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内则中的上古美食周代八珍,做

《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散佚。

注:儒家十三经,《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汉武帝末期,说话结巴的坏小子—鲁共王刘余(景帝与程妃之子),为扩建宫苑园林,强拆孔子旧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数十篇,皆古字也。

后至西汉元帝时(刘奭shi,命昭君出塞那位),有儒学大家戴氏叔侄二人(戴德、戴圣)收集整理,成《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东汉后,《大戴礼记》散佚,《小戴礼记》,即《礼记》49篇得以流传至今,文化瑰宝,乱世之中颠沛流离,得以保存一二,实属万幸。

《礼记》内容广播,包括: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农学等,使后世人可详细了解上古社会的部分生活片段与上古人丰富的思想世界。

而《内则》为《礼记》的第十二篇,内容为:家庭内父子、男女应遵行的规则。本号节选了其中关于“周代贵族吃啥?”的内容,从此处论,《礼记》当称得上中国首部《菜谱》。

周八珍,顾名思义,自然是八道饭菜:

一、淳熬:煎醢(hai),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将肉酱煎熟,浇在陆稻米饭上,再拌上动物油。)不就是盖浇饭?对喽,世界上最早的肉酱盖浇饭!

二、淳毋(mo):煎醢,加于黍(shu,黄米)食上,沃之以膏。(将肉酱煎熟,浇在黄米饼上,再浇动物油。)又一个肉酱盖浇饼,是不是与“淳熬”很像?“毋”即是“像”的意思,意即“淳毋”是照着“淳熬”做的。

三、炮豚:取豚若将,刲(kui)之刳(ku)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huan)以苴(ju)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zhao),为稻粉糔(xiu)溲之以为酏(yi),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巨镬(huo)汤以小鼎芗(xiang)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酰(xian)醢。

炮牂(zang):除主料外,余与“炮豚”同。(炮豚、炮牂的制作是相当复杂的。杀一只小猪(豚)或小母羊(牂),杀后去内脏,塞些枣子入腹腔,用芦苇编成的萑裹好,外涂一层掺了草的泥巴放到猛火上烧;待泥巴烤干,剥掉;洗净手,将猪羊表皮的一层皱皮搓掉;取调好的稻米糊,涂遍猪羊全身,投入放满动物油的小鼎中煎(油必须淹没猪羊);再将小鼎放入盛水的大锅中,水面不可超过小鼎边缘以免溢入;用火连续烧熬三天三夜;取出肉(估计已稀烂),加些醋、酱调和好,享用。)

这不就是“烤乳猪”,“烤全羊”的老祖宗版吗?

四、捣珍:取牛羊麋鹿麕(jun)之肉,必脄(mei,夹背肉),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熟出之,去其皽,柔其肉。(用牛羊鹿獐的里脊肉,加上等量的牛肉,二者经反复捶打,除去筋膜;烹熟,去掉肉膜,揉成肉泥,占佐料吃。)此珍食因反复捶打,即“捣”,故名:“捣珍”。

五、渍(zi):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酰醷(yi,梅浆)。(杀牛,取新鲜肉切断纹理成薄片,入美酒浸泡一段时间(1-12天),吃时以醋、肉酱、梅子汁调味。)生鲜牛肉料理!

六、为熬:捶之,去其皽(zhao),编萑(huan),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麇(jun)皆如牛羊。欲濡(ru)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牛鹿麋獐捶捣去筋膜,摊在编好的苇篾上,洒姜、桂、盐末,小火慢慢烘干。如湿着吃,用水泡软,以肉酱煎食;如干着吃,捶打松散即可。)中国最早的肉脯呀!牛肉干、鹿肉干,獐子肉干!

七、糁(san):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牛羊猪肉各一等份切碎,与稻米粉揉拌,米与肉比例为二比一,捏成糕油炸即可。)另有一做法为:稻米粉加水,加入切碎的牛羊猪胸间脂肪,熬成厚粥。

糁,山东东南地区读(sa),以牛羊猪鸡之骨肉入大缸,再入十几种佐料与中药材熬汤,待汤滚,洒大麦粒,整夜熬至汤浓。那一碗吞下去,嗨!就别提了!反正每次在临沂、济宁喝多了酒,早起五六点钟必去喝一碗糁汤,一下肚,胃里立马舒坦许多!

八、肝膋(liao,脂肪,尤其肠子上的脂肪):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举焦,其膋不蓼(liao);取稻米举糔溲之,小切狼臅(chu,胸间脂肪)膏,以与稻米为酏(yi,黍米酒)。(狗肝一副,用它的肠油包裹,配以调料浸湿放在火上烤,使脂肪渗入肝内,不可用蓼草作香料。熟后,以米糊润泽。再切些狼胸部脂肪碎块,与稻米熬粥,共食用。)就目前而言,这是多么难以完成的工作哇!狗好说,狼是那么容易抓的吗?

