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药的传说第十二集
?
益母草的传说(第十二集)
益母草,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它性味辛苦而凉,入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调经利水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产后血晕、瘀血腹痛等疾病。
程咬金偷采益母草的传说
传说,程咬金的父亲因病早死,只剩他和老母亲二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程咬金只好靠编竹耙子挣钱养活老母。老母在生程咬金时,留下产后瘀血疼痛病。程咬金长大成人了,母亲的病还没有好,程咬金决心请郎中治好母亲的病。
为了给老母买药,程咬金一连几个晚上没睡觉,编了许多竹耙子,挣了半两碎银,到邻村一个郎中的药铺,买了两剂中药。程母吃了草药,病情果然好转。程咬金高兴极了,又接连几个晚上没睡觉编竹耙子,挣了点碎银,又跑去找那位郎中,可是,这位郎中说这次买的药得花三两银子。
程咬金听了心中一惊,我哪来这么多钱呀!怎么办?……想来想去,程咬金忽然灵机一动,就答应说:可以给你那么多钱,但要等我娘的病好了,再还你钱。那位郎中同意了程咬金的要求。
有一天,郎中到地里去采药,程咬金在后头跟着,偷看郎中采的是什么样的药,长在什么地方。程咬金心中有数了,就只从郎中那买了一剂药。后来,程咬金也到地里采郎中所采的那种药,煎汤给母亲治病,终于把母亲的病治好了。从此,程咬金就给这药草起了个名字,叫益母草。
传说二
有一种中药叫益母草,种子叫茺蔚子,都是活血祛瘀的良药。
说起益母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一个叫茺蔚的小陔,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而多年不愈,几年以后身体越来越虚,竟至卧床不起。小茺蔚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暗下决心,要把母亲的病治好。于是他外出为母亲问病求药,然而历尽艰辛却未能如愿。
一天,他借宿古庙,庙内老僧见他一片孝心,就送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麻黄,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小茺蔚沿着河岸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母亲服用后不久竟痊愈了。由于这种草是小茺蔚为医治母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妇女,于是人们就把它取名为益母草,它的种子就叫茺蔚子了。
益母草又名坤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味辛苦,气微寒,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瘀血去则新血生。妇科疾病非虚即瘀,益母草能祛瘀生新,故为妇科经产要药。临床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滞腹痛,产后血瘀滞诸证及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证。
茺蔚子,又名坤子,活血行瘀,功同益母草,且又能疏风清热、明目退翳,常用于治疗肝热目赤云翳等目疾。
传说三
有一种奇怪的草,嫩芽可以当菜吃,叫做“龙须菜”;长大了、成熟了、茎子、叶子可以熬药,是治妇女病的一种有效药,叫做“益母草”,熬出来的药叫“益母膏”;种子也是妇科药,叫做“荒蔚子”。
据说以前北京天坛还没有修建前,这里是一片黄土地,有一家姓张的庄户,老头子死了,家里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没儿子,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闺女。母女俩过着缺人少钱的苦日子。老大娘因为常常想念死去的丈夫,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日子一久,就生了病,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着急了,张姑娘更着急。请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的药,怎么也不见效。
就在秋天庄稼收净的时候,张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灵药。还是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讲故事,说北山的深山老谷里,灵药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就能找到。这种灵药,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
她托隔壁的大娘替她照管妈妈,自己带上干粮,就出门去了。
出了家门,张姑娘一直朝北走。这一天,来到一座山口,张姑娘想:是不是进这座山呢?正在这时,打山口里走下一个白胡子老头来。老头儿瞧见张姑娘,笑了笑说:“姑娘,你一个人,到深山老谷干什么去呀?”
张姑娘就把娘怎么有病,自己怎么来到北山找灵药的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老爷爷,这山里有灵药吗?”
老爷爷回答说:“有,有!”
“老爷爷,上山怎么走呀?”
