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里的乡村振兴ldquo发动机

浙江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243.html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乡村产业发展

“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

一起看看罗源县碧里乡

是怎么做的~

“吉壁”鲍鱼、“西洋”花卉苗木、“下廪羊”养殖是罗源县碧里乡的三大产业,在当地不仅有资源优势,还是村民擅长的特色产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拥有强劲且可持续的发展“动能”。这样“普惠性”的产业,由龙头企业或乡村能人引领,带动了群众创业就业。

“吉鲍”产业

从业村民达到80%以上

被称为“湾外”的吉壁澳养殖区,面朝东海,风大浪急,海水翻滚搅动下层的微生物和矿物质上浮,能促进鲍鱼快速生长。鲍鱼以海带、龙须菜等天然饲料为食因此肉质鲜美。

鲍鱼养殖是吉壁村群众性产业

全村共户

其中从事鲍鱼养殖户

户均年产公斤

全村总计年出产鲍鱼吨

去年产值达5.5亿元

据吉壁村党支部书记林义水介绍

吉壁村从业村民超过人

占到全村人口的80%以上

另外,养殖区有来自7个省份的

外来务工人员多人

“吉壁”鲍鱼个大肥美

今年因疫情影响,鲍鱼价格有所下降,每公斤在46元~60元之间,大家为此群策群力。

?银行业延后还款、下调利率;

?县长孙利直播带货,带动鲍鱼销售;

?县乡政府加大补助力度,鼓励把泡沫球更换成可回收的环保PE浮球,以减少海漂垃圾;

?养殖户利用自筹及从金融部门贷款的资金,扩大养殖新一代鲍鱼苗种,以期行情回暖后,能回补上半年的亏损。

“在大风大浪中‘吉鲍’产业能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与韧劲是因为这个产业汇聚了当地的精英。”里乡党委书记游永文表示。

据游永文介绍,按照罗源县委书记刘晓强提出的“组团、串链”促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政府与行业能人积极行动起来,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电商”模式,打造出一条“普惠制”的鲍鱼产业链,促进鲍鱼产业一三产融合发展。

在北大博士徐俊的带领下,几个返乡青年成立了福建省吉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线下线上同步拓展市场,现已注册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序的生产销售、全面的宣传推广,整合吉壁村及其周边海域鲍鱼产业资源,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我们把鲍鱼产业链的

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

尽量留给村民

据福建省吉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代锋介绍,电商团队与养殖基地对接,减少多重中间商,可为养殖户增收3%~5%。新建的分拣加工中心,就可为村里60多位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

“西洋”苗木

花农户均年收入约20万元

西洋村位于碧里乡西北部,是全乡唯一的非沿海村,靠山吃山,西洋村三年来大规模种植花卉苗木,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村”。

20世纪90年代初,西洋村被誉为“香菇村”,香菇产业式微后,村民纷纷外出寻找活计,主要从事花卉苗木产业。

西洋村人在福州仓山建新、

闽侯上街、福清等地

种植苗圃近亩

花卉苗木畅销省内外

据罗源花卉苗木行业协会会长尤永光介绍,在外租地租金不断上涨,不时还遇到土地征收常常需要搬迁,只好多种植“短平快”花卉苗木。

“在外乡亲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遇到土地瓶颈,而西洋村又有大量土地闲置,年,县乡两级政府着手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回归’。”碧里乡党委书记游永文说,县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整合资源与品牌宣传上给予大力支持。

?三年来,县乡先后投入多万元用于西洋村水电路等建设;

?在西洋村举办花卉旅游节,打响“花园村”品牌;

?推进生态环境改造工作,目前西洋村已完成土地流转亩、土地平整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亩。

“回到家乡,土地是自己的,可放心种植高端花卉苗木。”尤永光说,种植大户尤永光、郑恩等人牵头成立了罗源花卉苗木行业协会,现有会员多人,同时成立福建西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抱团发展方式,通过公司化运营打造具有西洋村特色的花卉苗木基地。

因劳动强度不大,老人、妇女都能从事花卉苗木产业,西洋村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的村民有多户多人,户均年收入逾20万元,还带动了13家贫困户脱贫,西洋村花卉苗木种植业向周边辐射,带动碧里村和濂澳村的农户“入群”。

众人拾柴火焰高,西洋村正谋划扩大种植规模,一期涉及土地多亩,扩大种植美国紫薇、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红豆杉、山樱花、美国红枫等高端花卉品种,逐步提升产业档次。同时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大棚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及旅游观光、农家乐等,走一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一体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提高苗木花卉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廪羊”养殖

解决村里中老年人生计

以前没养下廪羊

近几年市场上下廪羊售价

是普通羊的2倍多

我们有意识地逐步淘汰杂种羊

扩大下廪羊的数量

每到中午,72岁的周友银就会把多头羊放出栏,群羊竞相往山上争食肥美的青草。周友银与老伴从事养羊业18年,去年售出50多头羊,收入15万元。

技术员为下廪羊体检

下廪羊是碧里乡的特色农产品,尤其爱吃长在海边山上的断肠草,断肠草对人是毒药,于下廪羊却是美味佳肴,吃了断肠草的下廪羊肉质好、膻味轻,近年来是一羊难求,市场价格连年攀升。

可在前些年,村民喜欢养殖长势快、个头大的杂交羊,体形小、长势慢、两年才能长30公斤左右的下廪羊,一度濒临灭绝。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下廪羊,事关当地百姓的福祉,担负“提纯保种”工作的是新下廪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经过两年多提纯配种

现在下廪羊种群数量进一步扩大

可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

带动更多村民养殖下廪羊

年,林福文与同事们跑遍全乡收购了多头相对纯正的下廪羊。

县乡政府积极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并于年6月获得“罗源下廪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罗源县农业局出台鼓励政策,只要符合规定条件,每养殖一头下廪羊补助元。

碧里乡则大力推动下廪羊产业发展,并通过下廪羊助力脱贫攻坚,还建立一套商标授权机制,将“罗源下廪羊”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予真正养殖下廪羊的公司和养殖户,规范市场。

今年

碧里乡养羊户数为户

从业者主要是

留守村里的中老年人

年收入少的几万元,多的10多万元

足够维持生计

编辑

郑丽金

校对

朱军伟

来源丨福州乡村振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jz/11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