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桓台新城镇middot城北村a
新城镇·农业
新中国成立之前,镇域内大部分土地属于地主所有,多数农民以给地主做工维持生活。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但耕耙、播种、浇水、收割全靠畜力和人力,因此,小麦亩产一直在60公斤左右,玉米亩产一直90公斤左右。后经互助组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生产力水平逐步有了提高,耕作、浇水、收割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灭虫用上了农药,品种逐年优化。因此,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年,小麦单产达公斤左右,玉米公斤左右。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投入逐年增大,耕耙逐步用上了耕耙合一的旋耕机;播种用上了肥料与种子分层下地,一机同步作业的现代化播种机;灌溉逐步用上了深扬程潜水泵和地下防渗水渠,有的还用上了喷灌技术。粮食作物的品种也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的品种由政府统一供应。到年,小麦、玉米亩产分达到了公斤和公斤,实现了“吨粮镇”。到年,粮食亩产超过吨,经济指标超过元,实现了“双千镇”。
细毛山药是新城的特色农产品,明清时期为宫廷贡品。据民国二十二年()《新修桓台县志?卷二?实业篇?物产》载:“山药,城附近各村均种之,味甘而多粉,肥者长大如臂。盖其地土壤肥沃深厚,于山药最宜,故品质亦佳,不亚怀庆所产。晚秋各处贩购者络绎不绝。”人民公社化时期,以粮食生产为主,山药种植面积不大,农民以自种自用为主,部分生产队批量种植,通过外贸部门销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后,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药作为保健品逐步受到重视,需求量逐年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镇种植面积多亩。年,新城细毛山药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5年被山东省评为“山东名牌蔬菜”;5年,新城被确定为“全国细毛山药种植示范基地”;年9月,新城细毛山药获得“中国地理证明商标”。
城北村(二)
村庄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连续战争,人民生活贫困,生产落后,经济萧条。当时主要靠农业种植维持生活。由于当时水利条件差、作物种植单一,粮食全年亩产在市斤左右。20世纪70年代末,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提高,村里有了拖拉机、播种机,用于水利灌溉的柴油机、抽水机数量也多了。生产条件逐步得到发展,粮食产量有了新的提高,每亩单产—斤。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村民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年粮食亩产便过了千斤。年,粮食亩产达到多斤。同时,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增加经济收入。年,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农业科技为先导,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后,村庄经济发展迅速,通过招商引资有五家企业进驻城北村境内。年,原化工厂与淄博新宇化肥集团合资,创办新波化工有限公司,年产值万元;6年,新昊化工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税收万元;天山化工有限公司总共投资多万元,年产值万元。亿佳缘纸业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税收万元;年,城北建立小商品批发综合市场,经过几年改建、扩建,城北小商品市场新增总面积达80余亩,固定仓库余个,0平方米摊位棚4个,经营范围扩大到日用百货、文体用品、儿童玩具、塑料制品等几百个品种。年又建起了禽畜市场,现有固定商家32个,摊位52个,年交易金额近万元。现在村内有个体养鸡场1处,养狐场2处,搞个体经商的48余家,搞运输业的9家,做建筑工程的5家。村域内沿街商铺达家,主要经营空调冰箱、鞋帽服装、良种化肥、通信网络、布艺窗帘、厨卫家具、五金电器、装饰装修、车辆维修、文具图书、粮油酱菜、字画装裱、美发美容、烟酒糖茶、百货批发、针灸推拿、电动车销售、手机电脑、专业洗车、打字复印、快递投送、培训学习、美食饭店、快餐面馆、肴酱熟肉等。年,齐农面业厂又总投资万元新建年产10万吨面粉、面条、小麦深加工项目。
