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第九天,陽明山
“陽明山,臺北的後花園。”好友吳為吉驕傲地向我誇口道:“來來來,去竹子湖前我先帶你小油坑溜一溜。”
10:00a.m.
1)陽明山,小油坑
小油坑
小油坑,海拔高度約多公尺,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最高峰七星山的西麓,是大屯火山群中,最能感受到火山氣息之處;此處岩石被溫泉水長期侵蝕,變得鬆軟,久而久之崩塌下陷形成峭壁。在這裡可以看到硫磺結晶,可以聽見噴氣孔雄厚的爆裂聲,可以觀賞到後火山活動的特殊地形。
我被朋友告知,越接近冒煙處,越能感覺到噴氣孔發出嘶嘶的噴氣聲,豐沛的雨水順著土壤及岩石縫隙滲透到地底下,被地下殘餘熱源加熱並溶入火山氣體,最後成為高溫且具腐蝕性的酸性溫泉,其水蒸氣循著斷層裂縫噴出,造成白煙縷縷的景象。
在噴氣孔附近因為溫度高、酸性強,除了少數特殊的菌類及藻類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必須稍往外圍,溫度及酸性降低後才會有芒草等植物出現。
此照片取自官網
飛躍小油坑
在小油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大屯火山群究竟會不會再度噴發?同樣的問題,我在夏威夷大島(BigIsland,Hawaii)走活火山時也屢次聽見身邊的游客孜孜不倦地詢問當地人。常常,當説到“地質現象”,我們討論的是億萬年值,我們引用的事件都以“史前”來形容。但在臺灣小油坑、在夏威夷大島,如此近距離地面對“地質現象”,時刻提醒著我們人類,於大自然面前何其渺小。
年,夏威夷大島活火山
陽明山小油坑
早在日據時代,因日本人吃不慣台灣生產的在來米,於是引進日本「中村種」等各式水稻種苗在全台各地試種,但因環境及雜交問題均告失敗。唯獨在竹子湖因封閉地形與特殊氣候條件而試驗成功,並在日本舉辦的稻米比賽中得獎。因當時日本人稱台灣為「蓬萊仙島」,故將此稻米稱為蓬萊米,竹子湖也因而成為蓬萊米的故鄉。
竹子湖雖為蓬萊米的原種田,但一年僅收成一次,相對中南部一年收成二至三次因缺乏競爭力而改種高冷蔬菜-高麗菜(大陸稱“卷心菜),主要供應大台北地區。但高速公路通車後,武陵農場、梨山等地區培育之高冷蔬菜大量引入台北地區販售,於是在年從日本引進白色海芋而成為現今最主要之經濟作物。
竹子湖海芋季
目前竹子湖共有六條各具特色的景觀步道,沿途除了知名的海芋外,隨著季節更替,還可欣賞到紅楓、紫藤、櫻花、繡球花......
前兩天收到好友寄來的竹子湖鏽球花季照片,親愛的朋友們趕緊地.....
5-6月竹子湖鏽球花
竹子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