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头大教授用23年坚守促龙须菜产业发

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站长陈伟洲的故事平凡而感人。

龙须菜被食品营养专家誉为新兴的海洋蔬菜,它的分布区域在我国的山东省沿海地区。但大家都知道,如今龙须菜是粤东南澳岛的海水养殖品种。为什么龙须菜能够在南澳岛大量栽培并形成产业化呢?

这其中,现任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站长陈伟洲功不可没。是他,扎根海岛20多年,把远在千里之外的龙须菜引入南澳岛栽培试验并成功推广,促进了我市龙须菜栽培产业化发展,带动南澳当地的渔民转产致富。

大学毕业后选择上海岛工作

年,澄海中学高三毕业生陈伟洲以第一志愿被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录取,对海洋生物有浓厚兴趣的他在大学期间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理论课程。年7月,陈伟洲从青岛海洋大学毕业了。听说南澳岛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时,他决定上偏远的海岛工作。于是,南澳县科委新添了一名学习海洋生物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陈伟洲在南澳岛作业

“一上班后我就参加鱼病防治工作。因为当地渔民在海水网箱养殖时密度太大,鱼群有病了又乱用药,生产缺乏科学指导。当时的汕头市科委请来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鱼病专家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单位就派我到距离县城15公里的养殖区驻点,配合专家的工作。”陈伟洲回忆道,从年至年,他一直在海边做海水网箱养殖防病工作。由于能够对鱼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监控,并适当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提高养殖海产鱼类的成活率,受到了养殖户的肯定。这让刚走出校门没多久的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

年南澳县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之一,开展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殖示范工作,陈伟洲又配合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连续两年开展牡蛎育苗和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他担任了南澳县科技局的业务股股长,成为受渔民欢迎的水产养殖技术骨干。

“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年,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设立在南澳岛深澳镇的研究基地准备扩充人手,需要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陈伟洲是非常合适的人选。虽然他没有研究生学历,汕大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破格招人。7年磨一剑,陈伟洲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

把龙须菜培育成南澳支柱产业

在山东沿海一带大量生长的龙须菜,既是食品工业提炼琼胶的上等原料,又可以作为养殖鲍鱼的优质饲料,还是人们喜欢的绿色食品。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山东也只是每年的春、秋两季能生长,产量并不高,因为龙须菜生长的海水温度必须在12至25度之间,超过26度就会腐烂。

陈伟洲的一个亲戚是一对从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退休后回汕定居的老夫妻,年这位亲戚的同事、担任过中国藻类学会理事长的费修绠教授借到广州开会之机来汕看望昔日的老邻居,陈伟洲因此认识了费老并陪同他到南澳岛考察。刚好费修绠教授在年对野生的龙须菜进行选育,培育出能够适应高温的龙须菜苗种。面对环境优美的海岛他们想到一个问题:南澳岛每年从秋季直至第二年春季的水温都适合龙须菜的生长,南澳岛所处的台湾海峡洋流环境又得天独厚,是否能将龙须菜引入到南澳岛栽培?

在费教授和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把龙须菜引种到南澳进行栽培试验,在年5月获得了成功,每亩产量达到了3.5吨的鲜重。很快地,龙须菜在南澳得到了迅速的推广,面积从最初试验时的2亩,次年扩大到50亩,年再扩大到全岛范围内的亩。发展到现在,南澳县已有1.8万亩面积的龙须菜栽培面积,最高峰时曾达到2.2万亩,龙须菜栽培成为南澳岛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之一,收割后的龙须菜晒干后销至粤东乃至福建、海南等地的琼胶厂。看到南澳岛成功大面积栽培龙须菜,福建莆田等地的水产技术人员也学习借鉴南澳岛的经验,在福建沿海开展龙须菜的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并形成20多万亩的养殖规模。

“在南澳岛引进、培育成功龙须菜的确很有意义,它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又能减少养殖海区的环境污染,净化海水水质。”陈伟洲告诉记者,因为近年来过渡捕捞导致近海无鱼可捕,不少渔民无奈上岸转产,龙须菜栽培业的兴起让他们很快找到了新的方向。“龙须菜栽培的投入成本不高,技术含量也低,一亩投入元而收成可达多元,因而深受当地渔民的欢迎。”

扎根海岛23年硕果累累

转眼间,陈伟洲在南澳岛已经工作了整整23年。无论是当初刚上海岛的小伙子,还是现在已经成为教授级高工,他工作的地点一直都离不开海边。现在他还担任着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科技部、广东省、汕头市科研课题15项。作为硕士生导师他至今指导培养了22名硕士生,其中已经毕业的学生有13人。除了出差外,他每周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周一到汕大为学生授课后,回到南澳岛工作,有时周末还在实验基地工作。在开展海藻种苗培育,汕头大学南澳基地的亩试验海域,就是他为之着迷、潜心深耕的地方。为了做好广东省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工作,他身先士卒带领学生们工作着,顶烈日冒风浪,足迹踏遍广东省沿海的海边和岛屿,采集获得大量的海藻种质资源和数据,在紫菜和江蓠等经济海藻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南澳岛的交通、生活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原来的确很辛苦!”陈伟洲回忆说,耐不住寂寞的人是无法在海岛长期工作和生活的。有的游客因为台风等原因在岛上呆多了两天就觉得无聊难耐,何况常年累月在岛上工作?刚到南澳县科委工作时没有宿舍,他只能住在办公室,白天下班后,拉开一张弹簧床就是他晚上的“家”,这样的单调日子足足过了一年多。以前往返大陆与海岛全凭轮渡,遇到天气不好就得停航,节假日时莱长渡口又人满为患,从家里到岛上工作远比人们在市区上下班要累得多。

除此之外,他在南澳实验基地的工作环境也十分偏远,搭车到目的地后还得步行半小时,以前没有电得自己发电,更没有网络上网……就在这样艰苦枯燥的环境中,陈伟洲日复一日地进行探索和试验,当时为了克服太平洋牡蛎种苗培育技术难题,他曾创下连续3个多月没有离岛回家的记录。

陈伟洲先后参与建立了龙须菜南移栽培整套技术集成,推广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建立龙须菜和海洋经济动物生态混养的模式,促使龙须菜栽培产业成为南澳岛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他参加龙须菜良种选育工作,主持制订《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规范》等广东省地方农业标准,主持完成了“龙须菜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与栽培示范”科技成果,选育出的龙须菜“”新品系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解决现有龙须菜栽培生产中的耐高温性能差、敌害生物抗逆性差和含胶量较低的问题,提升了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现实的推广应用价值,他因而获得年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从年至年,我市龙须菜栽培面积合计20多万亩,产鲜菜约35万吨,产值约4.2亿元。年至今,他在国内外科技核心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20篇,还参加2部专著的编写。年他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年获得南澳县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年获得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

资料来源:汕头日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xg/65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