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农新生代汤清喜这牛樟,似儿女

第一次见到汤清喜,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在他的牛樟树种苗基地办公室,甫一落座,目光就被桌上一瓶瓶的牛樟茶、牛樟精油、牛樟酵素所吸引。谈起牛樟,汤清喜神采飞扬、滔滔不绝。除了牛樟树,汤清喜对于铁皮石斛、明日叶等不同药材以及山苏、龙须菜等果蔬的栽培技术也都了如指掌,俨然一个农业专家。可谁又能想到,他从事的是一个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用他的话来说,学习如同画圆,圆画得越大,与外面未知东西的接触越多,越能激发钻研的斗志与动力,汤清喜用行动印证着这句治学之言。

人物名片

汤清喜

台湾苗栗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本从事建筑行业的汤清喜决定“弃商从农”,他开始种观兰,由于台湾土地有限,年选择到大陆发展。先是经营兰花,近年又大规模种植起牛樟。

四处走不断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本从事建筑行业的汤清喜决定“弃商从农”,从而开始了人生的大转折。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商业转行做果农,这个转身太快太炫,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吧?对此,汤清喜显得很淡然,他说是兴趣使然。

出生在农业发达之乡,成长于苗栗的汤清喜,对农业有很强的情结,这也是当初选择转型的初衷,再加上苗栗作为休闲农业样板前景颇被看好,“嗅”到了现代农业的商机,汤清喜更加坚定了自己转行的选择。

一开始,汤清喜从观兰种植做起,从育种到栽培再到营销,他靠的是四处“取经”,跟妹妹、妹夫学习种植经验,跟当地的农业专家寻求技术帮助,隔三差五就邀请研究员到基地为兰花“号脉问诊”,上网站、进书店查阅兰花管理资料,观看电视农业节目,参加技术改良培训,施肥除草疏果……几乎占据了汤清喜生活的全部。

汤清喜种苗种植基地内的牛樟种苗。

他说,现在大陆专业性的农业服务组织还太少,在技术、资本、信息等方面比较没法提供切实有效的“贴身”服务。在台湾,生产环节有农会推广股、农业改良场、农业试验所提供秧苗、肥料、农药、技术等,营销环节还有农产品展销班解决产品的包装、销路问题,农业组织化程度很高。也是得益于这些优势,汤清喜的转型之路倒也走得顺畅。

受囿于小岛土地资源有限、市场狭小的限制以及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年,汤清喜便把目光转到土地、人力和市场资源均有明显优势的大陆,气候、土壤等跟台湾相近的厦门,成了他拓展自己事业版图的首选。

以厦门为核心,向外延伸,汤清喜将兰花种植拓展到漳州、四川、云南等多地,也在这期间,汤清喜建立起了自己市场营销的人脉网络,成为不少地方兰花协会的会员、理事,既搞自己的兰花事业,也当起了技术顾问,汤清喜坦言,在跟当地农民交流经验的过程中,自己也受益颇丰,毕竟大陆在农业种植上历史较于台湾早得多,很多经验值得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做农业比带小孩还难,小孩生病了会哭会闹,但果树就得观察,发生的病虫害一般都通过叶子的颜色、形状等表现出来,可以说,农民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农业专家。

从农20多年,汤清喜很注重技术创新,四处看,不断学。在他看来,农业不单纯是栽种、施肥喷药,而是包含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病虫害等学科的一门大学问。

多年的种植,今年10月份,汤清喜在这里的牛樟树将迎来首次收成。

把基地建在同安造水山

从对农业一窍不通,到如今的农业专家,汤清喜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农业种植经营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虚头巴脑、投机取巧是要不得的。”正当自己的兰花在大陆风生水起之际,6年前,汤清喜却又动起了新心思。年,汤清喜转而把全部重心投入到牛樟种植中去。

充分调研,绝不会去碰运气。汤清喜告诉《台海》杂志记者,“那时候我发现大陆的牛樟树还有待开发,是一块未琢的璞玉。”3年多的时间,汤清喜先后到东北、云南等地考察牛樟市场,发现这里的品种多为香樟,市场上,关于台湾牛樟还是空白,而且养生、保健越来越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xg/61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