白胡子老头儿又笑了笑,回头向山里一指,说“小姑娘,你打这儿上山,左拐七道弯,右拐八道弯,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见地上天,灵药到手边。”
姑娘听老爷爷象唱曲儿似的话,心里明白了,就是不懂什么叫“地上天”,刚要问老爷爷,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远了。
张姑娘,真的往左边拐了七道弯,往右拐了八道弯,饿了拣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边喝点清水,记不住走了几天了。这一天,她来到一个小山顶上,只见山顶上有一个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极了,张姑娘正在这里发愣,忽然听见身后有姑娘们说话的声音。张姑娘一回头,瞧见两个美丽的姑娘朝她走过来。一个穿的是一身雪白的衣裳,一个穿的是一身淡黄的衣裳,上面绣着白梅花,走近了,那个穿白衣裳的姑娘笑笑说:“姐姐,发什么愣?不认识我们这”地上天“吗?”
张姑娘一听说“地上天”,高兴极了急.急忙问:“姐姐们这里有灵药吗?快救救我妈妈吧!”
穿花衣裳的姑娘说:“姐姐不用说了,白胡子公公都告诉我们了。我这里有一口袋灵药,回家熬成膏子,给大娘吃了就好。这口袋里,还有灵药的种子,大娘病好了以后,姐姐可要把这些种子撒在地边上,让它自己生长,再有得了大娘这样病的人,就不怕了。”
张姑娘千恩万谢地向两位姐妹说些感激的话。回身向山下走去。走了不远,张姑娘真舍不得这两个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她俩,要回头一看,哪里还有穿白衣裳、花衣裳的姑娘,只见一只白鹦鹉、一只梅花鹿。
张姑娘一到家,马上将灵药熬成膏子,给妈妈吃了,没过几天,妈妈病好了。张姑娘和邻居们都十分高兴。张姑娘把口袋里的灵药种子,撒在了地边上,春天长出了深绿色的嫩芽,夏天又长成了灵药,秋天灵药又结了种子,一年比一年多。
妇女们有病的,便照着张姑娘传的法子,熬灵药治好了病。灵药叫什么名子呢?大伙说:“这是好心的张姑娘,千辛万苦为妈妈找来了灵药,给妈妈治好了病,咱们就管它叫益母草吧。”于是益母草的名字,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后来,皇上在姑娘种益母草的地方盖了一座天坛。天坛四周空地上还长着茂盛的益母草。皇上说:“我这拜天的地方还长野草,给我拔了”。这时,有位大臣说:“皇上,这不是野草,是龙须菜。皇上是龙,要把龙须菜拔净,皇上就不长胡子了。”皇上怕不长胡子,就让龙须菜留下来了。打这以后,益母草的嫩芽,就叫龙须菜了。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益母、红花益母草、月母草、地母草、益母艾、红花艾、益母蒿、地落艾
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经、肾经、心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草捣敷。
功效作用
1、益母草治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熟,以暖水少许和,绞取汁,顿服之。《独行方》
2、益母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唐本草》
3、益母草主瘾疹痒。《本经》
4、益母草治妇人分娩后服之,助子宫之整复:益母草/L钱,当归三钱。水煎,去渣,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5、益母草治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腕,绞浓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卫生易简方》
6、益母草非大温大热之药,而气烈味苦,究是温燥队中之物,观于产后连服二、三日,必口燥嗌干,尤其确据,故宜于寒令寒体,而不宜于暑令热体。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虽酷暑炎天,亦必常备,加以畏其苦燥,恒以沙糖浓调,若在三伏时令,新产虚体,多服此浊腻苦燥之药,耗血恋邪,蛮生不测,更可虑也。《本草正义》
7、益母草治马咬:益母草细切济口醋炒,封之。(孙恩越)
8、益母草治瘀血块结:益母草一两,水、酒各半煎服。《阎东本草》
9、益母草治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无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名独行方》
10、益母草治折伤内损有疯血,每天阴则疼痛,兼疗产妇产后诸疾:三月采益母草一重担,以新水净洗,晒令水尽,用手擦断,可长五寸,勿用刀切,即置缝中,量水两石,令水高草三、二寸,纵火煎,候益母草糜烂,水三分减二,溉去草,以帛源取消汁,放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如稀扬。每取梨许大,暖酒和服之,日再服,和羹粥吃并得。如远行不能,将稀煎去,即更炼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或有产妇恶露不尽及血运,一两服即窿。其药兼疗风益力。无所忌。《名近效方》
