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清河
流清河
--画集自序(节选)
我现在的生活是许多人所向往的:家住市里,而画室选在崂山南麓,黄海之滨,风景区里的一个小村里,三面环山南面海,村前就是大沙滩。离市区的距离恰到好处。
在这里,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享用着最好的空气、阳光和水,画画、看书、写字,种菜、养花,赏石、品茶,游泳,爬山,挖野菜,每隔一段时间会有朋友来玩,来买画,没有衣食之忧,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向往这种生活,可能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悠闲宁静的生活,但是要熬大半辈子,等到退休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而我不想等那么久。十几岁面临考学压力的时候,就盼望着毕业之后能过上这种生活,那时候读到了海子写的著名的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年,我15岁,父亲送我来到青岛工艺美校进修,学专业基础课,为第二年考这所学校学做准备。那时我已是初三留级生。
费劲周折直到两年后才考上,中专四年,毕业,回栖霞老家工作半年,辞职,到高中突击文化课,准备高考。年考上青岛大学美术系,实现人生的又一次跳跃。
本科四年。毕业后在青岛工作,一年整,辞职。兼职,画画,卖画,结婚,买房,年去北京画院高研班学习,断断续续京漂三年。毕业之后的好几年时间,也就是能吃上饭而已,年轻,画不够好,认识人不多,没名气,画不好卖。
我的目标低,当时想:只要能画画,饿不死就行。
这样低的目标听起来像是玩笑,可对于当时的我,现实就是很残酷。那段艰难时期任何一位帮助过我和坑过我的人我都忘不了。
曾经有一次,一位熟人拿去10幅写意花鸟,我的底价是30元一幅,多卖的归他,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一张也没卖掉,他自己也不留,全退给我了,这还是好的。
有一位师兄,也是拿去10幅写意花鸟说帮我卖,没卖出,画也不还。另外一位熟人,直接就是骗了我10幅画。被骗的经历还有三次,且都是熟人,防不胜防。职业画家谋生很难。
但我还是不想上班,不自由,时间精力浪费得可惜。上班一年挣两三万的死工资,而画画是我所热爱的,即使很清苦我也愿意,自己安慰自己:现在画不值钱,没人买,放着吧,不等于积压,多年以后总会升值的。
我一年挣多少钱是没法统计的。后来确实如愿以偿。有一次暑期回老家,发现自己上大学时画的一些水彩受潮生霉了,在院子里晾晒,我对父亲说:这20多幅画能卖一万多。父亲笑笑,不信。
半年后我拿出一半送到北京,网上拍卖,都卖了,一幅,工作人员说如果品相好卖两千很正常。但是刚毕业几年确实不容易。找不到别的路,也不想找,就是闷头画画。年,借钱去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学习,收获很大。
在北京看画的机会多,故宫,各博物馆,美术馆,琉璃厂,拍卖预展,可以请教交流的太多了,高手云集,(当然也鱼龙混杂),自由地贪婪地画画,贫穷、充实、自由、快乐,第一年专心学习,不熟悉卖画的渠道,卖不了画。
在那花销又多、学费、材料费、房租、生活费。经常去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看到好画册,多翻一会儿再放下。妻子当时每月工资,发了工资给我寄一半,再拿左右给我买保险,剩下的就是生活费。
年冬,我结束北漂生活,回到青岛,在家里画画,房子太小,使用面积只有37平米,几乎没有铺开四尺宣纸画画的地方。第二年春天,女儿出生,岳母来帮忙,在家里就更少画画。从秋天开始,我到崂山深处磅石村一座空房里画画,朋友的朋友的亲戚买的,他们一年去不了几次。远离了闹市,空间大了。
虽然破旧,但毕竟算是画室,我在那里断断续续半年,那里交通不便,车少路远,买菜买饭也远。平时就是画画,没有朋友来访,不看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那半年是真正的隐居。年夏,我到崂山南部西麦窑村一座空别墅里画画,也不花钱,房间大,干净,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房子,不能放很多东西,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也没有院子可种花种菜。在那里的半年几乎没有出去走走,到周围山上或海边散步,活动范围极小。3天左右回家一趟,到那就呆在屋里画画,也不好邀请朋友去玩,也没有登山。现在想想,真是清苦,当时并不觉得,老是想,能有时间画画就是幸福。那期间的一张画获了个奖,算加入中国美协的一次条件。那张叫《山林欢歌》的大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又被收录在展览画册里,免费发表在《美术》杂志上,还给我0元奖金,最后还将作品退还给作者。
