名通电,要求恢复国立山大建制。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年春,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
?学生野外实习
?当时的毕业证书
复校后的国立山大,系科设置作了较大调整,新增设了农学(含水产)、医学、地学等学科;办学规模再次扩大,设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计有15个系,其中新成立了水产、地质矿产、农艺、园艺、电机工程等5个系;并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
山东大学时期
年6月2日青岛解放,国立山大获得新生。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定名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华东大学迁青途中
从年夏季开始,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调整。山东大学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和以后的几次调整,至年,学校调出的院系,分布于山东、吉林、湖北、江苏、河南、上海等六个省市,发展成为或充实了十余所高等学校,为促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繁荣做出了贡献。
?山东大学、华东大学合校庆祝典礼
以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四大金刚”,以丁山、郑鹤声、黄云眉、张维华、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赵俪生为代表的有中国史学界“八马同槽”之誉的中国古史研究,使山东大学成为当时海内外瞩目的文史研究重镇。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文科学术杂志《文史哲》,将山东大学的人文学术地位推向巅峰。
?冯沅君在红楼梦研究研讨会上发言
?《文史哲》创刊号
这个时期,海洋、水产学科得到进一步加强。河北水产学校并入,水产系力量得到加强;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北迁,与山大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海洋系,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物理海洋专业。第一任海洋系主任赫崇本教授。
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部分教研组,(共计人)为基础,成立山东海洋学院。留青人数共占山东大学总人数的38%。当时学校有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水产5个系。
山东海洋学院时期
年3月成立山东海洋学院,学校走上了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独立发展之路,年列入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文件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相继参加了山东省近海水产资源调查和全国海洋普查,都担当了主力军角色。教务长赫崇本教授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上书国务院,倡设国家海洋局,促成了国家海洋局的成立。
?参加南海普查的师生在一起
?第一次南极考察山东海洋学院部分校友合影
在年国民经济遇到极大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仍然给学校批建了我国第一艘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船。
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自年重归教育部直属。年山东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年初又归建到山东海洋学院,调出、归建,搬走搬回,使水产系部分人员流失、仪器设备受损,遭受重创。
80年代初,学校在各项事业恢复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对教学、科研、人事和后勤等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着眼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在重点保证海洋、水产学科发展的同时,大力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至年底,学校的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由年的7∶3调整为3∶7,实现了学科、专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成为名副其实的多科性院校,奠定了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学生在上课
年,学校获准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和博士生的高校,新中国第一位海洋学科、水产学科的博士生均从这里诞生。
80年代末,以文圣常、管华诗、冯士筰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专家,在长时间积累的基础上,执著追求,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世界发明奖、"七五"科技攻关奖等若干奖项,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巩固了特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
青岛海洋大学时期
年1月,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由邓小平题写。进入90年代,特别是年以后的改革更加深入,发展更加迅速。浮山校区经过近10年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学校形成两处办学的格局。
年实现了国家教委与山东省共建体制,获得重点支持,学校首批进入国家“工程”序列,并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一期建设任务,成为“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一个成功典范,国家‘工程’建设的特色范例”。
年,“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调查实习船下水。
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年10月1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开始了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历史新征程。
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入选36所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海洋科学、水产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科建设
年建立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水产研究所,第一个水产系
年在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专业招收我国第一批海洋学科研究生
年成立我国最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
年物理海洋学成为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被批准全国首个海洋化学硕士授权点
年授予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博士学位
年被批准全国首个海洋化学博士授权点
年成为首个取得海洋科学所有专业博士点的高校
年成为首个海洋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
人才培养
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中已有13位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管华诗、赵法箴、高从堦、张福绥、胡敦欣、雷霁霖、张经、麦康森、孟伟、焦念志、张偲、李阳、宋微波。
3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孙志辉、王宏。
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海洋学家是校友董兆乾。
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海洋学家是校友蒋家伦。
中国第一个南北极都登上的海洋学家是校友赵进平。
培养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博士、第一个农学水产博士、第一个海洋药物博士。
每年培养的海洋学科博士数量约占国内高校培养总数的62%。
每年培养的水产学科博士数量约占国内培养总数的30%。
科学研究
首创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水产研究所(年)
实施全国首次海洋普查
年,学校师生参加第一次全国海洋普查时的工作现场。
建造中国第一艘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船
培育世界上首例海洋生物优良品种“海青一号”
培育我国第一个水产养殖新品种“单海一号”
年方宗熙教授培育的“单海一号”海带新品种
提出新中国第一个十万吨深水大港选址建议
编制我国测量海拔高度的唯一标准“水准原点”
陈宗镛教授历时10年研制的“国家高程基准”,统一了国家高程基准
研制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
管华诗院士研发的海洋药物PSS“藻酸双脂钠”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开辟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新领域
构建我国第一个海洋特征寡糖糖库
我国知名海洋药物学家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荣获了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山东省乃至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
主持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
《中华海洋本草》由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主持编纂,历时5年完成。该书引用历代典籍余部、现代期刊文献5万余条,合计约万字,是国内首部大型海洋药物编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构建国际上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实现对“地球第四极”的成功观测
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扇贝养殖新品种“蓬莱红”
培育出我国第一个耐高温海带新品种“荣福”海带
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红藻新品种“”龙须菜
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牡蛎新品种长牡蛎“海大1号”
文圣常院士开创性地提出了“文氏普遍风浪谱”理论,结束了我国建港规范中长期依赖国外海浪谱的历史
冯士筰院士构建的近海环流及物质输运理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物质输运理论的重要进展,他还创建了超浅海风暴潮新的理论体系
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张正斌教授开拓了海洋物理化学和海洋界面化学学科,被誉为我国海洋物理化学的奠基人
推进海水养殖业中的藻贝虾鱼参养殖的“五次浪潮”,推动海洋农牧化进程,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大国
9大学科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中国海洋大学的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9个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
中国海洋大学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产学一级重点学科.在—年教育部组织的三轮学科评估中,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蝉联桂冠,14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位。
拥有中国高校界独一无二的船队中国海洋大学拥有3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和在建中的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等4艘供教学和科学考察用船舶,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能力。
▲3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
▲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在建造中)
在全球海洋领域发表SCI论文列世界第14位据科技部统计,中国海洋大学在全球海洋领域发表SCI论文列世界第14位,近年学校在Nature系列刊物发表论文10篇,约占该领域大陆学者发表总数的2/3。
我国首个加盟北极大学的科教机构年6月3日-5日,第16届北极大学理事会会议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召开,中国海洋大学以全票通过答辩成为北极大学的准成员(associatemember),成为我国首个加盟北极大学的科教机构。北极大学是一个包含北极圈内大学、学院及其他组织的协作网络,其致力于教育、研究以及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目前,北极大学拥有超过个成员机构和组织。
▲郭培清教授作为学校代表参加答辩
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直接上图
↓↓↓
世界那么大,海大请你去看一看!在中国海洋大学上学,你不仅可以坐拥本校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享受到境内外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世界那么大,海大请你去看一看!这性价比也是没谁了!
不断优化的校园环境当然,学校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学校一直在努力。教学楼学习园地、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浴室、智能洗衣机、校园小公交……大家的学习生活条件慢慢得到了改善。相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海大会变得越来越好!
教学楼学习园地
教学楼储物柜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智能洗衣机
校园小公交小长假马上就要结束了
小海想赶快跟大山
山东大学约一次自习了不知道
你有没有想要介绍的人呢?
编辑整理/郑道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白癜风胶囊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zf/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