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大师吃京城梨园家宴润梅腔周末上菜

?????????????

京剧大师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在北京出生长大,这决定了他南北兼通的口味。

一些地道的北京美食乃至小吃都是他“好的那一口”,如爆三样、豆汁、小米粥、熬白菜、麻豆腐、干炸丸子、八宝酱菜、酱黄瓜等。

受家庭影响,加上唱戏保护嗓子的需要,梅兰芳的饮食基本上还是以淮扬菜为主,如鸡汤煮粥、蜜汁火腿、霸王别姬等都是他爱吃的菜式。

除此之外,梅兰芳从艺60多年,演出走遍海内外,遍尝各地美食,也钟情很多其他菜式,如川菜的宫保鸡丁,豫菜的洛阳烧鸡,杭州的虾爆鳝面。

梅大师也爱川菜北京是梅兰芳生长、成名的地方,有很多他爱吃的地方。在北京,梅兰芳常去的酒楼有始建于年,北京最早的川菜馆子峨眉酒家,位于前门外陕西巷的粤菜馆子恩承居,创始于康熙25年(年)的烤肉宛,创始于年、北京”八大春之一”的同春园,创始于乾隆三年(年)的都一处等。

在峨眉酒家,梅兰芳最喜欢的是宫保鸡丁。这道菜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有位叫丁宝桢的贵州人,他在贵州时就爱吃糍粑辣椒加花生米炒的鸡丁。这种做法是宫保鸡丁的前身,丁后调任山东巡抚,加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在山东,家厨根据丁宝桢的指导,用山东的爆炒办法来炒鸡丁,已经很有名气。丁宝桢后来又任四川巡抚,宫保鸡丁的做法更加讲究,丁经常用这道菜来宴请宾客,名气更大,被称为“宫保鸡丁”,正式定型。

在清末以来,随着川菜在全国流行,宫保鸡丁很快驰名全国,也成为闻名国际的中国菜式。

峨眉酒家开创于年,创始人是川菜大师伍钰盛,最早一家店在西长安街,比邻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常常光顾,特别是在戏院有演出时。这么大的名人光顾一家小店,伍自然不敢怠慢,每次梅来,他都亲自下厨,并亲自端上来。梅看出了伍的心思,说,我是来吃菜的,又不是来吃桌子板凳的。

伍钰盛现在90多岁,依然健在,生活在北京。他是四川遂宁人,12岁拜师学艺,20岁开始为党政要员做家厨,已经小有名气,成都很多显贵以请到伍做家厨为荣。抗战时期,他曾为何应钦、宋子文当过家厨,蒋介石夫妇也吃过伍师傅做的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一个川厨,他能为何、宋这些洋派的人做家厨,说明他的菜式变化非常了得,能迎合更多人的口味。据说他们很喜欢伍钰盛做的烧牛头方、豆渣猪头、开水白菜等,这些属于川菜中不辣的菜,以醇厚清淡著称。

因为菜品独到,味道上乘,峨眉酒家在北京开业后,虽然店面不大,却成为很多名流常来的地方,除了梅兰芳,还有张友渔、马连良、齐白石、张澜等。

张澜是四川南充人,当时是国家副主席,还曾为峨眉酒家的新店选址帮忙。梅兰芳还画了一幅梅花给峨眉酒家,齐白石送过一幅大虾图。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伍的宫保鸡丁?伍钰盛在传统基础上,对宫保鸡丁做了很多改进,把鸡丁从方形块改成梭子块,使其面广,更加入味,同时和椭圆的花生米相得益彰。还有就是选用小公鸡的鸡腿肉(活肉),滑炒时先调“滋汁”,待锅红、油温升至一成时爆炒,火候讲究“刚断生,正好熟“,淋上芡汁再小颠翻,让其均匀,成菜入盘“只见红油不见汁”,鸡丁松散爽脆,味道层次分明:先甜后酸,再咸鲜,略出辣椒香,最后透出椒麻,是经典的“荔枝味”。