年2月,我在西麦窑村租了一套农家院子,房子大,自由了。开始让朋友们来玩,后来搬到东麦窑村,环境更幽静的一个小院,三间石头老房子,一间厢房,院里有块菜地,屋后有四棵樱桃树,可以邀请朋友来吃樱桃。在这小画室已是第四年。那一带真是好地方。春天,房前屋后,以及山坡上,开满了樱桃花,桃花和杏花,一进入村子就能闻到花香。真是诗人海子所向往的充满诗意的居处。我的小院靠村后,在山坡上,离路远些,安静,悠闲,偶尔有小贩吆喝几声,几声鸡鸣或狗叫。
这里氧气充足,我看到景区广告词中有一段就是说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多少负离子,我对空气比较敏感,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往往睡不着或者做恶梦,在这睡得好。喝的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用这水,泡崂山茶,好!洗衣洗澡也是用这水,有的朋友来了不舍得用,说太奢侈了。我就嘱咐他们下次来时别忘了带大桶,带回家喝。村前就是大沙滩,夏天游泳很方便,从家里换好泳衣,两分钟走到海滩,就这么近。有月亮的晚上,饭后到退潮后的广阔沙滩上,光着脚丫散步,看海上生明月,恨自己才疏学浅,作不出诗来,只能背诵《春江花月夜》。这样的美景我不知一年能出现几次,我只知道我享受不了几次,或许一生也不会很多,算一算就明白了:天气暖和,可以赤脚的月圆之夜,而且月亮是在晚饭后当空照,你还要有时间,有雅兴,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可能下雨,可能回市里,可能有事,可能忘了,可能没兴趣,擦肩而过。人生的其它美景何尝不是如此!
每天早上醒来,先听到窗外鸟鸣,喜鹊、麻雀居多,也有山雀、斑鸠,和一些不知名的鸟,最好听的是黄鹂,可惜只听到两次,可能是它们迁徙时路过这里。还有夜里听到飞过村庄的大雁的声音。我曾在画上题跋:“午梦醒来,听到林间黄鹂三两声,人生一乐事也。”不定闹钟,睡到自然醒,慢慢悠悠起床,烧上一壶水,洗刷之后开始画画,水开后泡上一壶茶,有用画换来的大红袍,有朋友送的当地产的绿茶,还有同学捎来的莱芜老干烘,也有放了多年的普洱茶,我还曾和同学爬山时采些金银花和竹叶,自己炒炒,也是茶。先喝茶,饿了再简单吃点东西,接着画画,有时听听古典音乐,有时听唱经,那种声音能让人心平气和。累了就到小院里活动活动,擦擦石头,浇浇菜,看看花,和缸里的红鲤鱼,那是准备和几个朋友一块去山上的水库放生的,约好的时间已过了好久,都忙,一直没去。
冬天一般8点多起床,太冷,懒得起。在被窝里赖半小时左右。上班族肯定没这个福气。天暖和时起床早,夏天一般4点半就起来,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睡觉时间不定,有时早有时晚。因为神经衰弱,喜欢这里安静,空气好,如果回市里或去外地,经常失眠。我三天左右回家一次,第二天早上回来。有时周末老婆带女儿过来,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如此简单。
艺术家应亲近自然,贴近土地上的一切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住在高层公寓里会有空虚疲惫之感,人还是按照千万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来作息和饮食才好,有益于身心健康。社会进化很快,人的身体跟不上,不要跟自己作对。电灯发明之前,我们哪有熬夜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就连我们小的时候,有了电灯却还没没买电视的时候,也都是8点多就睡下了。相比之下,现在的人们大都在折腾自己的身体。