11、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疯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本草正》
12、益母草治妇人勒乳后疼闷,乳结成痈:益母草,捣细末,以新汲水调涂于奶上,以物抹之,生看捣烂用之。《圣惠方》
13、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诺证。但功专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实,大肠不固者勿用,为其性下行也。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用以浓煎,少加生蜜,放温憋试有效,取其能散恶血也。《本经逢原》
14、益母草清热,凉血,解毒。《本草求原》
15、益母草治产后恶露不下:益母草,捣,续取汁,每服一卜盏,人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圣惠万》
16、益母草治尿血:益母草汁(服)一升。《外台秘要方》
17、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疯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产难,已产而见血晕,疗痈、乳肿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盖味李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疯可消,结可除,加以气寒,则于热可疗,并能临症酌施,则于母自有益耳。《本草求真》
18、益母草治肾炎水肿:益母草一两。水煎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9、益母草治闭经:益母草、乌豆、红糖、老酒各一两,婉服,连服一周。《阎东本草》
20、益母草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本草蒙筌》
21、益母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本草衍义》
23、益母草治小儿洛痢,痔疾:益母草叶煮粥食之,取汁钦之亦妙。《食医CA镜》
23、益母草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本草拾遗》
24、益母草治痛经:益母草五钱,元胡索二钱。水煎服。《阎东本草》
25、益母草治产后血运或公气绝:益母草,研,绞汁,服一盏。《子母秘录》
26、益母草治帘子已破:益母捣敷疮。《斗门方》
27、益母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益母草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纲目》
28、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撅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竞蔚于为良。若治肿毒店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请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纲目》
29、益母草治疗肿至甚:益母草茎叶,烂捣敷疮上,又绞取汁五含服之,即内消。《圣惠方》
食用方法
猪蹄益母草汤
材料:猪蹄1只、马鞭草30克、益母草30克、香附10克、黄酒少许。
做法:将猪蹄去毛洗干净。马鞭草、益母草、香附置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汤,将猪蹄、黄酒加入,且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至猪蹄煮熟烂为止。饮汤吃猪蹄。用法:每天1次,连用5--7天。
功效:活血祛瘀、治月经成块、经色紫暗、按小腹疼痛或绞痛。
益母草鸡蛋汤
材料:益母草30克、黑豆50克、鸡蛋3个、蜜枣3颗。
制法:
1、益母草、黑豆洗净,浸泡;蜜枣、鸡蛋洗净。
2、将清水毫升与以上原料一同放入瓦煲内,待鸡蛋煮熟后,取出去壳,再放回煲内,文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补肝养血,活血养颜。
主治:肝肾不足,湿阴瘀滞,腰膝无力,面部粉刺,黑斑;或妇女痛经等。
益母草茶
组成:干益母草全草90--克(鲜品加倍)
制法:按上方量洗净切细,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频饮代茶。每日1剂。
功效:活血利尿。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腰酸痛。
禁忌:阴虚血少或妇女经期忌用。
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冰糖益母草
材料:鸡蛋克、当归20克、益母草30克
做法:
1、将当归和益母草加水煎成药汁;
2、用清水将鸡蛋煮熟;
3、取出鸡蛋后剥去壳,在表面用针扎数个孔;
4、将蛋放入药汁中煮3--5分钟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
功效:养血益肾,调经止痛,安胎;治女性痛经,适用于月经失调,行经腹痛,子宫内膜异位,不排卵或输卵管阻塞等症;也适合乳腺癌患者食用。