新城大集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每逢农历三、八日商贩云集,流动人数达到5万多人,仅城北摊位达到余家,主要经营装修建材、百货商品、水果蔬菜、家禽家畜、花鸟鱼虫等,集市日成交额达到40万元。
教育、卫生、文体
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北街有一处学校,早期叫考院,后来在北极庙西白鹤馆设立了学校,教师有王立发、崔聘三。年,村里把学校搬到了城里,成立了城北小学,地点在米脂祠北边。学校有教室4个,只有1至3年级,教师3人,学生50余名。年,学校几经改建形成规模,占地平方米,教室9个,设1—5年级,教师11人,学生余名。0年7月,全镇实行合班并校,城北小学合并到新城镇中心小学。历任校长石光恒、范立宏、王星。年,在小学原址设立幼教班1个,幼儿19人,幼师牟燕1人。0年8月,村委出资20万元在小学原址处进行改建,成立了新城镇城北幼儿园,新建2层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平方米,园长牟兰珍,幼师12人,幼儿人。
该村第一名大学生是耿佃文(因考学时用了孙承佩的证件,故入学后姓名为孙成佩),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九三学社”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共有如下7名大学生:耿佃文、牟紫东、牟振甲、牟振淮、蒋文发、蒋志发、王树琪。现在有大中专毕业生36名。
卫生新中国成立前,村内有几家药房。年,在北街成立了村级卫生室,有房屋3间,赤脚医生3人。年,卫生室规模扩大,有医护人员4人。现在村里有卫生室1处,有医护人员2人。
年,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文体村内文化体育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初,政府将村内北极庙改为桓台县民众教育馆。在北极台东设篮球场,台西设网球场,东西房为展览室,祭厅改图书室,大殿改阅览室。另外,爱好文艺的村民素有利用农闲时间,自发组织进行民间演唱的传统。2年,民间自发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业余小剧团,年年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另有艺人牟维祥,男,年出生,年桓台二中高中毕业后,便开始接触雕刻艺术,后来通过请教当地篆刻家,仔细研究“砖画印”艺术的创作,从临刻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的篆刻作品入手,认真学习,悉心钻研,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砖画印”的雕刻技巧,常把领袖人物、文人墨客、十二生肖、花鸟鱼虫刻在青砖上,雕刻出的画面古朴典雅、惟妙惟肖,让人赞叹不已。
8年,村集体建立了文化大院和综合服务中心。内部设有图书室、微机室、棋牌室等,院内篮球场、健身娱乐设施等。村民业余时间可去文化大院看看书、打打球、上上网等。
村庄古迹
城北村坐落于古新城的北门内外,古迹名胜有当时北门外的北极庙,北门内的徐夜故居和米脂祠、戏马台等。历经战乱,北极庙现已不复存在,徐夜故居和米脂祠虽有损毁,但现已修复,戏马台遗迹尚存。
戏马台遗址戏马台遗址位于新城古城内。戏马台,又名系马台、驿马台。台基隆起,向阳倾斜,南高7米,北高9米,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元朝以前,长山县在此设驿台镇(见郝阡戍墓碑)。元至元二年《初建儒学记碑》记载:“齐之驿台也,土人建,桓、景二公,岁时享祀。”明天启四年《新城县志﹒古迹志》戏马台条载:“今县治旧传齐桓、景公时筑。”自新城县建制以来,新城为元、明和清县衙驻地。至民国三年(),新城县更名为桓台县,新城遂名桓台城(简称“桓城”)。