伍钰盛用鸡腿肉给了后人很多启示,我们北京天下盐店里做宫保鸡丁也是选用剔骨的鸡腿肉,而传统的是用“鸡脯肉”,鸡腿肉的好处是更加劲道,既嫩滑,又有嚼劲。

不但是张澜,很多国家领导都去过,包括当时任副总理的习仲勋,习称赞宫保鸡丁是“状元菜”。这道菜的奇绝之处是:即使菜凉了,鸡丁还能保持鲜嫩。

据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有人问他对中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克林顿幽默地回答说:“宫保鸡丁”。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美味。之后他到四川,到上海,都曾点过宫保鸡丁。

这道菜虽然是川菜经典,但并不是很辣,口感层次丰富,这道菜可以说是中国菜式大融合的经典,发源于贵州,成熟于山东,定型于四川。

其实,伍钰盛作为川菜大师,最擅长的还不是宫保鸡丁。他精通川菜技术全面,以善做汤著称,什么肉配什么汤,他的代表菜,烧牛头方、豆渣猪头、烧鱼翅、豆瓣大虾、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

▲伍钰盛的代表菜:烧牛头方(上图)、干煸牛肉丝(中图)、烧鱼翅(下图)。

因为与峨眉酒家的特殊缘分,在峨眉酒家十周年时,梅兰芳题写了匾额,沿用至今。

恩承居的油烤肉宛的肉

梅兰芳还常去前门外陕西巷的恩承居,是老式广东菜的代表,那个时候是在北京广东籍官员和富商常常聚会的地方。代表菜如鸡蓉玉米,先将玉米切碎煮成蓉状,再加鸡蓉。这道菜清淡爽口,是梅兰芳很喜欢吃的菜。

梅还喜欢猪油炒芦荟(龙须菜),还有伊府面。这面是清代一个叫伊秉绶的福建人发明的,做法是用鸡蛋和面,加海参、猴头菇、海米、蹄筋、香菇、犬油,以砂锅为器做成。这种做法很像佛跳墙了,伊知府是福建汀州人,这种做法肯定是闽菜的传承。伊知府是一个书法家,写一笔好字,也善画,他写的“墨柳”尤为出彩。

鸭油炒豌豆苗、蚝油鳝背也是梅经常点的菜。因为来的多了,梅兰芳到了恩承居,不待点菜,伙计就会把他常吃的菜端上来。

鸭油炒豌豆苗的好处是油而不腻,豌豆苗鲜嫩翠绿,非常爽口。蚝油鳝贝是选用老板专门从广东香山运来的极品蚝油,鳝鱼一定要粗细一致,炒出来口感爽滑。

梅的好友,戏剧大师齐如山也非常喜欢到恩承居来吃饭,他吃鸭油炒豆苗时,要让伙计去同仁堂打上一壶碧绿的“绿茵陈酒”,边吃边喝,酒配菜,被称为“翡翠双绝”。

恩承居这种用油的讲究堪称一绝,也是中国菜的绝技之一,用不同的油猪油、鸭油、蚝油、犬油等搭配不同的食材,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曾经用腊肉油来炒菜薹、蒜薹,薹类的菜带一点辛辣味,而腊肉油恰恰能去除这些辣味,而保持它的鲜味。我还用过羊油炒萝卜丝,结果成菜的味道非常好。这种用油的方式,灵感来源还是通过传统食材相互之间的搭配延伸而来。

比如我试验过用犬油来烧甲鱼,味道非常好,而实际上淮扬菜中就有狗肉炖甲鱼,是道名菜。

在北京的望京,因为聚集了大量的韩国人,超市里有狗肉卖。

猪油拌饭,猪油下面,猪油炒青菜,蛋炒饭也一定要用猪油炒才最香。

在北京,梅兰芳还常去烤肉宛。烤肉宛以烤牛肉,羊肉包子等清真饮食著称,它的烤肉以肉质细腻赛豆腐著称。现在的牌匾为清末皇族溥儒题写。

烤肉宛用料非常讲究,烤牛肉一定要选取蒙古产的4?5岁的羯牛或乳牛,而且讲究只取上脑、子盖、和尚头等最嫩的部位,还要剔除肉筋,切肉的刀工要非常精细。烤肉宛的看家炙子非同寻常,是用紫铜打造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是镇店之宝。烤肉的时候先刷一层羊尾油,肉片洒在炙子上,滋滋作响,吃的时候配以二锅头。

