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得了,中国第一个吃西餐的人被发现了
↑↓
国内首家
专注于城市文化宣传图文公号
让世界看见“你”
不论“你”是哪里
?辽宁省铁岭市?
同治五年(年),清政府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在推行后的第六个年头终于收获了第一项成果——中国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首批学生毕业了。
虽然只有10个人,但意义却不一般,因为他们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旋即被统一授予了八品官衔,成为了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官方职业外交官。在这10个人里,有个运气向来不错的东北小伙,小伙叫张德彝,这一年19岁。之所以说他运气不错,一是他在尚未弱冠之年即“幸运”地成为被国家器重的高材生,二则在翻年过去的年,清政府组织了中国史上第一个赴欧旅游观光团,而在这批团员的名单里,张德彝赫然在列,于是他又“幸运”地被国家挑中,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史无前例的进行“欧洲十国游”的中国“驴友”。
▲张德彝,辽宁铁岭人,他一生八次出国,在国外度过二十七个年头,每次出国,他都会写下详细的日记。
旅游团先是搭乘英国的轮船“行如飞”号从天津出发去上海。船上的一切对于张德彝来说都是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的新鲜物,比如抽水马桶,比如24小时热水,还是自来水……不过,真正让他“终生难忘”的,恐怕还得是每天的那几顿饭:先是在英国轮船上“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先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面包、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
▲中国史上第一个赴欧旅游观光团出发前在北京合影,右起第3人为张德彝后来在上海换上了法国远洋轮“拉不当内”号奔赴欧洲,吃的就更加丰富,也更讲究:“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菜皆盛以大银盘,挨坐传送。刀叉与盘,每饭屡易”,“菜有烧鸡、烤鸭、铁雀、鹌鹑、白煮鸡鱼、烧烙牛羊、鸽子、火鸡、野猫、铁雀、鹌鹑、鸡卵、姜黄煮牛肉、芥末醋抹马齿苋、粗龙须菜、大山药豆”,晚饭则“唯先喫牛肉汤一盘,或羊髓菜丝汤,亦有牛舌、火腿等物”,“末食果品、加非”……船上的餐食顿顿丰盛,不过,这一切对于头一次出境游的小张而言,却着实成了不堪回首的噩梦——按他的话说就是,这些饭实在太难吃了!!
以上种种,皆出自张德彝在回国后将“吐槽日记”集结成册的《航海述奇》。虽然吃得相当不合胃口,但让他自己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些细琐甚至絮叨的吐槽记录,居然在多年后将他自己塑造成了一位光彩熠熠的历史性人物——他,张德彝,成为了史上公认的用文字记录下西餐的中国第一人。
或许有些人注意到了,在小张的吐槽日记中,出现了“加非”这词,而在其文字中,与之相伴相随出现的还有一个“炒扣来”。如果第一眼没看明白,那么念两遍怎么也能知道了吧……是的没错,时年19岁的小张完成了中国史上最早最原始的对于Coffee和Chocolate的音译。不过,张德彝这个人不仅仅是第一个用文字记录下西餐的中国人,更不仅仅是第一个将咖啡和巧克力英译中的人,这位的一生,就是“幸运”地拥有无数“第一”的一生。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标点符号的人、第一个记载西方避孕套的人、第一个钻进埃及金字塔的人、第一个将美国总统官邸译为“白宫”的人……对了,他还亲眼目睹了巴黎公社起义。他,拥有传(li)奇(qi)一生的张德彝,来自中国北方著名的大城市,铁岭。文字由城宣整理编辑,图片来自于网络。欢迎分享与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要解锁更多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zf/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