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春天的尾巴谷雨

春日·谷雨

谷雨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

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

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

上面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初步认识了谷雨。下面就让君君来跟大家仔细说一说有关谷雨的小故事吧!

01谷雨小知识

谷雨源自于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时气温偏高,阴雨频繁。“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好雨知时节02谷雨的由来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以慰劳圣功,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但是,在民间,陕西省关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员史官。一天,黄帝发现了德才出众的仓颉,便任命仓颉做了史官。他以结绳记事,国家大事记得清清楚楚,很受黄帝赏识。后来结绳记事日显落后。一次,仓颉随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深受启发:“一个足印代表一种事物呢!”回家后,仓颉便打点行装外出考访。他爬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如今,每逢谷雨节这天,白水县史官镇一带都举行拜仓颉的庙会。

03谷雨的传说

关于谷雨,在民谚之中,有这样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修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谷雨的故事就是这样

大家还听过关于谷雨的什么小知识呐

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诉君君哦

谷雨时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每一个特定的节气都会有特别的美食,我们一起来康康都有什么好吃的吧~

槐花:

相信大家都见过槐花,可能有的小伙伴没想到槐花还可以做成美食吧~

龙须菜

龙须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一种野菜,主要长在石头边上,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有清热解毒、利尿助消化等功效,可以凉拌也可以煲汤。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龙须菜不能和羊肉一起吃,不然会出现腹泻的问题。

图上是什么美食鸭?

燕来笋又名春笋,因为是燕子飞来时长出来的笋,所以又叫它燕来笋。四五月份是吃春笋的最佳时节,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被誉为“菜王”。春笋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常吃有助于消化。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民间有“三月八,吃春芽”的说法

谷雨吃椿,又叫“吃春”

寓意迎接新春的到来

谷雨前后这段时间也正是香椿上市的季节

香椿营养丰富

所以也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鳜鱼,又叫石桂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我国的珍惜水产。正当桃花盛开之时,也是鳜鱼最肥美之季,此时的鳜鱼鱼肉丰满,肉质细嫩,蛋白质、脂肪、钙等含量都要高于其他季节。

谷雨的美食好多呀

当然啦,由于各个地区的环境民俗等各不相同

所以每个地区的美食也都各具特色

你们家乡的美食是什么呀~

欢迎留言告诉君君哦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谢艳宾

校对:李珍、牛江帆

审核老师:付亚男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jz/104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