来源:民间药膳。
鲜益母草粥
材料:益母草60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后与粳米、红糖共煮成稀粥。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通经。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
来源:民间方
益母草炖鸡
材料:母鸡1只(约重克),益母草30克,姜、葱、盐、胡椒面适量。
做法:
1、将母鸡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盛有2公斤水的砂锅内,将益母草用布包好,与姜、葱、盐一道放入锅内,盖好锅盖。
2、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炖3小时,至鸡烂时即可出锅。出锅后撒适量胡椒粉即成。
功效:益气、温经、活血。益母草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等功效,常用于痛经、月经失调、产后恶露不尽、血瘀腹痛等病症的治疗。益母草含益母草碱甲、乙和水苏碱,药理试验表明它对动物在体子宫、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紧张度与收缩串增强,并有较强的利尿功效。
山楂益母草汤
组成:山楂6--9克、益母草、当归各6克、川芎、陈皮(去白)各3克、香附(酒炒)1.8克、干姜(炒黑)0.9克
用法:上药水煎,加酒、童便各毫升和服。
功效:主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痛。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益母草花生瘦肉汤
主料:益智仁60克、花生30克、猪肉(瘦)克、盐3克、味精2克
做法:
1、先将益母草择去杂物,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瘦猪肉用清水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至3个小时,放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益母草红糖茶
配方:绿茶2克、益母草克(鲜品克)、红糖25克、甘草3克。
用法:加水毫升,煮沸5分钟即可。分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补血益气,缓解腹痛,用于妇科盆腔炎。
来源:民间验方。
冬瓜凤爪益母草汤
材料:鸡爪5只、冬瓜克、益母草20克、鸡高汤0毫升、姜片、盐少许。
制法:
1、将鸡爪洗干净,切除尖爪,备用。
2、将冬瓜去除1/2的皮(保留1/2的皮,冬瓜皮熬水比冬瓜肉更有消水肿的效果)后切成块状备用(不要切得太小,冬瓜不耐长时间炖煮)。
3、将预先准备好的鸡高汤倒入锅内,煮至沸腾,放进鸡爪、姜片、益母草煮30分钟。
4、调文火,再放进冬瓜块,继续煲煮30分钟,熄火前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鱼白益母草
用料:益母草、枸杞、香菇、红枣、鱼肚、姜。
鱼白是鱼肺所制,含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漂亮皮肤所需要的元素,红枣和枸杞,滋补明目,此菜完全是为美女所定制。
功效:美容养颜,消肿活血。
益母草散
组成:益母草灰1合、胡黄连半两、川升麻1分、牛黄半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人中白1分(烧灰)、黄柏1分(锉)。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净揩齿后,用药少许,干掺齿龈上,日3次。
主治:小儿(匿虫)疳,蚀口齿,骨出。
来源:《圣惠》卷八十七。
益母草红豆饭
材料:益母草1钱、香附1钱、红豆1/4杯、小薏仁1/4杯、糙米1/2杯。
制法:
1、益母草、香附、小薏仁、2碗水,放入锅中,开中火煮,煮至剩1碗水,即可关火,并倒出汤汁备用。
2、红豆、小薏仁、糙米洗净、滤干水分;将处理好的红豆、小薏仁、糙米放入做法1的汤汁,浸泡30分钟,再入电锅
3、内蒸熟,稍焖一下,即以筷子挑松饭粒,再压下开关待电源开关跳起,即可。
功效:理气活血、利水消肿。
益母草泡红枣
材料:益母草20克、枣(鲜)克、赤砂糖20克
制作:
1、将益母草、红枣分放于两碗中,各加克水,浸泡半小时。
2、将泡过的益母草倒入沙锅中,大火煮沸,改小火煮半小时,用双层纱布过滤,约得克药液,为头煎。药渣加克水,煎法同前,得克药液,为二煎。
3、合并两次药液,倒入煮锅中,加红枣煮沸,倒入盆中,加入红糖溶化,再泡半小时即成。
用法:温热服食。
功效:此汤药具有温经养血,去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寒凝型月经后期者。
主治:女性痛经。
来源:民间药膳。
益母草参茶
材料:益母草20克、党参5克、红糖适量、水ml。
做法:
1、将益母草、党参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即可熄火。
2、滤除茶渣、加入红糖计味后即可饮用。
益母草煲黑木耳
材料:益母草30克、黑木耳25克、红枣3个、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别洗净,益母草、黑木耳稍浸泡;