戏马台遗址系高台遗址,遗址西部断面的文化层厚度达6—7米,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堆积厚度约3米,有灰炕、房址等遗迹。调查采集到的标本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鼎足、甗、豆盘、盆口沿,商代的鬲、沿、鬲足、甑箅、瓮、盆、豆沿等,还有装饰云雷纹的陶盆等。0年在遗迹南部试掘,还发现了商代的卜骨、卜甲。从出土物特征看,该遗址年代应为龙山文化至明清时期,年代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该遗址6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夜故居徐夜故居坐落于城北村(倉厫胡同),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徐夜及其祖上的故居。故居原有主院、东、西跨院和后花园四部分。主院原有一楼三厅,现仅存原主院的西屋二间,北屋七间。北屋原为明代二层楼宇,建筑系砖木结构,墙体中间为土坯,外以青砖包裹,均为明时期建筑,但在明末壬午之难中,大部分被烧毁,后虽修复,但未复原貌。新中国成立后,二层楼房被拆除,改为平房。故居原占地约为十亩,现存东西宽25米、南北长70米的院落。收归公有后,为新城石油站、镇兽医站先后使用,今为集体库房。现其位置在城北村文化大院北侧。年,徐夜故居被列为淄博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极庙(北极台)据史记载,明嘉靖年间,王之垣官至户部左侍郎,协同省、府、县三级官员,将新城城垣由土墙改为砖墙,同时建了北极台。台址在城北门正北约米处。当时筑台是作为城北门的屏障,为藏风而建。清同治十三年,李兆霖任新城县令,在任六年。任期内曾重粮增赋,用以大兴土木,重修城垣、庙宇,北极台是重点工程之一。此次重修,将原有的土台增高、扩大。原有的土台包在扩建后的大台中间,原土台上仅有小庙三间,新台扩建时筑于新台之中。重扩建的北极台,东西宽22米,南北长48米,高10米有余。台底环绕青石石条为基础。台顶四周用青砖砌成莲花檐,莲瓣层层外探,探出台壁足有60厘米。台南边外加阶梯,梯基南北长12米,东西宽6米,共三十三级踏步,寓三十三重天之意。两侧各砌青石扶手,扶手前端设一对青石透雕石狮,分东西矗立在约一米半高的石座上,石座四面都有浮雕图案。朱漆大门,门楣上悬“北极台”正楷匾额。门外“八”字墙,门内迎壁墙,均高约三米,中心饰团龙图案。大门东西两侧设有钟、鼓二楼。
钟楼在东,高约七米,正方垂直体形。楼上下四面,各有一拱形门洞,底层设木楼梯,上层铺木楼板,上悬一口约一米半的大钟。鼓楼在西,上层设鼓架,架上放置一面直径约一米的大鼓。绕过迎壁,正面便是大殿,殿内供真武大帝泥塑像,殿前左右两庑,院中心偏南,设一鼎形火池,青石雕成,高足有一米七八,以备来朝庙者焚香烧纸之用。大殿后面还有一个院落,有后殿五间。
20世纪30年代初,北极庙被用作桓台县民众文体馆。设篮球场、网球场、展览室、图书室、阅览室。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年“七七事变”,这里被用作中国医院的病房。日伪时期,台上的庙宇成了伪县警备队的营房,直至年8月桓城解放。
大殿、后殿、两庑、配房及大门等,于年被毁;残存的钟、鼓二楼毁于年。此后,北极台陆续被拆除。现存遗迹于年被列为淄博市文物保护单位。
米脂祠该祠位于新城镇城北村,崔家街中段路北(古考院街),是为纪念明末陕西米脂县县令王象兑所建。该祠原有正厅三间,过厅三间,大门一间,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纵深长约三十米,与大门及过厅之间左右各有角门,可通东西两跨院。东跨院原有北厅三间,为致祭者敛心定神更衣之所,早已倾覆。西跨院自南而北建有大西屋三间,小西屋一间,敞棚两间,棚内设碾、磨各一套,供乡里方便使用。西北角有厕所一间。全西跨院是看祠人的住所。以大西屋南山墙为迎壁,西南有一角门,可通大街。三个院落纵深长度一致,东西总长共计三十多米。中院的正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坯墙砖包,明柱重梁。檩椽笆砖,布瓦盖顶,雕脊花梢,浮雕螭头。正面出厦,檐下垂笼。花格窗棂,双框板门,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过厅原是仪门,用以陈列仪仗牌伞之处。东跨院的北厅倒塌后,将仪门改为过厅,中间是穿堂,东西两间用隔山隔开,作为待客及更衣之用。面街的一间大门雕脊花梢,砖螭头,两山墙坯体砖包。两山之间设有砖砌柜口,其柜口、门、框、门楣全木质做,立在雕有石狮的门砧石上。檐下木制垂笼,台下两级踏步,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据王氏家传,米脂祠所用之房舍,即王象兑在世时府第之一部分。逝后,其后人以该舍立祠以为纪念。该祠曾几度维修,最后一次在年。其第十氏孙王茂冈领头,以米脂公茔田中部分柏树变资修祠。