住在城里的人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有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而我可以用这个时间在宽阔的大沙滩上散步,听涛声,看海鸥,幸运的话,能捡蛤蜊、海星、八带鮹等,或者沿着盘山公路漫步山林,看山花野草,随风起舞。春花如歌,秋草如诗,各有其美。屋后边是我的大花园,随时可以去散步,又不需要我管理。而前边的黄海又可当成我的游泳池,想什么时候去游泳都行,夏天常常一天下去两次,很多人没享受过水上漂,躺在海里,手脚不用动,身体随波起伏,自然放松就行,不需绝技。仰望蓝天白云,画家多有颈椎病,这个动作正好可缓解一下。外地游客见了羡慕得不得了。
在这里饮食简单,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鱼肉,需要的是合理的饮食结构。小院种着生菜,黄瓜、丝瓜、白瓜,紫苏、薄荷、地参、山药,还可以去海里采一把海菜回来,在电饼铛里做个鸡蛋海菜饼,又快又美味,我还知道离村子不远的海里,退潮之后会露出一些龙须菜,曾经有一次,同学两口子来,我带他们去玩,顺便在那里采回来一把龙须菜,有幸捡到两棵海带,回来后用它们做了两个菜,又从小院弄了些菜做了顿饭,他们很佩服我的厨艺。可我还有些不好意思,哪有这么糊弄客人的。我常煮粥,五谷杂粮,尤其是多种豆类,盛夏游泳回来,喝上一大碗绿豆汤,过瘾!大米粥小米粥放上几个大枣,在过去是农村和城里人都常喝的,现在好像不太稀罕了。地瓜擦丝加几粒花生米煮粥,大米粥煮好时加几片薄荷,莲子,枸杞,自己种的菜,格外好吃,不单是心理作用。院里种着好几种瓜,。靠窗一丛大芭蕉,“一丛芭蕉绿满窗”,“屋前芭蕉,屋后樱桃”,这些是我题画的句子。多年前我曾在在画上诉说我的愿望:“何时居有园,亲手种芭蕉”。从租下这个小院开始,实现了。院里有了芭蕉,整个空间就变得特别雅致。自古以来有太多赞美芭蕉的诗篇!
我从小就喜欢奇石,离开农村老家之后,上学,上了中专上大学,结婚之后才有房子,但很小,放不了几块,也没有财力购买。到这边居住,还有个好处就是能见到海淘石,画画累了捡石头,让大脑放松,捡石头要有缘分,在一个游客比石头多的地方,凭什么好石头光让你碰上!我曾在一块石头底面写上:“庚寅秋与君相逢于流清河海滩”,米芾称石为兄,我以石为友。我常常在睡前将一块刚得到的石头放在炕头,静静地看上老长时间。小院堆了几十块石头,也许值不了多少钱,但我在捡石头的过程中,忘掉烦恼,消除工作的疲劳,锻炼了身体,这些好处可是用钱难买的。
在崂山,比我这农家小院宽敞雅致的别墅有的是,可是那些别墅大部分时间是空的。主人太忙,不能悠闲地享受。我买不起,但我可以悠闲地住在这里。他们年轻时拼命挣钱,不知休止,到老了,也未必能享受这种生活。或者他们并不追求这样的生活。我选择我喜欢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一直到老。我已经虚度近40春秋,乐观地说:半辈子过去了,但人生不能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现在无法预知的天灾人祸,社会潜在的危机愈来愈多。我们的力量微乎其微,无法对抗。但我们可以尽量管好自己,老百姓有句话:关起门来过好日子。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大画室,但我可以租,一样享用。张朋老师一辈子也没有个象样的画室。许多人甚至因为健康、环境、工作等原因,想画画都不能画。任何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年年花开如海,你能看几眼?父母恩重如山,你能孝敬几年?世上金山银山,你能占有并享用几点?自己把握好自己吧。
暴发户不少,他们财富的增长远远超过智慧的增长,甚至谈不上智慧。善于争名夺利,那是聪明,官商都得聪明;再上一层,叫智慧,圣贤称得上智者;再高一层,是“般若”,比智慧还要高,洞彻人生和宇宙,自我解脱,到达彼岸。世俗之人,贪嗔痴慢,欲壑难填,处处烦恼。我们一谈到佛学就会排斥,从小开始接受的教育灌输给我们的唯一答案就是:那是宗教迷信,不可以学。我们没有机会遇到高僧,听他们说法,我们能买到佛学的书,但从来不曾静心读一读。没有学习过,谈不上了解,不了解,怎么可以轻易否定呢?(儒家、道家等,以及历史方面的好多经典我们都没有读,自己祖宗的经典不学,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英语,这个话题还是以后有机会专门讨论吧。)
一心清净,处处欢喜。我多年以前就开始读一些佛学的书。确实受益匪浅。即使仅仅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也应该读。
办画展,可以得名得利。出了名,让自己的作品升值并畅销,以改善全家的生活条件,这跟上班一样。“平常日子平常心”。
