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潮汕,汕頭老城amp海島
作為一個在外多年的潮汕人,經常被問潮汕有什麼好玩的?想想好像沒有特別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好吃的倒真的是非常非常地多。
潮汕菜雖在廣東地區,但並未被粵菜吞併,反倒獨成一派,近幾年潮汕牛肉火鍋在各地各種開,更是開到國外,也算是在原本在外的潮菜注入新血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位置,氣候,食材,信仰風俗,這種種都影響著潮汕的飲食。
很多食物,依舊還是要在這片土地上,才是最地道的味道,或許與水質有關,或許與氣候有關,或許與心有關。
自從開通了汕頭來往廣州,深圳的動車,更加方便珠三角的朋友到汕頭覓食。趁著春節前,帶著朋友一起領悟潮汕美食的博大精深。
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外乎吃”。
吃?夜糜
朋友抵達汕頭站時已是傍晚,正是晚餐時間,下車直奔吃飯的地方。
“夜糜”是潮汕人的叫法,從傍晚開始,直至淩晨,也有些店會做午市,甚至全天24小時,走在路上到處可見寫著XX白粥的店。
一進門便見到琳琅滿目的海鮮,鹵水,熟食,青菜等,看著實物點了醃蝦拼醃瀨尿蝦,鹵水鵝腸豬腳粉腸拼豆腐乾,菜脯煎蛋,魚飯,炒菠菜以及苦瓜煲,滿滿一桌,配上一碗白粥剛剛好。
生醃海鮮肉質細膩味道鮮美,但有些人會吃不習慣生冷,量力而行為好。
Tips:
夜糜主要食材要新鮮,另外比較多人選擇的還有長平老姿娘夜粥,性價比都還可以,有些隱藏在小區裡做很多當地人生意的也不錯。上過舌尖的富苑飲食,相對價格會高一些,可以根據距離和個人喜好選擇。
“薄殼米“”麻葉““糕燒番薯芋頭”“醃血蛤”也是潮汕特色菜。
吃?甘草水果
飯後沿路逛了一下,買了一份甘草水果打算回去吃,補充維生素也幫助消化。各種切好的水果淋上甘草汁,另外還配了一小杯梅粉,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這種吃法。朋友沒有吃過油甘和青橄欖,但最後都說吃不習慣,哈哈。
青橄欖對於潮汕人真的是經常見,酒席最後上的水果很多時候會有青橄欖,家有喜事或是過年的時候也喜歡備一盤青橄欖待客。
Tips:
甘草水果路上經常會有看到,我們買的是亞鴻,也有好些分店。推薦青芒果,番石榴以及當季的水果例如現在的草莓。
吃?豆花
一般都認為豆花是入口即化的軟綿,然而汕頭有一種豆花口感扎實,一碗下去很有飽腹感,挖開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氣孔。與普通的甜豆花直接加白砂糖或薑汁糖水不同,加的是混了白砂糖芝麻的黑糖。
Tips:
很多人喜欢去吃廣場老牌豆花,但對於我來說太甜了些,丹霞莊這家龍眼豆花覺得剛好,夏天推薦試一下草粿,口感像龜苓膏或燒仙草,能清熱解毒。也可以試試“綠豆爽”“薑薯五果”“鴨母捻”等特色甜湯。还有很多人去福合溝無米粿甜湯,品種比較多,米琪也算是老字號,出品也不錯。
吃?腸粉
小吳腸粉名聲在外,上了大眾點評的必吃榜,小小的店面經常大排長龍,出品確實不錯,皮薄餡足,用料也很新鮮,最後撒上炒過的菜脯粒簡直就是點睛之筆。
推薦海鮮腸粉,牛肉腸粉。
Tips:
除了小吳腸粉,老字號的還有像三身人腸粉和長平腸粉,有多家分店。一條不夠吃,可以加粿,也就是再加一條白腸粉,或是可以加料。長平路上有一家潮雄竹筍腸粉,喜歡吃筍的也可以嘗試。
吃?豬紅湯
吃完腸粉已經吃不下正餐了,尋思著繼續吃其他小吃,就一邊走路去吃豬紅湯。
田記做豬紅湯已有多年,也上過電視報紙,一般都是老闆親自掌勺。
一般搭配有“益母草豬紅湯”“西洋菜豬紅湯”“真珠花菜豬紅湯”,還可以外加米粉粿條等。新鮮的益母草在外也曾見過,但真珠花菜出了潮汕是真沒見過。