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寺庙、家祠全部废除。但米脂祠只清除了神台、神龛等物,房舍保了下来。20世纪50年代初,新城划为镇建制,辖四城、教场及东花园六个行政村时,镇政府使用中院房舍。西院于土改时,改给了农户。人民公社化以后,中院作了生产队的粮仓,有幸未拆除。9年10月,城北村聘请了北京古建筑设计院的专家进行指导,投资80余万元对其进行全面修复。重修后的米脂祠基本恢复了原有的风貌。现米脂祠正厅正中为王公画像。墙壁挂有王象兑谱系和“王公政绩图”数帧。正厅地面中央有一方青石,名曰“镇堂石”,据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米脂县当驿吏时跪过的。米脂祠正厅前方有三棵百年侧柏,王茂冈于年修祠时,由米脂公墓地中移植而来。正对大门的庭院奇石名为“凝祥”,是在米脂祠修缮清理地基时从地下挖掘出土的。东跨院门前立有正己祠和竖额圣旨石两块石碑。米脂祠于年被列为“淄博市文物保护单位”。
村庄人物
牟纪震(.4—.7),字紫东,原兰州电影制片厂、《甘肃日报》美术编辑、民进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一生从事书刊美术装帧设计工作,先后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创写了10种印刷新字体,其中以他名字命名的牟体字(长牟、长黑、扁牟、扁黑、长细黑)已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字模厂雕制成24种铜模在全国各报社发行使用。年12月6日,《人民日报》以《牟紫东和他的“牟体”》为题介绍了他的事迹。
孙承佩(—)原名耿殿文。先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秘书长、副主席、执行局主任、常务副主席,协助许德珩、周培源主持九三学社中央的日常工作20余年。
崔光义,崔氏家族二世祖。明朝末年,出任江西南昌布政使。
孙有福,男,年10月出生,高级教师。
韩守德,男,年12月出生,高级教师。
王芝芬,女,年2月出生,高级教师。
孙桂芹,女,年12月出生,桓台县劳动模范。
岳可明,男,年11月出生,高级教师。
耿亮,男,年出生,博士学位,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
张兆佩,男,年1月出生,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王希荣,女,年5月出生,高级教师。
王麦生,男,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县首批学科带头人,医院桓台分院。
崔太群,男,年10月出生,高级教师。
刘茂俊,男,年5月出生,高级教师。
牟维和,男,年5月出生,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桓台县世纪中学。
李军,男,年12月出生,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排水委员会委员,《环境工程》《亚洲给水排水》杂志编委,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出版中心编委。
刘波,男,年出生,现任马桥镇派出所所长。
田庄村|村庄古迹
镇武庙镇武庙建在田家庄十字大街北端,原名“周古庙”“元帝庙”,相传为后周(—)时期所建,明改为“玄帝庙”“镇武庙”,建在砖砌土填的2米高的平台子上。台前有十六层石砌的台阶。庙门面南开,两扇红漆木门,门旁左右矗立着两只石狮。门顶红砖绿瓦装饰美丽、壮观、威武。正殿雄踞于正北方,砖木结构,斗拱飞檐,覆以绿色琉璃瓦;正殿正中央供奉着重千余斤的武士塑像,神采各异,表情不一,活灵活现。大殿前有东西厢房。东厢房供的是隋唐大将秦琼,白面英武,身着白色战袍,手持铁锏,端坐正中,高约四米,十分威武。西厢房供的是三国名将关羽,头戴绿色红缨,身着绿色战袍,腰缠玉带,面如重枣,卧蚕眉下,丹凤眼微睁,手捋五缕长髯,高大魁梧,气质非凡,让人肃然起敬;门南靠窗站着关平,身着白袍,手托印盒恭候;门北侧靠窗站着悍将周仓,头戴红缨大园帽,黑脸上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龇牙咧嘴,胡须乍开,手捧青龙月牙刀,让人敬畏。院中有松树一棵,高丈余,树旁玄铁铸巨钟一口。庙后为学堂,右邻为“三益祥”,左邻为杂耍场。年冬,在此地办起了田庄完小。年,镇武庙被全部拆除,盖起了田庄完小的办公室、教室。
