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亮相央视下饭神综,

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会给乡村带来哪些变化?这些疑问,或许可以从《山水间的家》中找到答案。

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以第一视角实地探访24个新时代的美丽乡村,从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多维度丰富呈现乡村的迷人风貌。

24个美丽乡村有哪些发展经验?一档既有文化意蕴又被称作“下饭神综”的文旅节目,能为其他媒体提供哪些借鉴?

11月4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解析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迷人之处。

一部光影版地方志

深入纪实乡村振兴

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联合制作推出的《山水间的家》以光影为笔记录时代,用纪实手法聚焦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湖南省张家界市石堰坪村、陕西省榆林市赤牛坬村、河北省保定市安格庄村等24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以家为点,以人物、故事为核心,探访这些乡村在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挖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背后的发展经验。

“节目中各乡村支柱产业不同、发展层次不一,但各乡村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如安吉鲁家村的‘党组织+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溧阳礼诗圩村‘共享村落,礼诗生活’的发展定位等,展现出现代乡村的旺盛活力和坚韧的生命张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说道。

《山水间的家》深入解剖这一个个鲜活的乡村发展案例,正与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和期望相契合,让乡亲们真正看到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是什么模样,感受到乡村振兴能带来什么变化,也以纪实手法为这些新时代的美丽乡村留下发展历史,成为记录乡村振兴的光影版地方志。

一档新样态文旅节目

沉浸探访乡村巨变

纵观整档节目,《山水间的家》颇有一种清新感、文化感与幸福感,无形中勾起了观众对家的美好牵挂,随之沉浸其中。

这在于《山水间的家》特意进行了创新设置——每期节目都设置两组“山水小分队”,让观众跟随主持人、公众人物、文化学者的第一视角,化作“新村民”,走进两个乡村家庭,从聊家常、寻历史,到做农活、下厨房、做服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沉浸式体验新的乡村生活,展现两个村庄各自的乡风乡韵,探索各自不同的振兴模式。

“第一视角能多方面展现《山水间的家》的‘真’。一是乡村的真实面貌。通过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延时摄影等形式,从多视角展现真实的美丽乡村。二是嘉宾的真实体验。每到一个乡村,嘉宾真正深入到农活中去,和百姓一起劳作,才有汗流浃背、累得很‘惨’的镜头。三是乡间的真情。有了嘉宾们的真实体验,真正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百姓接受嘉宾,嘉宾的感受才会更深刻,才会真情流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副主任,《山水间的家》节目总制片人、总导演卢小波说道。

这样的创新设置为节目带来了沉浸感。观众跟随鲁健、张凯丽、蒙曼走进安徽省黄山市西递村,看西递村的牌坊、徽雕,感受青砖白墙的古典之美,看村民打扫、洗衣,感受淳朴的乡间温情,走进黄煜的大家庭,感受承泽堂、合欢桌带来的家风余韵。观众跟随王嘉宁、许魏洲、祝勇一起下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怀洪村的荷塘挖藕,体味农活乐趣,进到灶房炒菜,感受乡村烟火。一步一景,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让观众回想起儿时的农家生活,极易同频共振。

节目的话语创新为观众带来亲切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感受。一方面,嘉宾与乡亲们聊家常,顺口而出的方言、俗语、信天游,与逗趣儿的背景音乐相配合,带来活泼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嘉宾中的文化学者随口吟诵诗词,并将“胡文光刺史坊”“西流虹亘”“龙脊梯田”“陕西窑洞”的历史内涵点出,增添节目文化底蕴。

节目中的强互动重现了乡村生活的灵动感。嘉宾与村民互动合作,又与同伴比赛竞争,完成插秧、摸蚌、捞小龙虾、挖藕、打枣、捕鱼等任务,增强体验感,再将劳作的硕果做成美味的农家饭,提升收获感,生动再现物产富饶、生活更好的乡村新生活。

“节目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以嘉宾的第一视角呈现蓬勃葱郁的乡村图景和农人热烈鲜活的生活场景,二者的交相呼应不仅使新鲜生动的乡村生活极具沉浸感,也让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实践更为具体生动。”黄楚新提道。

不少网友也感慨,“乡村生活美好治愈”“希望这样的田园可以一直在”“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好养眼的节目,像在画中游”!

一件标杆性融合作品

立体传播时代之声

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如何全景聚焦乡村振兴?相比同类节目,《山水间的家》以全新节目立意,聚焦乡村变迁,引领时代议题。

“《山水间的家》要拍摄怎样的乡村、怎样拍摄乡村一直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课题。在策划及制作过程中,我们慢慢形成了一些独属于《山水间的家》的叙述视角。”《山水间的家》总导演张家齐谈道。

第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对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振兴故事这样一个大命题,节目组用普通村民的真实变化作答,包括居住环境、收入水平,也包括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与幸福。比如石堰坪村的女支书李英,谈起吊脚楼保护的骄傲神情。

第二,多元切入、兼容并蓄。《山水间的家》在选题及调研阶段看了不下千个村庄,节目组希望通过镜头来多元呈现中国广袤大地上不同的美丽乡村,同时呈现不同的振兴模式。

第三,沉浸体验、跬步力行。“山水小分队”的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功能,某种程度上像是一次田野调查。嘉宾们“真听、真看、真感受”,融入乡野之中,用心感受、传递着动人心弦的人间烟火。

第四,深挖乡村中的历史文化与精神面貌。节目一方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zf/15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