当下画界流行这句话:“用作品来讲话!”但这仅限于同行。市场还是追捧名家字画。职业画家往往面临这样的苦恼:怎么才能画得让同行叫好,又要好卖?于是有的画家“功夫在画外”,当代画坛很热闹,许多画家花不少钱请人来吹捧,开幕式热闹喧嚣,但紧接着就冷冷清清,这种画展很多。画得不好,吹得很厉害,没多大用处,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傻子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多。当面奉承你几句,你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
北京现在有不少名家的画展不要开幕式,不举行招待宴会,更不请领导讲话,因为这些都与艺术无关,重要的就是看画,那就直奔展厅看吧!好画自然会吸引观众。而那些真正的书画家,往往是勤勤恳恳,不卑不亢,专心于自己的创作。比如我们青岛的张朋、张杰三先生。而河南的李伯安就更让平庸的我们肃然起敬。有好多属于常识,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人们都不以为是了,比如:美术界不是官大的、名气大的就画得更好,或者说不是画的好就被推选为官,就有名,但市场上就是认名认职位,真正的藏家懂画,爱画,有主见,通过自己的判断力来识别、选购,就是有人提出的“用眼买画,而不是用耳朵。”当然,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看名气不看水平,买涨不买跌,今天买明天卖等商业行为,也无可厚非,只是别附庸风雅了。风雅可不是你买些字画挂挂就行了,风雅是装不出来的,不能速成的。那种长期修养得来的,渗透在骨子里的气质,对名利的蔑视,对真善美的苦苦追求,今天的大款大腕儿们,有吗?
我以花鸟画为主,偶尔画山水。前几年画过一些人物画。刚毕业时,我偏重传统和写生,偶尔也放胆涂抹,探索一下,与传统和他人拉开距离的是实验水墨,包括我上学时所画的工业废品系列,那段时间画了不少,都是用传统的工具(毛笔)、材料(宣纸、墨汁)、技法(中锋用笔,一笔到位)来表现新的题材(工业废品、城市拆迁废墟等),新的思想,这种思想既不是像传统绘画的寓意那么明显,也不像当代纯抽象绘画那样不可捉摸。一开始画工笔动物主要是为了卖画,年轻人画大写意,谁愿意给高价?我的工笔是兼工带写的,将动物放在他生活的空间里,而不是舞台背景中,画背景我从来不起稿,山花野草,春夏秋冬,雨雪雾晴,跟别人也不一样。我常搞大幅创作,8尺整纸以及丈二,甚至8尺8联通景屏,甚至更大的。小写意和大写意都有。画大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步。我也喜欢书法和篆刻,花在书法上的时间仅次于画画。“字为心画”,书法也可算是抽象画。
这些年,我一直在创作和逐步完善12个系列,花鸟为主,我梦想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出版一套画册。在一流的出版社,用最好的纸张,精装。当然耗资不菲。我不管将来出书钱从哪来,我只管画好我的画。
卷一,《蹒跚学步》,收录学生时期的习作,创作,各个画种:素
描、水彩、水粉,油画,我兴趣广泛,上下求索,东寻西找,
少年胃口好,食性杂,饭量大,打基础,有利有弊。
卷二,《潜心抚古》,收录学习传统、体会笔墨时期之作,我一直不
喜欢复制式的临摹,只是意临。意临名家工笔、写意作品,还有一些临摹敦煌壁画局部。
卷三,《静观自得》,“漫步山林寻乐趣,静观草虫会天机”。此卷收录
工笔草虫,小写意背景之作,多是小尺幅,也有手卷,便于把
玩。我年幼时,父亲经常从山上捉回来蝈蝈、蚂蚱等昆虫放在
瓶子里养着,让我玩,上小学时有篇课文是法国昆虫学家、作
家法布尔写的,《蟋蟀的住宅》,让我惊叹小虫子的生活。前几
年看了法国人拍的《微观世界》,诗意的美,尽显其中。
卷四,《山林欢歌》,收录小写意冬天和初春的树林、喜鹊、山雀之作,
根据年冬天拍的芝泉山雪景而作,这一卷一百多幅作品,
几乎全是根据那一次拍的照片创作的,我极不喜欢也不需要起
稿,都是把照片放在一边参考,随机而变,根据画面需要来添
加或者删减,让远景的更虚些,让近景的更实更美些,再加上
喜鹊、或山雀,来活跃气氛。
卷五,《感悟生灵》,此卷收录的是工笔动物作品,我在这里不称呼他
们“动物”或“野兽”,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灵”,万物有灵
皆平等,包括人、动物、植物,以及水等,
卷六,《遍野斑斓》,收录崂山的野草野花以及秋叶,五彩斑斓之美,
传统中国画很少表现。我在崂山,以山花野草为邻,看到美景
而不画下来实在可惜。
卷七,《闲情别趣》,收录探索性的抒情达意之作,笔歌墨舞,雾里看
花,花花世界,我觉得画家就应该不断探索,宁可不画也不重
复自己,宁可画坏也不抄袭他人,地生万物,有何不可入画;