树经堂树经堂为田氏祖庙,位于田庄十字街南东西大街东端路北,约始建于年,东西阔二十步零六分,北横阔十四步零五分,南横阔十五步零五分,占地1亩2分8厘7毫。正殿三间,砖木结构,屋顶是绿色琉璃瓦,内供田氏始祖田思礼的画像,摆设肃穆、庄严。东西各一间厢房。新中国成立后在“树经堂”办起了小学,名田庄南分校。现为田庄村委所在地。
玉德祠玉德祠为田氏十一支支庙,位于田庄十字街南东西大街西端路北。正殿三间,砖木结构,屋顶是绿色琉璃瓦。内供田氏十一支五世祖田士华的画像。东西各一间配房。院内有松树两株,分列正殿两侧。每年清明节,田氏十一支的族众来此祭祀,再到“树经堂”祭祖,然后再各自上自己祖先的坟。每年的大年初一,族众首先到“树经堂”拜始祖,后到“玉德祠”拜十一支先祖,再外出拜年。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玉德祠”成了田庄七队的粮仓。年因村内通路被拆。
田庄村|史海钩沉
田庄《田氏家谱》的立谱和续修清顺治七年(),田倬、田粹中主导主笔立了《田氏世谱》,从五世开始分支,共分十六支。从十一世开始按行辈,筹划并建筑“树经堂”(田氏祖庙)。其后,田氏家族分别于康熙五十七年()、乾隆四十二年()、道光五年()、同治二年()、光绪十九年()、民国十一年()、0年进行续修。田氏辈份为俊、淑、厥、家、茂、昭、美、业、乃、克、延、庆、益、修、其、德、继、世、永、昌。
民族实业家田峻达田俊达(.12—.4),字逵九。年初,在济南建立了益兴祥染厂,任厂长。当时,桓台县苗海南的成通纺纱厂、张东木的东元盛染厂、田逵九的益兴祥染厂,在济南三角鼎立,都颇有名气。新中国成立初期,益兴祥的“松虎青”“松虎兰”质量超群,名播四方。他创办实业,意在为国为民。抗美援朝期间,田俊达将三万元人民币(旧币)捐献给了国家,这些钱可购买半架飞机、十门大炮。年冬天,田俊达给田庄完小购置了四个教学班的课桌凳、两个大毛算盘、三十个腰鼓、一面大铜鼓、四面小铜鼓、一个大钹、二十把军号、一架风琴和演出用的前后幕。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田俊达带领职工敲锣打鼓,把鼎盛时期的益兴祥染厂交给了国家,成为济南市人民染厂,田俊达被政府任命为厂长。
“义成永”酱园据田庄村张氏后人张奎元介绍,“义成永”酱园创办于年,创办人是张奎元的父辈兄弟四人。从负债多元开始,通过了欠债、借债、请名师等艰辛付出,“义成永”酱园正式开张。
酱园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农历“四、九”田庄大集,是全县的首集,来自小清河以北,主要产大豆地区的高苑(现在属高青)、博兴的农民,每集运粮近百马车,形成了偌大的粮食市,而尤以大豆最多,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有极大的挑选余地,粒大、色黄、含油量多的高标准大豆,可任意选购。各种酱菜的原料,采购更方便,田庄西北的傅桥、于铺、姚郭、崔家、陈桥、姬桥、高王、里仁等十几个村庄,是历史上有名的蔬菜产地,蔬菜品种多、质量好,可以从大集上随意挑选。有些鲜菜,为了保持皮鲜嫩、肉肥脆的特点,还必须下地收购,真是“出门几里进菜地,当日归来就加工”。
在加工制作中,严格操作规程。各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是师傅亲自动手把关,首先是各种产品的原料配比要准确。酱油:黄豆斤,小麦面斤,食盐80斤,水斤,可产清酱、酱油、次酱油各斤;而清酱斤,经晒后可制作老酱斤。醋:高粱斤,鲜地瓜斤,麦曲50斤,谷糠斤,可产醋斤,经晒后可制成老醋斤。甜酱:小麦面斤,食盐2.5斤。豆腐乳:豆腐胎子1斤,黄酒0.25斤,甜酱0.25斤,清酱1斤。黄酒:黄米1斤,麦曲0.3斤。
另外,还大量生产具有色绿、肉跪、味美特色的酱菜,如包瓜、酱花生仁、甜酱莴笋、甜酱黄瓜、甜酱萝卜、酱苤蓝、酱什锦菜、酱茄泥、酱疙瘩、五香干疙瘩、糖蒜、地环子、龙须菜等几十种。
生意越是景气,对顾客服务越是周到:礼貌迎送,烟茶奉敬,饭菜常备,床铺专用。平常每五天(一个集空)营业额平均在元左右。每年交了腊月,人们都说“义成永”金钱似流水,福气如大海,仅田庄大集一天,就出售酱油近十大瓮,香油近斤。正月初一过年了,又是卖糕点的旺季,边制作边出售,一直忙到元宵节之后。每年八月十五、春节,月饼、酱菜和糕点是人们馈赠亲友的贵重礼物,仅月饼就销多斤。生意越做越活,“义成永”酱园人们信得过,信誉高。因此,附近在外经商的往家中汇钱都是寄“义成永”。四面八方的钱都有,有来自大连的,还有来自朝鲜的。
年旧历五月初五日,“义成永”酱园歇业归帐,老兄弟分居四家。
河道及台田沟壑治理村正南跃进河,接源于西猪龙河,始掘于年,至年两次开挖落深。年第三次疏导,河口宽二十一米,河深6至8米,可蓄水灌溉。原接于新城境内,现接于引清济湖南干渠,是南水北调的重要干渠。