豬紅湯了還加了新鮮豬雜,冬日喝上一碗,補血美容,還十分暖胃。
吃?蚝烙
蚝烙,潮汕小吃代表之一,與福建臺灣的蚵仔煎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例如潮汕的蚝烙要蘸魚露食用。煎得兩面焦黃,內裡軟嫩,生蚝飽滿多汁,才是好吃的蚝烙。
吃?糖蔥薄餅
華塢路傻腦蚝烙不遠就有賣糖蔥薄餅的店,非常傳統的小吃,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裡面會夾一根香菜,記得小時候吃的時候是沒有的,然而加了香菜味道也不突兀,真是神奇的搭配。不吃香菜的可以不加的。
糖蔥薄餅的餅皮和春捲的餅皮是一樣的,有時候還可以看到烙餅皮的,一個小圓盤架在爐子上,一個麵團貼著轉一圈,不一會就一張餅皮好了。糖蔥薄餅裡並沒有蔥,而是有拉成像蔥一樣的麥芽糖,再加上芝麻龍鬚糖等,卷成一條,糖蔥甜脆,餅皮軟韌,小時候的味道。
Tips:
糖蔥薄餅街上有很多流動的小攤也有賣,口味較甜,不喜甜的慎重。
吃?果汁冰
汕頭的果汁冰很多都是真材實料,水果新鮮,所以做出來的果汁冰都很好喝,然后就兩天喝了最有名的三家。
亞強果汁冰的芒果冰真的非常好喝,朋友喝的檸檬苦瓜也說不錯,當季的還有的草莓桑葚,性價比也非常高,人多不想排隊的時候可以公眾號上叫外賣。石炮臺果汁冰因為都是用卡士所以價格也就比較高,但搭配出品也都好喝。相對比之下,十二中草莓冰稍顯遜色,但他們在做很多其他的搭配上的改變,也是很受追捧。
吃?雙烹粽
老媽宮粽球在小公園一帶,可以逛著去吃。
甜粽好吃還是鹹粽好吃的問題,在潮汕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吃雙烹粽,一個粽子裡有鹹也有甜,一次滿足兩個願望。南乳肉,鹹蛋黃,干貝,栗子,烏豆沙,羔燒白果等搭配在一起,鹹甜交織,成為最獨特的味道。
Tips:
另外推薦嘗試小吃“豬腸脹糯米”“鱟粿”,如果覺得膩了可以加一碗酸菜豬肚湯,清爽解膩。
吃?涼水
在老媽宮粽球對面有一家沒有看到店名的小店,賣老香黃老藥桔,有很多年了,店裡一直掛著蔡瀾先生的推薦。
老香黃是醃制過的佛手柑,藥用價值很高,老藥桔則是用金桔醃制而成,理氣消滯很好。店內也有涼水可買,喝了熟地加老藥桔,入口生津甘甜,很好。
Tips:
汕頭有很多涼水店,像廣州的涼茶店,本地像許吉,褲頭方等都有很多分店,平時有點上火感冒什麼的,喝上一碗,也是很有用的。
吃?牛肉火鍋
如果來潮汕只能吃一頓飯,想來很多人都會選牛肉火鍋。
一頭牛的肉分得那麼細來吃,不同部位的肉下鍋的時間也不同,應該沒有其他地方的人吃得如此仔細了吧。很多本地人都有自己喜歡去吃的店,但凡能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地方開得下去的店,都有一些自己的食客支持。肉是否新鮮,切的刀工如何很多時候就是決定的關鍵。
這次避開了大家都喜歡去八合裡,杏花吳記,選了一家在菜市場附近的店,他們家的肉很新鮮,爆汁牛筋丸非常好吃。
Tips:
涮牛肉的時候通常要起勺兩三次,讓血水都流乾淨了口感更好。
潮汕牛肉火鍋都是清湯做底,涮了肉之後一般都會再下一份粿條几根青菜當主食,或是直接在碗裡放入切碎的芹菜,爆香的蒜頭,加兩勺清湯,清甜。
如果一個人吃不了牛肉火鍋,也可以試下牛肉牛肉丸粿條,也很好吃。
八合裡在廣深等城市都有開了分店,很多遊客也慕名而來,杏花吳記也有很多遊客選擇,出品感覺沒有以前那么好,旺季的時候還大排長龍。
吃?魚丸湯
汕頭近海,除了牛肉丸有名,魚丸也是很有名的。朋友因為中午在南澳吃了龍鬚菜魚丸湯之後晚上還想吃魚丸,就打包了魚丸湯。榮記魚丸蠻多人去吃,也有好些分店,選了中山路的,因為還要去春梅裡。魚丸清爽彈牙,還可以試下墨魚丸,魚餃等。
吃?鹵水鵝
潮汕鹵水非常有名,特別是鹵水鵝,春梅裡又是其中佼佼者。
