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闻人基层共学十九大记录从海上漂泊

编者的话

在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村委会的门口,挂着这么一副对联。“忆昔日居住连家船满江漂泊,想今朝上岸住新房倍感党恩”,横批则是“安居乐业”。这副对联,勾勒出了该村近30年来的发展变化——漂泊于水上——上世纪80年代末搬迁上岸的“造福工程”——年村民全面告别了“以船为家、终日漂泊”的生活。

12月16日,青年新闻人基层共学十九大联合采访团宁德线一行来到了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通过参观村史馆,采访村镇干部与村民代表等形式,详细了解了连家船民上岸奔小康的情况。

来看本报记者与学生记者的采访报道——

从海上漂泊到岸上定居

溪邳村连家船民奔小康

海峡教育报记者罗菊熙姚兴榕

学生记者

福建师范大学廖璐蔡琳懿

泉州师范学院王思雨姚小虹

探索生产新模式实现经济大发展

翁友铃,溪坯村里的渔排养殖户,也是村里的经济发展带头人。在他停靠在岸边的渔船上,记者们看到了4箱用于向卖家展示的大鱼箱,肥美的大黄鱼正在水中穿梭着。

“我养殖了多网箱大黄鱼。”翁友铃说。目前全村网箱养鱼箱、挂养牡蛎亩、养殖龙须菜亩。依靠丰富的养殖和销售经验,他在每年收购鱼苗和饵料的时候,都会对质量进行把关,并在水产品出售的季节,积极替村民联系买家,解决销售问题。

用于向买家展示的水箱

像翁友铃这样的养殖户在村里还有很多,但如今村里的经济模式又不仅限于个体养殖。“我们一方面大胆改变小农经济式的个体内港渔业生产模式,靠集体的力量扩大生产规模,先后成立网箱养殖、鱼塘养殖和无公害滩涂养殖等三个合作社;另一方面又围垦造地,试行生产多样化,在‘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上下功夫。”原溪邳村村民主任刘明福介绍。

村民们正在对牡蛎进行加工

溪邳村改变过去“破船加破网”的生产方式,如今以“轮船加网箱”的形式,实行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海上运输业、深化产品加工业、引资创办新企业、富余劳力广就业的“五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刘明福带领采访团一行参观村史馆

经济模式上的改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上。“村民人均收入从上岸前的多元增加到了年的元。”刘明福说。

党群一心谋幸福和谐生活奔小康

溪尾镇全景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村民在经济上没有了后顾之忧,生活质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翁友铃笑着说,“以前我们祖孙三代好几口人,都居住在同一条船上,家里的兄弟成家分居,就是一个家庭的大难题。”而今,作为第一批搬迁上岸的连家船民,他早已盖起一栋三层楼房子,再也不用去担心这些问题。“城里居民有的我们也有,生活相差不大。”

村镇干部与村民代表介绍情况

“让村民们能够‘搬上岸,住得下,稳得住,富起来’,这是经过我们村子干部群众一代又一代努力的成果。”溪邳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光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介绍,在村党总支带领下,溪邳村先后投入0多万元修建了村级敬老院、村委综合服务中心、渔民公园;完善了新村及各安置点的“路、水、电”的基础设施改造,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村里还出资补贴村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让村民们能够安居乐业。年,溪尾镇溪邳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编辑:林密/制作:陈东旭

海峡教育报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91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