村北由孝妇河,原接于陈庄境内,田庄之水源主要靠此河。孝妇河二支流,源接于西猪龙河,现主要用于排涝。
孝妇河以北为锦秋湖,湖内由苇田、台田,原湖内盛产水虾、芦苇、野生中草药55种。经过年、年、年三次“洼改”工程,把错综复杂的小沟、台田,并修成沟、渠、堤路化的大台田,实现了种、收、排、灌的农田操作的现代化,增加了农田收益。
田庄村|村庄人物
郭万贵(.8—2.10),男,曾任金岭铁矿矿长,党委书记。
许学胜(—.2),男,曾任金岭铁矿选矿厂车间主任,全国劳动模范。
田承哲,男,年出生,曾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
田淑梅(—),军官转业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任职。
田淑铸,男,年出生,曾任泰安市委党校副校长。
刘翠英,女,年9月出生,曾任滨州市政协主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田茂礼,男,年9月出生,现任田庄村党支部书记。曾获“桓台县劳动模范”称号。
田懋元(—),男,曾任滨州市吕剧团业务团长。
傅祥春,男,年出生,曾任桓台县总工会主席。
田家英,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沾化京剧团团长。
张桂美,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博兴京剧团主演。
刘玉水,男,年1月出生,曾任桓台县人民法院监察室主任。
刘玉兴,男,年12月出生,曾任淄博市国税局纪检组长。
田茂才,男,年出生,曾任桓台县工商局局长。
田家湖,男,年6月出生,曾任原解放军炮8师后勤处处长。
郭万胜,男,年出生,医院党委书记。
刘涛,男,年12月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秘书。
罗光胜,男,年出生,曾任山东济南北大集团工会主席。
田淑胜,男,年出生,曾任周村区司法局局长。
田玉荣,女,年1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曾服役于解放军总后勤部。
田昭才,男,年出生,高级工程师,曾任胜利油田科学研究所所长。
田立忠,男,年8月出生,现任淄博晨钟轻工机械厂董事长。
于霞,女,年6月出生,高级教师,曾任教于桓台县东镇小学。
田明,男,年出生,现任蒙阴县审计局局长。
韩明刚,男,年12月出生,现任桓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主任科员。
田文承,男,年出生,现任东营市质检站站长。
田玉国,男,年11月出生,现任桓台县马踏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
罗光红,年出生,曾任淄博市烟草专卖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
张宏斌,男,年10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医院心内一科主任。
田乐,男,年出生,医院营养师。
田新民,男,年4月出生,现任桓台县人大常委会常委。
田文美,男,年出生,现任滨州医学院副院长。
刘丽美,女,年6月出生,现任桓台县物价局副局长、主任科员。
田泉城,男,年出生,高级政工师,现任胜利油田胜南社区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主任。
张向坤,男,年出生,现任东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监督局局长。
田海,男,年出生,现任淄博市公安局经警队队长。
田志远,男,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医院核放射科副主任。
田建华,男,年出生,主任医师,医院外科工作。
田磊,男,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现在国家京剧院工作。“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
罗文超,男,年出生,硕士学位,现任北京证券项目高级经理。
张鲁君,女,年2月出生,博士学位,现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工作。
责编:张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jz/1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