写到这里,我直流口水,仿佛闻到从民国飘来的肉香。烤肉宛也是名人汇聚之地,张大千、马连良、齐白石等是常客。齐白石曾题写过一个“清真烤肉宛”的匾额,还送过一幅梅花图。80岁的时候还专门画了一幅“仁者多寿”送给烤肉宛。

烤肉的吃法非常古老,有几千年历史,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就有青铜炙子。中国成语中“脍炙人口”的炙就是烤肉。

烤肉宛烤肉必用松木或果木,用特制的汁将切碎的肉腌制,烤的时候搭配葱丝、香菜,在炙子上翻烤,烤出来的肉,颜色栗红,口感细嫩润滑,不柴不腻,口味咸味醇厚,肉香果木香融合。

现在城市里也有很多烤肉店,但首先就输在了烤肉的燃料上,几乎没有用松木或者果木的,很多是用人造木炭,有的干脆用电烤。食材上,因为当下糟糕的食品安全,味道自然也差了很多。

我也很爱吃烤肉,嘴馋时一是去街边的小店,虽然卫生条件差了一点,但他们一般还是用天然木炭;还有就是去像汉拿山这样的韩式烤肉店,环境好,肉也嫩,但用的是人造木炭了。

同春园的文化菜

梅兰芳还常去同春园,以其江苏名肴,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淮扬菜本身就很文,人们常说鲁菜官气、粤菜商气、川菜民气、苏菜文气,是有其道理的。

清代大多数饮食典籍都是由南方文人写就的,比如朱彝尊的《食宪鸿秘》,袁枚的《随园食单》等。在菜名上,苏菜、淮扬菜也非常讲究,比如明月生敲鳝鱼、龙戏珠、仙姑懒睡白云床、吹沙洞箫等。这些名字诗意很重,但并不牵强附会,而是很恰当,提升了文化品位。

在当代文化美食中,大董烤鸭是做得很好的,用唐诗宋词融入菜品。但我觉得还不够,还要从现代诗歌、环境、人文情怀深入下去。

梅兰芳特别爱吃同春园的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这也是江苏名菜。同春园开业当天,盛邀了时任北平电灯公司经理冯恕,也是著名书法家,他送一幅对联:杏花村内酒泉香,长安街上八大春。“八大春”以此名满京城,同春园也占据核心。

同春园的老板之一郭干臣四处求贤,把春华楼的厨师长王世枕挖了过来,王以做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肉等苏菜名菜著称。

同春园很注重文化,比如上松鼠鳜鱼时,搭配唐人张志和的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起上桌,美句配美食。不仅如此,年,店面扩建后,老板开始包办各种酒席宴会,并请当时的名角唱段子,助兴下酒。一个饭庄在好菜与文化氛围中,生意为越来越兴隆。我觉得一个酒楼在做好菜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好文化,才能有长久的吸引力。

梅兰芳六十大寿就是在同春园办的,据传当日的菜单中有松鼠鳜鱼、水晶肴肉、文思豆腐、蟹粉狮子头、火腿酥腰;小吃有蟹粉烧麦、羊羹、核桃酪、炸春卷等。

齐白石也是松鼠鳜鱼的爱好者。这道菜现在全国各种菜系中都有,包括川菜中也有。但这道菜创始于苏州地区,传说乾隆下江南时遇到这道菜,老板把鱼剔骨,裹上蛋汁炸熟,浇上糖醋汁,形似松鼠。

鳜鱼又叫花鱼、过鱼、母猪壳等,与四腮鲈鱼、新凯湖白鱼、黄河鲤鱼并称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全国很多菜系中都有鳜鱼的名菜,比如安徽臭鳜鱼、江西干蒸鳜鱼、湖南柴把桂鱼、福建清炖过鱼等。

