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察2017年福建省渔业主导品种

年福建省渔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确定

据报道,受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委托,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8月19日组织召开年福建省渔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遴选会。邀请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省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所以及设区市级水技站等单位的5名专家参加会议。经过与会专家的充分讨论与论证,根据福建省的渔业发展特点和实际,与会专家遴选推荐出12类水产养殖生物和10项技术为年福建省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同时,与会专家还遴选推荐了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等2个品种和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等3个技术为福建省拟上报农业部年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包括:

·大黄鱼(闽优1号)

·石斑鱼

·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鹭雄1号”)

·大宗淡水鱼(福瑞鲤、团头鲂“浦江1号”、异育银鲫“中科3号”)

·凡纳滨对虾(SPF)

·刺参

·杂交鲍(西盘鲍、皱纹盘鲍)

·菲律宾蛤仔

·牡蛎

·海带(黄官1号、三海)

·坛紫菜(闽丰1号、申福2号)

·龙须菜(鲁龙1号)

二、主推技术包括:

·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

·香鱼水泥池标准化养殖技术

·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凡纳滨对虾种质复壮

·健康种苗培育关键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鲍(海参)南北接力养殖技术

·海水池塘鱼虾贝混养技术

·渔用膨化配合饲料应用技术

·草鱼免疫防疫技术

·海藻养殖新技术(包括海藻机械化采收技术、紫菜新型撑竿式养殖技术,以及紫菜外海浮流式晒网技术)

全国17省专家聚焦湖北潜江,共话综合种养让稻田生“金”

说起稻田综合种养,业内有句行话“北看辽,南看鄂”。意思是北方以辽宁盘锦的稻蟹种养为标杆,南方以湖北的“稻虾共作”为典范。

9月1日,正值暑去秋来,云高气爽的好时节,来自云南、浙江、辽宁、安徽、湖北等17个省份的专家学者齐聚“稻虾共作”发源地——潜江,共话稻田综合种养的先进经验、发展蓝图。“谋划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口粮安全的需要,是促进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说。

“稻虾共作”、“一稻两虾”,潜江农民增收“利器”

中稻抽穗灌浆、晚稻拔节孕穗,虾农们吆喝着起篓收虾、查看虾苗长势……1日,潜江市熊口镇稻虾共作万亩示范基地,向全国各地专家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丰收画卷。起源于我省潜江市的“稻虾共作”模式,代表着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的最高水平,无数农民依靠这项增收“利器”,踏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就是‘一稻两虾’。‘稻虾共作’一亩田可多产多公斤商品虾,增收多元。”白鹭湖农场虾农老李笑着说,他的田里虾、稻同步增产,品质同步提升。据测算,“稻虾共作”模式综合效益,亩产稻谷-公斤,小龙虾-公斤,比“稻虾连作”亩综合收益提高近0元,比种稻亩增收元左右。潜江农业局局长王维介绍,截至年底,潜江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带动了上万农户增收致富。十多年来,潜江水产研发团队始终掌握核心科技,首创“稻虾连作”“稻虾共作”小龙虾种养模式,还制定了“稻虾共作”养殖技术规程,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

副省长任振鹤说,“稻虾共作”的综合种养方式,为全省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提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样板。

综合种养、“一田多收”,湖北多种模式成“经典”

时间倒回到十年前,6年,省政府首次在潜江召开全省“稻虾连作”现场会。综合种养、“一田多收”,自此,全省各地掀起了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的风潮。十年间,省政府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会,连续多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和技术推广、深加工研发生产项目,打造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今年全省春耕备耕会上,我省启动“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计划”——16个县(市、区)政府成立了稻田综合种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30多个县(市、区)发文明确稻田综合种养支持政策,财政落实每亩40至元不等的“以奖代补”资金,积极推进适宜区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政府推动、政策支持,稻虾、稻鳖、稻鳅等多种稻渔共生模式在全省遍地开花,潜江、监利、钟祥等10多个县市区稻田种养面积均超过10万亩。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表示,以“稻虾共作”为主的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了稳粮提质增效的新路子,成为现代农业的新标杆。目前,全省已辐射个乡镇,带动农户6万余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湖北已成为全国稻田种养面积第二大省、稻田养虾第一大省。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万亩,其中“稻虾共作”模式.8万亩,稻田小龙虾产量27.21万吨;“稻鳖共作”、“稻鳅共作”等模式13.2万亩。全省形成了余家稻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多个千亩标准化连片示范基地。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年均综合产值达到亿元!“

一亩田,千斤稻,万元钱”,“要粮”与“要钱”,两难变两全

“一亩田,千斤稻,万元钱”,这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对我省“稻鳖共作”模式的精辟总结。综合浙江、湖北、福建三地试验基地,,稻鳖共作模式下,每亩平均产出水稻约公斤、水产品公斤,综合收益可达到1.万元,相比单种水稻每亩元的收益,可新增产值1.万元。李可心说,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成功解决了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的两大问题。近年来,随着种粮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部分稻区“撂荒”、“双改单”现象有所抬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平均亩纯收益不足元。在稻田种养模式下,生态稻米市场受捧,优质水产品高价俏销,彻底打破了价格“天花板”,绿色优质稻米价格是普通稻米的5倍以上;水产品从繁育、养殖到加工、餐饮、贸易等各个环节,层层盈利、环环增效,亩收益是单纯种稻的10倍以上,实现了稳粮和增收“双赢”。陈生斗表示,“稻田种养结合为实现稳粮增收,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今年“两会”期间,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对“十三五”种植业调结构转方式作出了具体安排。稻田种养集成了水稻种植、加工,水产养殖、加工、餐饮等诸多环节,还和休闲观光相结合,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驱动轮”。(来源:湖北省水产局)









































广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zf/42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