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品种一上市便大受欢迎
1983年,黎振深偶然发现佛手瓜幼嫩卷须煮后吃起来鲜甜爽脆,接连几年跑南闯北做市场摸底后,他决定大规模培植填补市场空白因其须长而卷,黎振深形象地取名为“龙须菜”,取“龙须祈福”之意这个新品种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收购价达5—7元/公斤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镇里的大力支持目前,镇委、镇政府正努力争取省农业厅支持,将龙须菜申请为“一乡一品”扶持项目,并引导农户搞好流通,开拓市场此外,镇里还打算对龙须菜进行深加工,延长龙须菜产业链,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见到60岁的村民李大婶时,她刚从地里采摘完龙须菜回来“龙须菜基本没有虫害,整龙须菜做法个生长期无须喷药,不施用化肥,每天把最嫩的部分摘下,第二天又长了龙须菜一年有八九个月的生产期,经济来源基本有稳定的保障”
李大婶说,种龙须菜所花的功夫不多,即使是年龄上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能应付,所以龙须菜才会走进每家每户的田地里
下一条:韩剧《仁显王后的男人》捧红男主角金道鹏[图]
如今,这位“龙须菜之父”最重视的就是龙须菜的质量为了令口感更好,他已将龙须菜进行了两次改良黎振深常常语重心长地对收购商和流通商说:“鲜嫩爽脆是龙须菜最大的特点我们绝不能把‘龙须菜变成‘龙骨菜,否则就把广宁江屯的牌子给砸了”
看着龙须菜种植成为江屯镇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黎振深满心欢喜过去20多年里,他曾有多次机会洗脚上田,到机关龙须菜种植单位工作然而,他婉拒了,理由很简单:田头地间才是他的舞台,他要把龙须菜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奔康致富
龙须菜最早且目前最大的产区正是在江屯镇它是如何从田地走上百姓餐桌的?镇上群众说,这得感谢“龙须菜之父”——龙田村村民黎振深
除了种植,在江屯镇专门从事龙须菜流通的人也多了起来在全面打开省内市场后,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等省际城市甚至国外从事龙须菜流通20多年的朱德中是带头计划开拓省际国际市场的流通商之一,前不久他和几位拍档跑了多个省份做市场调查,现正着手拟一份详细的市场计划书朱德中说,真正做大做强龙须菜产业,深挖市场的潜力是关键龙须菜这几年已进入外省和香港一些高档酒楼,但市场推广面龙须菜食用仍然有限,开拓新市场将为江屯广大种植户拓宽增收空间,同时也把江屯龙须菜的牌子打响
每天中午11时到13时,是广宁县江屯镇深坑村村民谭宜灯夫妇最忙碌的时候设于村口的收购站前,菜农用三轮车拉来一车又一车新鲜碧绿的龙须菜,谭宜灯和伙计们一起卸货、过磅、入箱、装车这里每天都有1000多公斤的龙须菜运往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这样的场景在江屯镇随处可见现正值龙须菜生产旺季,每到中午,一辆辆满载龙须菜的集装箱货车在乡镇公路来来往往,不少车辆还挂着外地车牌有菜农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从江屯镇运出去的龙须菜就有2万多公斤,高峰期达3万多公斤
在新坑村,处处可以看到新楼房拔地而起,不时还有小汽车出入李大婶笑着对记者说:“村里人把这些叫做‘龙须龙须菜食用菜楼、‘龙须菜车,因为很多人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靠种龙须菜富起来的!”
有“龙须菜走廊”之称的新坑村,是江屯镇龙须菜的主产区这里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辟了几分地种植龙须菜,走到开阔的田地,龙须菜更是大片泼绿
近些年来,龙须菜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购价,许多农民尝到了种龙须菜的甜头,住上了新房,开起了小车有的人干脆不在城里打工,回家安心做菜农谭宜灯就是其中一个,他三年前回到江屯,不但种了近十亩龙须菜,还做起收购的生意,平均每天收入300多元江屯镇委书记谭万亮告诉记者,全镇农民经济收入有1/6归功于这条细小的龙须菜,所以农民们更喜欢称之为“富农菜”
在黎振深的带动下,龙须菜种植由一条村发展至一个镇目前龙须菜做法,全镇龙须菜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龙须菜,少则几分地,多则数十亩,不少村落已经形成多个连片的种植基地
上一条:上海:“疯狂白菜”终于“退烧”
新疆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