从以上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古时期周代人的脑洞有多么强大!对美食的不懈追求之心有多么热烈!周代的烹饪技术无论从选料、调味、加工与火候上,都有了一定的章法,其以多种烹饪方式制作菜肴,工序繁琐,味道想一想就能感觉到美味,“周八珍”是将烹饪升华为艺术的重要标志。

因此,汉唐后,都习惯将美味佳肴称为八珍。

宋代起,又将八种名贵的烹饪原料称为八珍,如:

元八珍(又名迤北八珍):

醍醐(精致奶酪)、麝沆(马奶子酒)、野骆驼蹄儿、鹿唇、驼乳糜(骆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西域葡萄酒)、玄玉浆(马奶与葡萄酿制的酒)。《南村辍耕录》—陶宗仪(元末)

明代八珍:

龙肝(娃娃鱼或穿山甲或蛇或白马肝,说法太多)、凤髓(锦鸡脑髓的可能性大些)、豹胎、鲤尾(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巴,因其古称:綾鲤)、鼠舌或或鸮(xiao)炙(烤猫头鹰)、鱼唇(鲟鱼、鳇鱼、大黄鱼以及一些鲨鱼的上唇部的皮或连带鼻、眼、腮部的皮)、熊掌和酥酪蝉(可能是高级酥酪)。《群书拾唾》—张九韶(明)

清代四八珍: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豹胎、犀尾、狮乳。

海八珍:鱼唇、鱼翅、海参、鱼肚、鱼脆(鲨鱼头颈部软骨干制品)、鲍鱼、鱼籽(鱼卵腌制或干制品)、干贝(扇贝干制品)。

禽八珍:红燕(可能是比画眉大点的红尾巴鸟)、飞龙(东北的榛鸡)、鹌鹑、天鹅、鹧鸪、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鸠、红头鹰(形似老鹰,俗称:土豹)。

草八珍: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肝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香菇之一)。

民国又出现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增加了不少新品种,如:

蚯蚓、松茸、雪莲、竹笋、黄唇胶、鱼翅、鲥鱼、雪蛤、裙边(王八壳边或山瑞壳边)、乌鱼蛋(墨鱼卵)、凫脯(野鸭胸脯肉)、龙须菜、赤鳞鱼(泰山下的一种小鱼)、蛎黄、果子狸等。

现代新八珍:

凡是列入八珍的物种,消亡速度就很可能变得很快,看看:鲨鱼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鹅、猫头鹰、野骆驼、海豹、娃娃鱼、天鹅、鲥鱼、甚至连野生王八,都已经划入了重点保护物种,可怕不!

那还不如干脆把那些杀不绝灭不净的害虫或者能轻易大量繁殖的物种划入新八珍得了呗?

1—苍蝇(非洲真有苍蝇饼吃)

2—老鼠(广东人的吃法要向全国全世界全宇宙推广)

3—跳蚤(zao)(炒着吃一定乱蹦)

4—蚊子(云南一怪:三个蚊子一盘菜)

5—蟑螂(雪国列车里那些深色蟑螂饼)

6—蝗虫(以上各类,这个最靠谱)

7—蚕蛹(胖嘟嘟的,油炸烧烤皆可)

8—蝎子(这可是以毒攻毒的大补药)

让厨子,尤其是中国厨子惦记上的生物,距离望族灭种、离开地球的下场,就不太远了。向那些已经被吃光了的和即将被吃光了的同星球朋友们,道声:听天由命吧!也向那些什么都想吃且什么都敢吃的大嘴老饕们,劝句:嘴下留情呀!差不多就得了,难道非等到把一切活物都吃绝,接着吃干草根、观音土、石头饼...?再生猛到不是人,难道连大粪都去吃?!

瞧,这你就文盲了不是?咱东边的小倭瓜岛国,据说他们就真!吃!屎!

十八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

倭人的金粒餐:

金粒餐制作过程很复杂,餐厅先侯选美少女,让这些少女每天严格按照详细制定的要求运动喝水吃饭起居。一个星期后,餐厅就派人再选取她们中最符合要求的排泄物作为原料,再佐以各种名贵的调料锅蒸油炸,之后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进行造型——做成中药丸子那样一粒一粒的形状和大小,表面要看起来极其光滑。也有些则需要按照客人的指定做成其他形状——最后再裹上食用金粉,金粒餐大功告成了!

对这事,有些人说是真的;有些人说是假的;有些人说真假有出入,不管真的假的!我相信,这事儿他们真使的出来!换个语法说:他们中的有些人,啥特麽烂事儿新鲜事儿变态事儿干不出来?

换下一话题!最后为照顾大家胃口,特推荐几本关于吃的书:

《易牙遗意》—韩奕(明代)

《随园食单》—袁枚(清代)

《闲情偶寄》—李渔(明清)

《山家清供》—林洪(南宋)

《食宪鴻秘》—朱彝尊(清)

....

别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着我,以上的书除了《随园》和《闲情》外,剩下的俺也没看过。

容易看懂的?也有:

《雅舍谈吃》—梁实秋

《天下味》《中国吃》—唐鲁孙

《中国食经》—任百尊

《蔡澜食典》《蔡澜美食地图》—蔡澜

《食在江湖》《鱼头的思想》—古清生

还有很多,但是先看这些吧...

多转转,给本号激励,咱也就:文思如尿崩,下笔若腹泻。









































治白癜风
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zf/6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