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乡情中国霞浦,完美
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北连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连接沿海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必经之地。福宁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横贯全境,军用机场投入使用、民用机场即将动工建设,三沙港并入宁德港扩大开放,距离温州、福州的陆路交通里程均为公里,凸现闽东北“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的雏形。
∞季风气候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暖夏凉,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水系水能
境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干流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多年平均径流量13.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杯溪、罗汉溪、七都溪、长溪三河,总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干流长.5公里。杯溪以流域面积广、干流长居首,罗汉溪以落差大、水能丰富称优。
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42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地下水年蕴藏量近亿万立方米,潮汐能量巨大,开发条件优势。
∞台缘深厚
三沙港距台湾基隆港仅海里,西洋岛离台湾西引岛仅10海里,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感情相融,渔民长期同海区作业,人员、货物来往十分频繁。年,省政府在三沙镇
设立全省首个台胞接待站,率先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业务;年,三沙口岸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六个台货海上快运试点口岸之一;年,三沙口岸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台轮停泊、维修点;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在三沙镇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
霞浦地处中国海岸中部、福州与温州中点,上海经济区与珠江经济区之间,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闽浙要冲”之称。霞浦的三沙港距台湾的基隆港港里,渔船朝发夕至,而且三沙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同海区作业、交往频繁。三沙是福建省对台经贸四个重点区域之一,是闽东唯一的台轮停靠、台胞签证和外贸运输装卸口岸,三资企业产品可直接在三沙进出口。三沙镇还被列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霞浦全县14个乡镇有10个靠海,海洋优势尤为突出,境内海岸线长公里,占全省八分之一。
∞山海兼备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西北峰峦耸峙,最高峰“目海尖”海拔.4米;中部丘陵连绵,低山、平原、盆谷交错;东南港湾众多,主要有“两洋三湾四港”(东吾洋、官井洋,三沙湾、福宁湾、牙城湾,三沙港、东冲港、吕峡港、盐田港)。海岸线长度公里,浅海滩涂面积万亩,大小岛屿个,均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首位。特别是:拥有溪南、三沙、北壁等宝贵的天然深水岸线和充裕的土地后备资源,蕴藏着发展石化加工、船舶修造、能源生产等重化产业的战略优势。
∞自然资源
霞浦地形从北向南倾斜,呈三阶梯状。境内河流自成流域,自北向南入海。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大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溪西水库和柏洋引水配套工程以及一、二、三级梯级开发的电站,改善了农业的灌溉条件,并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县电厂实现微电脑遥测、遥讯和“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海洋资源
霞浦山海资源丰富。海域占全省海域面积的21.76%,海洋渔场2
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0.17%和23.76%,捕捞、养殖、航运等海洋经济在闽东地区属首屈一指。耕地27万亩,占陆地面积的12%。林业用地万亩,森林覆盖率36%,杉、松等优势树种蓄积量83万立方米,还有三尖杉、四季千年桐、千年银杏、桫椤等珍贵树木。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为历史名贵水果,官井瓜(大黄鱼)、三沙(石斑鱼)、七都蟳、沙洽蛎、盐田蛤、牙城蛏、霞浦文蛤、沙江对虾、沙塘剑蛏、崇儒李干、福宁清水绿茶等名优土特产饮誉海内外。
霞浦是闽东最具潜力的沿海大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阔,在闽东环三都大开发中,霞浦具有其他沿岸无法替代、一方独有的核心地位与地理优势。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万亩,大小岛屿个,海岸线长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0.6公里,可建造1-50万吨码头泊位个。
霞浦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海洋鱼类多种,滩涂生物余种,主产大黄鱼、石斑鱼、弹涂鱼和海带、紫菜、牡蛎及蟹、蛏、蛤、蚶等,沙江剑蛏、牙城七都、盐田花蛤饮誉省内外。年水产品总量均在30万吨以上,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第二位。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龙眼和沙江榨菜、崇儒李干及元宵茶、富锌茶等特产闻名遐迩。
霞浦是远近闻名的海洋大县,海水养殖和捕捞量名列闽东各县市之首,副热带海洋物种齐全,具有“八闽海鲜出霞浦”的美誉度。全县海洋捕捞年产量15.9万吨,海水养殖年产量24.3万吨,主要由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四大类构成。鱼类年产量21万吨,有大黄鱼、白鳓鱼、鳗鱼、乌贼、目鱼、鲳鱼、石斑鱼、鲈鱼、龙头鱼、弹涂鱼、真鲷鱼、鲈鱼、鮸鱼、美国红鱼等;虾蟹类产量吨,有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红虾、梭子蟹、青蟹、毛蟹等;藻类年产量吨,有海带、紫菜、龙须菜、麒麟菜等;贝类年产量吨,有鲍鱼、牡蛎、花蛤、泥蚶、贻贝、缢蛏、腾壶等。并拥有其他海域所稀有的海参、龟足、剑蛏等海上珍品。
∞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产品种众多,硅石、石岗岩、沸石、蛭石、高岭土、紫砂土和石英砂、矿泉水等均占有一定优势。
∞交通
境内交通条件较好,水路四通八达,内河、内海水道与外海航道贯通,东至台湾,北达沪宁,南抵港澳。陆路纵横交错,古道贯连闽浙。晋置邮传令,隋、唐开通港口,宋设驿置渡,明设铺递,清创邮政、辟航班,民国开通电话、电报,首辟福(州)温(州)客运班轮。抗战期间,海运中断,邮政受阻。新中国成立后,海运、邮电迅速恢复,年开办市话,年,小浦线公路通车,结束霞浦公路空白历史。“大跃进”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次掀起修建公路高潮,全县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先后建成吨级古镇客货运码头,开辟福州—上海客轮停靠点,建立闽海关三沙办事处,开通县级门程控电话。年,全县有公路64条,其中省道2条,通车总里程公里,比年增加22倍,三级公路占22.3%,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6.2公里;码头24座,靠泊能力在吨以上的有18座;邮路总长公里,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门,比年增加4倍,为年的50倍。
年交通邮电业实现增加值6.44亿元,增长7.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万吨、169万吨公里、万人和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0%、18.6%、5.1%和3.9%,港口货物吞吐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年内购置20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年末全县民用客货运汽车拥有量辆,比上年末增加辆。民用船舶拥有量25辆,增加3辆。
∞三沙港
位于三沙镇东北角的古镇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是闽东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该港港面宽米,长米,主航道水深达15-44米。港内风平浪静,可停泊数万吨位的轮船。已成为上海往返福州的大型客轮的挂靠码头。三沙与台湾隔海相望,人民语言相通,血缘相同,习俗相近,两岸渔民常在同一渔场捕鱼作业。台胞来三沙避风修船,海上经商者不断增多,使三沙成为福建省对台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