中医认为鳜鱼味甘性平,宜脾胃,运饮食。这也是梅兰芳注重的营养。

响油鳝糊的做法是将鳝鱼丝滑炒,然后与火腿丝、香葱丝摆入盘中,用炸花椒的热油浇上,香气四溢。中医认为,鳝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等功效。

梅府家宴守清淡

梅兰芳特别喜欢淮扬菜,饮食恪守一个清淡为主。特意请了一个淮扬师傅王寿山,王为了保持梅的嗓子、身材肤色,精心研制多道美食。其中最著名的鸳鸯鸡粥,梅兰芳几乎每天必喝。

鸳鸯鸡粥的做法是鸡肉熬制48小时,鸡肉烂成蓉状,在根据不同的时令选择蔬菜,做成菜汁,调成太极图状,口感清淡,色香味俱全。

梅兰芳登台演出之前,会提前两个小时喝粥。临近演出就不再吃饭,符合饱吹饿唱的标准。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有鸡粥一软,做法是选肥母鸡一只,用刀将胸脯肉去皮,细刮或刨刀刨,不可斩,斩了就不腻了。这样做是保留鸡肉的纤维不被破快。然后与鸡的其他部分一起熬汤,加入细米粉,火腿末熬成粥。

梅兰芳喜欢的另一道名菜是霸王别姬。抗战前夕他到徐州演霸王别姬,全城轰动,演出结束后,东道主宴请,其中一道菜是几只甲鱼飘在汤上,底下是白白的鸡肉。鸡块酥软,入口即化。梅兰芳很喜欢,连吃两鳖。就问这道菜的名字,回答说“霸王别姬”,梅兰芳拍案叫绝,与演出的戏码配合无间。

霸王别姬本身就是传统名菜,是为了纪念楚汉相争的往事而命名,这段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著名导演陈凯歌还拍过同名电影。

清代童岳荐的《调鼎集》中也有记载,不过名字不叫霸王别姬,而是叫鸡炖甲鱼,具体做法是:选一斤重甲鱼和雏鸡,各如法宰洗,用大瓷盆铺大葱一层,并蒜、大料、花椒、姜片放下,盖以葱,用甜酒、清酱、腌蜜,加汤,炖两柱香,熟烂鲜美。此菜可以家庭做。

都一处烧麦馆在北京非常有名,也是梅兰芳常去的地方。他常在广德楼演出,而都一处店面正好与广德楼的后门相对,成了很多京剧演员常去吃饭的地方。都一处年开业,最早是山西人瑞福创办小酒店,以经营凉菜、酒菜、烧麦为特点。乾隆一次去通州私访,回京时天色已晚,大饭馆都关门,就来到小店都一处吃饭。主人端上一大盘烧麦和一大盘白菜,乾隆吃得很香甜,就问叫什么字号,老板回答说,小店没有字号。乾隆就御口说,今晚整个京城就这一家开,就叫“都一处”吧。

都一处的烧麦非常出名,味道鲜美,与无锡的蟹肉烧麦,上海的糯米烧麦并称最好的三种烧麦。

梅兰芳到这里除了烧麦之外,还必点乾隆白菜、干炸小丸子,大师傅都知道梅喜欢清淡口味,都会少油少盐,丸子都反复沥干油之后再上。

梅兰芳终其一生都非常注意保护肺和嗓子,据说睡觉时会含一片雪梨以养肺护嗓,第二天取出,梨片变黑扔掉。

特约撰文美食家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纪60年代生,重庆酉阳人,大学数学系毕业。做过中学、中专及大学数学教师。是上世纪80年代莽汉主义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中国饮食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创始人。为《新周刊》《中国经营报》《南都周刊》等美食专栏作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云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天下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民国吃家》、《味的道》等。

“吃货”鲁迅舌尖上的绍兴美食

本文刊发于《家族企业》杂志8月号刊,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授权转载及合作请与







































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4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