世有千法我独用我法。这部分作品可以不考虑市场,不考虑权
威专家、评委的好恶,自由自在,无法而法。
卷八,《放眼青山》,收录山水作品。
卷九,《天界子民》,收录西藏人物画作品,和水墨人体写生作品。
卷十,《梦里家乡》,收录早期油画作品,栖霞老家风景写生,和一部
分崂山写生的小景。
卷十一,《菩提心迹》,收录书法作品,小楷和草书,抄写佛经和历代
高僧的禅诗、偈。
卷十二,《金石趣味》,收录篆刻,摩崖刻字(效果图),观赏石刻字,
砚铭,匾额等。
我们都有健忘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事忘了好,一些琐碎的、无聊的事,或者梦,没必要占用我们的记忆空间。就像计算机,得按时删除一些东西,它才能顺利、高效地工作。生活简单,才能有大量时间做点事情。其实有好多事情并不是非得你去做不可,能辞的辞,能往后推的推,只把精力放在主要事情上。但是对于自己内心少年时就有的的梦想,最好别轻易放弃,尽量去实现。
在海边,崂山脚下,远离喧嚣,不断补课,探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茧自缚”,就是为了一种可能:有一天变成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于天地之间……但这仅是可能,不是必然,就像赌博,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本想在崂山补三年课,再回北京闯荡。到现在5年了,不想回去了。所谓的闯荡,奋斗,无非就是追名逐利。我适应了这种生活,现在趁精力体力还行,多画些画吧。名利如尘土。你静静地坐在那里,对它不理不睬,它会落你一身;你张牙舞爪去捉它,只能捉到一点,甚至得不到。白白浪费体力精力。这既是物理又是事理。世间多的是名利之徒,大都顾此失彼。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却受到万人尊崇。“笑看世间得意人”,张朋老师有这样一方印章。进入现代,我们人类有机会从太空中看地球,它就像一粒灰尘,混在各个星球之间,难以分辨。更不用说找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以及我们自己,我们所做的事情,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佛家讲人生没有意义,道家讲无为,我听过多次栖霞百姓说“人哪,都在瞎过”。过去崂山民间有句话“房要小,地要少,多读书,不赶考”。张伯英的花园有对联:花是主人,谁非过客。
朱墨给一个画展写的前言很好: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描述“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若以独立品格来衡量艺术的话,那么在野的状态也将成为追求个性的艺术家的一种必然归宿。艺术江湖充满名利追逐,顺潮流者多如过江之鲫,熙攘中拉帮结派,相互沾染,最终却远离了本心,泯灭了个体的自由。如果非要用组织来区分当代艺术圈,参展的艺术家们则大多为“不在场”的局外人,但疏离主流的态度反而成全了他们个性。从当代艺术肯定个体才性的角度讲,他们又是“在场”的,可谓艺术家中的“个体户”,处于远离江湖是非的逍遥境界。在野,是他们的个人选择和基本立场。
他们的创作是内向型的,不希望将自我的审美强加于人,更不善于表演争秀,画面才是与人交流的唯一面孔。对他们而言,艺术更像是日常生活的延伸。而当深刻观念、宏大叙事以及前卫形式遭遇勉强或造作之时,他们宁愿选择把点点滴滴的平凡体验化作图像的日记。何况,他们本来就同许许多多的观者一般,生活在喧嚣都市的夹缝之中,在紧张奔波之余,心灵需要释放与宁静。于是,许许多多的灵感都源于当下生活的种种体验——比如一首娓娓动听的歌;比如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比如一场意犹未尽的白日梦……
本展艺术家们游离于当代艺术的“在场”与“不在场”之间。但所谓的“在”与“不在”并非评判高下的理由,毕竟作品传达给人的独特感受才是艺术家们实现自我表达的终极目标。”
茫茫人海,总有知音。我曾戏作俚句,写梅花的:“水月是前身,今生不染尘。桃李惹人爱,我亦有知音。”
儿童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外用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zf/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