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青铜峡之牛首慈云篇
唐贞观二十年(年),唐太宗亲自到灵州接受铁勒、回纥等11个少数民族部众的归降,这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少数民族团结盛会。灵州城由此又有了一个新称谓:受降城。牛首山在唐代叫回乐峰,因唐代李益写了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而使牛首山名噪天下。
★李益(~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进士,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唐建中二年(年),随崔宁“巡行朔野”,到达灵州,太和初官至礼部尚书。据史传说,李益的绝句一类的诗,“每作一篇,为教坊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李益以回乐峰为题,写过一首《暮过回乐峰》
★《暮过回乐峰》
烽火高飞百尺台,
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
今日从军乐未回。
小编为你翻译一番
烽火墩台升起敌人入侵的烽火,一支队伍在黄昏时,从遥远的沙漠南边赶来。昔日打仗,以回为乐,今日从军,乐在未回,因为他们是为正义而战。诗中巧妙地把灵州的州治回乐县嵌进诗中。
还写过一首以灵州为题的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编为你解析一番: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西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因而被谱入弦管,成为“中唐绝句之冠”,是历来传诵的名篇,且“天下皆以为歌词”,就是全天下的人都会唱这首歌,回乐峰(牛首山)也成了国人皆知的名山。
牛首山小记
牛首山,位于青铜峡市南20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因其主峰小西天(文华峰)和大西天(武英峰)南北耸峙,宛若牛首,故名之。在古代,牛牛首山最初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望云山。让人奇怪的是,在青铜峡的各类史书无人提及。牛首山北魏时称青山,唐代称回乐峰,大石山,宋夏时称金积山、袋袋岭,元代以后称牛首山、柴金山。系罗山余脉,南北走向。牛首山长40公里,宽11公里,面积平方公里,3/4属青归属青铜峡管辖,1/4归属中宁县管辖。海拔高度一般在米以上,最高峰大西天海拔高度米。东瞰利通,西枕黄河,峰峦突兀,丹岩积翠。山坡南陡北缓,中间为大小平山,相对平坦,是市内天然草场之一。西靠黄河,山势陡峭,依次为白电、新月、美女、弹筝诸峰。位于黄河西岸的叫峡口山,古称艾山。据清代《康熙朔方广武志》记载:“昔传山产神艾,土人于午夜子半,密住得之,炙百病皆效。”这是艾山得名的因由。
牛首山上古寺庙众多,初建于唐代以前,分西寺和东寺两部分。“可与四方九华、普陀、峨眉、五台名山胜地,同其高深,灵感利济群生于无穷也”,为四镇灵境,朔方名刹,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古寺庙群。
东寺以金塔寺为中心,周围布列娘娘庙、鸿庵寺、保安寺、药王庙、观音堂、龙泉寺、十王殿、无量殿、太阳宫等19座寺庙。庙宇大都依山峦走向,自下而上次第筑台修建,布局别具匠心。
西寺群,枕山面河,依山势而建,以万佛洞、睡佛殿、净土寺、三教堂为中心,南北布列26座寺庙,均为歇山顶和硬山顶式砖木结构,依山凿庙台,直出峭壁,树木参天。睡佛殿内有金牛池。登高而望,寺庙殿宇金碧辉煌,气势不凡,宛若仙境。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庙会,大小庙宇,香烟缭绕,众僧云集,游人香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里山峦重叠,草木葱茏,云海茫茫,变幻无穷,古有“秀丽如芙蓉出水”的赞誉,在《宁夏府志》《朔方道志》等书中记载,牛首山寺梵宫古刹林立、霞飞云掩、神奇壮观。
寺庙始建于何时,正式典籍均无明确记载。根据《旧唐书》和明朝管律撰《牛首山碑记》所述,从小西天寺留置存“多敬德重修”石碑分析推论,至少应为唐贞观之前所建,很可能是南北朝遗物。牛首山在唐、宋、明、清均多次进行维护重修。近些年来,青铜峡及周边县市等地信教群众,奔走募化,筹集资金,相继在牛首山昔日寺院旧址沿用原寺名,陆续塑像建寺。如今是青铜峡市乃至全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宗教活动场所。
牛首佛光,这是一个大自然十分罕见的奇异独特的奇观,在宁夏好几本古书上均有详尽记载,是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今人发现牛首佛光是在20世纪80年代,于是,许多信士游客闻讯来到牛首山小西天,体验观赏这一特殊的大自然奇景。
经观察证实,牛首山佛光出现须有三个条件:
一是每年4月下旬到8月份,这段时间是太阳位置偏北,傍晚时太阳影子映到水中,金光正好反射到牛首山上,所以光带特别明亮。
二是库区上空要有雾霭、列风或微风。天气晴朗时见不到。
三是在日落前一小时内,映出的景象,瞬息变幻,经约一刻钟便消失。
清乾隆年间王永佑的《河带晴光》一诗中写道:
天际奔流到此平,
日董摇浪色精莹。
金蛇倒掣鱼龙伏,
素练横披水石明。
牛首佛光奇观出现在黄河弓形主河道处,此处古时名为河曲,即黄河千里一曲之意,所以也有人把牛首佛光叫做“河曲映日”。
牛首佛光形成的道理何在?
根据牛首山地区的环境、气象情况分析认为:牛首山下的青铜峡库区盆地呈方形,边长约30公里,东西两山相对高度米左右,南北两山略低。在这个小盆地里,黄河又拐了一个弯,造成河汊密布,水渚交错,加上两岸灌区的作用,在盆地上空往往形成小气候区。牛首佛光可能是偏斜的太阳光经过盆地上空暮霭的作用,反映到特殊形态的黄河水面上而产生的各种景观。如果没有河谷上空的暮霭,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往往是看不到的。牛首佛光与其他各地的佛光不同,所以弥足珍贵神秘,为世上少见。
牛首山上有三宝神艾:牛首山黄河西岸的山叫艾山,因山上盛产艾草而得名。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地丝:即发菜,也称地毛、龙须菜,是宁夏原五宝之一。青铜峡市是宁夏发菜的主要产地之一,境内贺兰山、牛首山麓都盛产发菜。天然发菜具有解毒清热、理肺化痰、调理肠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
松纹石:又称牛首花石,是由平纹、凸凹纹理的点、线、块、面组合而成的图画石、文字石、纯纹理石的总称,可做成串珠、手链,也可雕刻成石雕制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