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湾渔火赞歌

吴安钦渔火赞歌无论是星空灿烂的夜幕下,还是晨曦初露的黎明前,人们都能观赏得到,在这片浩瀚的水面上,波光潋滟,闪烁着一簇簇耀眼的橘红色的光芒,它随着粼粼波光,仿佛一团团火焰在海面燃烧,这就是渔家人赞美的渔火。海天相映,不知是天上的星光,还是海里的渔火,它们跳跃着,奔腾着,如星如火。只有渔民知道,这些亮晶晶的渔火是属于他们的。   这片海域正是台湾海峡西岸的罗源湾。   五月,当我们来到这秀丽清澈的罗源湾南岸采风时,耳闻目睹了许多新鲜感人的故事。这里曾经有过养殖业辉煌的历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试验紫菜养殖开始,经历了牡蛎、泥蚶、缢蛏、海带、对虾、弹涂鱼等的养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上世纪八十年代网箱养鱼试验成功后,罗源湾的养殖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金色的真鲷,银色的鲈鱼,红色的石斑,黑色的包公,黄色的大黄鱼,还有褐色的螃蟹和虾蛄,以及鲍鱼、海胆、海参、龙虾、龙须菜等,海产品种类一应俱全。养殖的产量与大官坂垦区的养殖量合起来,一年产出的海产品达十多万吨。包括加工业在内,年产值突破二十个亿。   这里的养殖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说罗源湾南岸最大的岛屿下屿岛,它是罗源湾最早发展养殖业,是养殖量最大的渔村。岛上的渔民敢当开路先锋。一脸黝黑的郑仕立就是其中的典型。海岛上每一个新品种项目的引进都由他来做。他的网箱达到多箱,养殖种类全面。那年“海燕”台风来袭,他的渔排被刮到宁德的东冲海域。为了减少损失,他高喊“人在渔排在”的口号,不顾生命安危,坚守在渔排上,随渔排漂出罗源湾。那次台风,郑仕立损失了多万元!台风没有把他摧垮。哪里跌倒就哪里站起来。当年,他就恢复了生产规模。经过近十年的艰苦探索,他和下屿岛的渔民们,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养殖路子,迈上了小康大道。   正当郑仕立和渔民们准备放开手脚大踏步走渔业产业化之路时,开发建设可门港的炮声响起来了。短短七年间,可门港开发如火如荼,十二个港口码头、五十多个大项目,把罗源湾南岸塞得满满的。为了支持可门港的开发,连江县做出了养殖渔业让步港口工业的战略决策,下屿岛的一万三千亩可养殖水域必须腾出来。渔民面临着失海失业的双重困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大家想不通。他们焦虑、苦恼:子孙后代干什么?吃什么?但是他们明白,可门港开发的重大意义。面对新挑战、新机遇,他们更愿意相信,可门港和罗源湾前景是美好的。他们与开发区的决策者一同策划未来。他们想,未来的可门港,可能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也可能是一座现代化的花园。那时候,海岛可能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他们坚信,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村党组织的引导下,还是郑仕立出来了。他多次考察了印尼海域后,毅然做出了开发印尼远洋渔业的决定。在他的发动下,从三户渔民开始,发展到了九十多户渔民与他一道,创办了远洋渔业发展公司。在印尼的巴淡市“买”下了公顷的海域。去年春天,公司的第一艘渔轮将第一批“飞地”渔民送到印尼的海岛上。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现在,他们的公司已经在那里建起了一排排的网箱,投放了数千万尾的东星斑鱼、青斑鱼等苗种……

  郑仕立又闯出了一条“飞地”的路子。他说,那片海远比下屿海大而阔,那里地处赤道线上,终年没有台风,可以养殖更大、更多的鱼。远洋渔业,是一条崭新的“飞地”渔业发展之路。

  瞧,这渔火多么亮堂,多么亮丽。下屿岛的渔民相信,有海的地方,就有渔火;只要是渔火,必定会发亮、会闪光。   我们仅仅相识一月又余,却像前生已约定今生来聚,奈何总是缘浅。那日在将你送往机场的路上,你指着车窗外刚刚升起的朝阳上,说:”回来的时候,和你去情人港看日出吧“。如今,这个只剩下我一个人去兑现的诺言,我想实现一下。

●●●END●●●

文章来源福州晚报(吴安钦)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谢谢!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41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