老師傅招呼著客人推薦著買什麼部位,然後剁好,其他的小師傅再分別剁成小塊裝盒,傍晚買菜時間排滿人。
鹵水鵝是潮汕人家大節都會備来拜神的祭品,現在更多的時間都會出現在餐桌上。
鹵水獅頭鵝肝更是可以媲美法國鵝肝。
切好的小塊鵝肉淋上鹵汁,再蘸點加了碎蒜的白醋,美味。
吃?海鮮
唯一一頓海鮮是在南澳島上吃的,原來想去青澳灣的“南蠔小貝”不曾想那天剛好休息,只好在路邊找了一個營業的吃午餐。
海鮮倒是都很新鮮,就是個頭都不是很大,價格很實惠。
除了海鮮可以試下當地特色的龍鬚菜和紫菜炒飯,都不錯。
吃?粿汁
很多人聽到粿汁會以為是果汁,其實很不一樣,是煮好的粿角上加了豬肚,豬腸粉,豬肉等,吃的時候可以攪拌均勻了一起吃,上面加的料也是可以自由選擇,豐儉由人。
吃?愛西干麵
汕頭似乎吃湯麵不多,但吃乾麵不少,愛西干麵也是老字號。粗面拌上芝麻醬,佐以鹵肉,再加一碗豬雜湯,完美的搭配。
吃?豬肚湯
因為自己喜歡吃豬肚,酸菜豬肚湯更是其做法中最喜歡的一種。
一碗干粿加上一碗豬肚湯,在冬天裡可以帶來暖暖的滿足。
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豬肚湯,橋下豬肚做了多年,除了豬肚湯,還可以吃豬肚火鍋,松記豬肚也不少人去吃。
汕頭美食繁多,層出不窮,其實還有很多沒有來得及嘗試,例如魚生,例如炒牛肉粿,例如炒糕粿,例如各種煎粿(無米粿,紅粿桃,水晶粿等等)……
不過應該很快就會相遇了。
逛?海濱路
海濱長廊長2公里,沿海而建,雖不能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只能看到內海及對面的達濠,但沿著岸邊走一走,還是很舒服的。
在人民廣場對面有輪渡,可以坐船到對岸,如果有時間可以體驗一下。
達濠有礐石風景區,達濠古城,巨峰寺,青雲岩等景點。
逛?石炮臺公園
石炮臺公園就在海濱路上,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為環圓形城堡建築。公園園區不是很大,逛逛還是挺好的,可以看下以前炮臺的內部結構。從公園側門出來馬路對面就有石炮臺果汁冰。
逛?外馬路
從海濱路走去小公園的時候經過外馬路,路上有好幾家教堂,還有各式廟宇,可見對宗教信仰的包容。
外馬路上還有潮汕地區最大的慈善機構存心善堂,旁邊是存心學校,以及新修的觀音廟九龍壁等,可以看到潮汕地區的嵌瓷和木雕工藝。
逛?小公園
小公園一帶應該是算是汕頭城區最有名的景點了,近幾年一直在翻修,直到最近才陸續開放一些完工的地段。原來老舊的樓房經過翻新,反倒沒有了以前的味道了。老媽宮倒是保留了下來,對面的新修的老媽宮戲院也會有一些潮劇可看。汕頭開塢文化陳列館和郵局離得很近,倒是可以一起看看從前到現在的沿變。
逛?汕頭博物館
汕頭博物館在中山公園邊上,館藏不是很豐富,但對於瞭解潮汕文化非常有幫助,有很多相關習俗及產物介紹。汕頭博物館出來對面汕頭印刷廠舊址,倒還能看到民國時期舊汕頭的一些痕跡。
逛?南澳島
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環島68公里,距離汕頭市區約1小時車程,有11公里的跨海大橋。因為只有半天時間所以沒有去很多景點,沒有去宋井,總兵府,金銀島,也沒有去看風車,只是在青澳灣和前江灣看海。
冬日的海,不似夏日晴天的藍,是素雅的白色或青色,很美。
南澳的紫菜和宅魷很有名,干海產也不錯。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或許在于看不同的風景,
或許在于體驗不同的生活,
或許在于只是想無所事事,
然而,在潮汕,
最大的意義在于吃。
想要有兩個胃,一天吃24小時那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xg/1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