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智库人才张学成青岛微藻产

张学成教授

姓名:张学成性别:男

出生日期:年9月30日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籍贯:山东潍坊

文化程度:研究生(硕士)毕业时间:年4月

职称:教授、博士导师

简历:

.07-.07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大学本科

.07-.04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硕士研究生

.04-.12青岛油漆厂技术员

.12-.06青岛市工业交通办公室干事

.06-.04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助教

.04-.04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讲师

.04-.05加拿大科学院大西洋研究所访问学者

.05-.12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副教授

.01-.08瑞典Uppsala大学合作研究

.09-.11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

.12-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任职及社会兼职:

.01-.07海洋生物系副主任

.07-.01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

.01-.12海洋生命学院院长

-中国藻类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

-《海洋学报》编委

-《海洋水产研究》编委

-汕头大学顾问教授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荣誉理事长

获奖情况:

1.: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龙须菜遗传学研究)(第一获奖人)

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海藻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第二获奖人)

3.: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螺旋藻/节旋藻基础研究、养殖和开发应用)(第一获奖人)

4.: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龙须菜品系选育的生物学研究、大规模栽培和开发应用)(第一获奖人)

5.:青岛海洋大学优秀教师奖

6.: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耐低温轮虫筛选的研究)(第一获奖人)

7.: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AHA研制和应用基础的研究)(第二获奖人)

8.:青岛市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耐低温轮虫大规模培养)(第一获奖人)

9.: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AHA研制和应用)(第二获奖人)

10.: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金桥工程优秀奖(螺旋藻工厂化养殖与产品开发利用)

11.:青岛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异质明质酸治疗皮肤溃疡临床观察)(第三获奖人)

12.: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连云港市海水养殖与加工支柱产业发展研究)(第二获奖人)

13.:国务院特殊津贴

14.: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5.:东升研究生教育基金优秀指导教师奖

16.: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壳糖胺植物抗病害增产剂)

专业方向:

海洋生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

主要学术成就:

长期潜心从事大型藻类和微型藻类生物工程基础研究,系统地进行了龙须菜等江蓠属海藻的遗传学研究,螺旋藻等微型藻类的生物学研究,编著了我国首部《海藻遗传学》等专著和篇学术论文,丰富了海藻遗传学理论体系,为以上物种种质改良和栽培/养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龙须菜的南移栽培并取得成功,开创了我国继海带紫菜之后的第三大海藻栽培业,创立了我国北方螺旋藻生态养殖模式、小球藻生态调控模式和盐生杜氏藻在线养殖控制理论,促进了我国北方微藻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一、在大型藻类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上的建树

江蓠属红藻是重要的产琼胶藻海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江蓠属的龙须菜、提克江蓠和细基江蓠等物种为材料,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研究。包括诱变和突变体筛选,不同性状的藻体受控杂交和遗传分析和杂种优势研究等。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成功地进行了互补和基因内重组实验,首次发现了龙须菜的基因内精细结构;证明了龙须菜的性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通过体细胞重组可产生二倍的配子体,通过杂交形成多倍的孢子体;首次发现和报道了大型海藻中的跳跃基因及其遗传规律。从年起,率先在国内进行江蓠属海藻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用RAPD和ISSR做为品系、性别和世代的分子标记,EST分析,龙须菜不同世代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构建cDNA文库,并克隆了藻红蛋白(PE)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和smallGTP基因,并进行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分析,进行龙须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另外,还研究了龙须菜a-半乳糖苷酶活性及不同时代和性别的琼胶质量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龙须菜色素组成,发现了龙须菜藻胆蛋白及藻胆体在光谱和荧光动力学上的新特性,进一步加深了对藻类光合机理的认识。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江蓠遗传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建立了江蓠遗传育种学研究方法与理论,丰富了海藻遗传学理论体系。同时,在江蓠遗传学研究过程中建立起了藻类诱变育种技术体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但为龙须菜新品种选育、工业化养殖和提高琼胶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对其它海藻(如条斑紫菜)的良种选育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从年起,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龙须菜南移栽培试验,在福建省连江和三沙地区栽培成功,参与了龙须菜优良[品系KFGL的筛选和分子鉴定,由于该品系的推广,目前在广东、福建等省年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超过20万吨(干品),成为我国继海带和紫菜后的第三大海藻栽培业,龙须菜栽培业不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使水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在微型藻类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上的建树

在微藻生物工程理论研究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微藻的诱变和突变体筛选,通过营养生理研究,系统掌握了各种营养元素和环境因子变化对螺旋藻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为在工业化养殖中降低成本和进行生态调控奠定了基础;螺旋藻高值化开发应用的基础研究,深入研究了螺旋藻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用价值及作用机理,临床研究证明了螺旋藻作为益生元在构建肠道良性微生态和调节肠菌群失调症中的促进作用,实验确证了螺旋藻多糖和藻蓝蛋白对病毒和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开展了作用机制研究,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螺旋藻药物和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微藻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螺旋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和研究平台,首次建立了螺旋藻遗传转化体系,克隆了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基因、rDNA基因、rbcL基因和氢代谢相关基因等重要功能基因,大量功能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多样性和分子进化研究。建立了以集胞藻和酵母表达牙鲆生长激素和鲑鱼降钙素的表达体系,为微藻作为表达药用基因的生物反应器打下了实验基础。

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张学成教授始终注意将科研与开发、生产密切结合,创立了我国北方的螺旋藻产业。从年起,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建立了我国北方首家螺旋藻养殖基地??无棣县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诱变和良种选育培育出良种S66,这一品种在10年的工业化养殖中始现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良品质。因地制宜选育良种,优化培养基配方,创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螺旋藻养殖的生态调控模式。张学成教授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当地的环境条件,选育出生长快、适温性广、抗逆性强的螺旋藻良种S66,年实验性养殖成功,年在平方米的半封闭式养殖池中进行了大规模生产,10年来该品种始终保持优良性状。同时,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和大田试验,优化了培养基配方,改造后的配方既保证了藻粉的质量,还使成本降低了50%,大大提高了我国螺旋藻藻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该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螺旋藻藻粉40吨的产能。

推动产品深度开发,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螺旋藻大规模养殖为基础,张学成教授积极推动了以螺旋藻制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的兴起和产业链的延伸。为了保证螺旋藻药用系列产品开发中原料的质量,系统研究并确定了g-亚麻酸及蛋白质等物质在螺旋藻S66中积累的适宜生态条件。年,无棣县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药用微藻供应基地和微藻养殖技术辐射中心。在张学成教授的支持和积极推动下,年,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螺旋藻胶囊与片剂,成为首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螺旋藻药准字产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取得国家GMP认证。其原料药就是以S66为出发藻种,通过生态调控而获得的高g-亚麻酸、高蛋白含量的螺旋藻藻粉。项目实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投产后,该公司螺旋藻药品的产值达3.5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实现利税万元。目前螺旋藻药品的市场年销售额近3亿元,公司的销售额达万元。除了制药产业外,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酒等产品也相继开发成功。

目前无棣生物工程公司的微藻养殖业和山东天顺药公司的螺旋藻制药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致富的机会。黄河三角洲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无法耕种,但是这里的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地下水丰富,对于微藻养殖实理想之地。通过10年来在无棣发展螺旋藻和小球藻工业化养殖,开辟了一条在黄河三角洲发展新型养殖业的新路。

山东天顺药业公司是我国首批得到螺旋藻药准字号批号的企业,年投产以来,产品深受患者青睐,尤其是“非典”期间和以后,更是供不应求。公司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对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癜风中医疗法
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xg/18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