2、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毫升5碗量;
3、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黑豆益母草汤
材料:猪瘦肉克、黑大豆克、益母草30克、苏木15克、桃仁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小块;除红糖外,其余用料洗净。同放入锅里,加清水适量,煮至猪瘦肉熟烂,加入红糖即可。饮汤吃猪瘦肉、黑大豆,每天1次。
功效:活血化瘀,治女青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黑有块。
益母草香附汤
材料:益母草、香附各克、鸡肉克、葱白5根。
做法: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
功效: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益母草猪血煎
材料:鲜益母草克、猪血克。
做法:煎煮至熟空腹服用。
功效:治疗闭经气滞血瘀型: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
生地益母草粥
材料: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粳米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煮成稀粥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服,病愈即停,不宜久服。
功效:滋阴,消瘀,解渴除烦。适用于糖尿病及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瘀血腹痛以及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等。
注意:煮制时不宜用铁锅,大便溏薄者,脾虚腹泻者忌用,吃粥期间忌葱白、薤白及韭白。
来源:《太平圣惠方》
当归益母草粟米粥
材料:当归15克、益母草15克、大枣10枚、粟米50克、红糖20克。
制法:
1、把当归、益母草除去杂质,洗净放入沙锅或不锈钢锅内,加克水,浸泡1小时;
2、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30分钟,用双层纱布过滤,约得克药液,为头煎。药渣加克水,煮法同前,得克药液,为二煎。
3、大枣、粟米拣去杂质,淘洗干净,放人锅内,注入头煎、二煎药液及清水共克。
4、将锅置大火上煮沸,再换小火熬至米化汤稠成粥,加红糖,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剂,分早、晚热服,10日为一个疗程,可连服二至三个疗程。因血热阴虚、湿热蕴结所至月经不调者不宜服用。
功效:补血调血,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亏损所致的月经先后无定期。
柠檬益母草茶
原料:鲜柠檬(去皮)半个、益母草5g、红茶3g、红糖10g.
用法:用柠檬、益母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养阴生津,调经安胎。
益母草猪肝汤
材料:鲜益母草克、猪肝克、生姜3片。
做法:
1、先将鲜益母草以及猪肝洗净,将猪肝切成薄片,加入生粉,生油,生抽拌腌。
2、在镬下清水1毫升(5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下益母草,改中火下猪肝,至刚熟,调入适量食盐、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蜂蜜益母草通络绿茶
材料:绿茶1克、益母草5克、蜂蜜25克。
做法:先将茶叶及益母草放入锅内,再加入适量水煲10分钟,待茶汤稍凉后调入蜂蜜即可饮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分次饮服。
功效:此茶调经止痛、利水消肿,有效缓解疼痛之效,并能养血养颜,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猪蹄鞭草益母草汤
材料:猪蹄1只、马鞭草30克、益母草30克、香附10克、黄酒少许。
做法:将猪蹄去毛洗干净。马鞭草、益母草、香附置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汤,将猪蹄、黄酒加入,且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至猪蹄煮熟烂为止。饮汤吃猪蹄。每天1次,连用5--7天。
功效:活血祛瘀,治潮前1--2天或来潮的第1天延期,小腹疼痛或绞痛,气滞血瘀型痛经。
编者温馨小贴士:
“中药的传说”故事里,很多故事中主人翁的疾病与现代疾病是相通的,敬请有缘读者可以按故事里的单方中药试试,但在口服中药汤的同时,釆用”秘道养生”方法,将肠子里的粪便洗净后,将~毫升的中药液注入乙状结肠内,可以事半功倍,疗效会更快更好!
可惜古代人没有发明岀“秘道养生”方法,但古代人有病只用单方中葯,效果也非常好。可现代人连中医中药都不信,只信西方医学,而很多中医师也被西化了,在诊病时多釆用西医流程,用大剂量的复方,少则五、六味中药,多则十几味中药,使用单方中药治疗疾病的中医师悉属罕见!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