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穿越古今的金华火腿,在传承中变
“形如琵琶不闻声,色如丹膏不染尘;蒸煮煎炖皆美味,帝王平民席上珍。”说的就是金华火腿。
传说北宋抗金名将宗泽回金华探亲后,乘船回朝,带去一批家乡腌制的猪腿。到京后宴请宾客,献于朝廷,肉味鲜美,宋高宗赵构食之赞不绝口,见其色泽火红,赐名“火腿”。金华火腿由此而来。
潘盛峰是金华火腿博物馆的大厨,专职烧火腿菜已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蜜汁火方是他的拿手菜。这是金华一道火腿名菜。用火腿、冰糖、以及宣莲、蜜枣等蒸制而成。
整只金华火腿,可分为火爪、火踵、上方、中方和滴油五个部分。“上方”肌肉纤维均匀致密,肉质鲜嫩,香味浓郁,质量最好,是制作火腿名菜“蜜汁火方”的主要原料;“中方”,通常可以切丝,与蹄筋、海参搭配;“火踵”“火爪”,“滴油”用来炖汤。
蜜汁火方的制作也和火腿一样,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潘盛峰说:“一般要四五个小时最起码最起码,首先像这样煮就要煮一个小时,还要加冰糖蒸,蒸的话最起码两三道,一道差不多要一个小时。”
金华地处浙中盆地,四面环山,一年四季气候独特;霉雨天、三伏天的气候特征明显,正是火腿发酵的天造之地。金华特有的“两头乌”猪后腿腿型大小适中、皮薄、骨细、肥瘦适度、肉质细嫩,是制作金华火腿的最佳原料。
火腿和咸肉最大的区别就是发酵的过程,金华火腿需要长达九至十个月的精工细作和发酵。一只金华火腿要经过“低温腌制”、“中温脱水”、“高温发酵”三个阶段数十道工序,仅用盐就有六次之多,每次用盐的时间、数量和部位都有讲究。
独特工艺加上长时间自然发酵,精工细制,是形成金华火腿“色、香、味、益、形”“五绝”的关键,也因此名冠神州大地,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5个小时的蒸制,火腿的香味从厨房往外不断蔓延,火腿在高温的催化下变得晶莹红润,糖水的甜润与火腿的咸鲜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美妙的口感。
金华火腿除了可以像蜜汁火方一样单独蒸煮食用,更多的是用作高级菜肴的辅料,清代著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金华火腿拼龙须菜”、“火腿笋片”等。各色山珍海味菜肴,都可以用火腿搭配,金银蹄膀、火腿老鸭煲等都是金华火腿名菜。
陈顺通说,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金华火腿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变革,变得更方便、更多样化:“以前火腿都是整腿送人,现在是小块包装,以前更多的是给那些菜肴增香提味的作用,发展到现在,我们包括拿来做一些馅料,比如火腿月饼、火腿粽子等,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变。”
金华是一座怀旧的城市,大街小巷都能寻见历史的足迹。穿越古今,火腿菜的风味一直在变革,但沁出来的味道,却还是这么古老醇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js/1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