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无中生有中山市财政局联合帮扶
古灶村位于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东北部,从县城到村子有50多公里的山路,是一个成长条状盘山而居的小村庄,很难找得到一块平整连片可耕作的土地。
古灶村共有人,可耕用地面积有多亩,山多地少,村民主要依靠青壮年外出务工收入谋生养家。老人和妇女留守家中耕种番薯、龙须菜、水稻等农作物作为生活资料补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87户人,其中低保14户25人,五保户17户17人。
“村子无产业、干部无思路、村民无资金”是古灶村致贫的主要原因。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以中山市财政局为牵头单位,中山城建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分行为成员单位的驻村工作队,紧紧咬定脱贫“八有”标准,扎扎实实地在古灶村落实了一个又一个“无中生有”的项目。
古灶村夏威夷果种植示范基地
1
“无中生有”搞产业
为了给村子找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驻村工作队首先需要解决手中“无土地”的问题。土地租金不高、村民担心租期过长、“怕失地”的心理等诸多因素导致村民宁愿闲荒土地也不愿出租。面对这种困境,工作队千辛万苦在山边租用通过开垦才可以耕作的27亩集体山边地,与中山市新荣果仁及广西扶绥夏威夷坚果生产厂家等名优企业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坚果示范小基地”,预计坚果树三年能挂果,初期亩产收益约元,五年丰果期时亩产可达余元,预期效果十分可观。同时,尝试种植了2亩附加值较高的“白花番薯示范小基地”(该品种对土质和水质要求较高,产量相对普通番薯也较低,但市场销售价格相当高,最高价值22元每市斤,工作队认为如果试种成功即在当地推广)。种植所得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村集体有了产业,贫困户和村民也要有产业。要让村民和贫困户动起来,就要解决村干部和村民“无思路”的问题,这才能达到攻坚脱贫的目的。工作队一方面成立“古灶村种养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和有意愿参与种养的村民加入,参与相关专业部门开展心理辅导和技术指导课程,让村干部和村民外出参观有收成并有厂家包收购的种植基地,消除了村民因多年种植农产品无销路的阴影。另一方面,加快完成了村集体“示范小基地”的种植任务,为村民、贫困户做出了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全村共完成了亩的夏威夷坚果种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村的夏威夷坚果种植产业正向着“小基地—大产业”的方向发展。
9月15日,“互联网+慈善公益助力精准扶贫”——广宁优质农产品
2
“无中生有”促脱贫
经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从无保障到有“三保障”。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贫困户落实了有安全用电和饮用水,并积极配合镇、村动员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安全住房达到了%有保障。此外,贫困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贫困户适年龄子女%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队动员了社会力量筹集10多万元,让能上大学的学生也无一例因贫辍学。
截至年8月31日止,联合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5万元,解决贫困户“无资金”问题。驻村工作队以“一户多策”的模式帮助贫困户养殖了山羊40只,黄牛、水牛共65头,鸡苗只,另有18头猪苗分散养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47人,确保能够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
3
“无中生有”建机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驻村工作队以程利刚队长带头,在当地各级党政力量以及群众的大力帮助下,以汗水的浓度换取了脱贫的进度,以集体示范产业带动贫困户和全体村民自觉开展种和养,跳出了扶贫的传统模式。为了拓宽销路,驻村工作队通过创新扶贫项目“互联网+慈善”的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为当地农产品在“家在中山”的政务服务平台上销售,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有效对接。所销售农产品产生的纯利润%返还当地,并成立“家里公益慈善微基金”,从而为古灶村全体村民,甚至全县全市的农产品建立了“长效销售机制”,为古灶村弱势村民建立了“长效救助机制”。
“扶贫,要‘无中生有’”是中山市农业局局长、中山市委农办主任李小建在全体扶贫干部大会上提出的指导思想。中山市财政局联合帮扶古灶村工作队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集众智、聚群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与古灶村全体村民向着“有干劲、有盼头、有梦想”新农村示范村方向继续迈进。
作者
中山市扶贫办驻广宁县工作组副组长欧嘉喜
编辑|卢子衡
Hello,伙伴们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xg/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