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肥田稻花香海洋三所深海生物酶课题

谈起自家的稻田,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何锋有喜有忧。喜的是,今年他种的水稻中有3亩地因施用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提供的海藻寡糖生物肥,亩产由斤增至斤。忧的是,有6亩地没有用这种肥,加之得了稻瘟病,每亩减产斤。这一喜一忧、一增一减,让种了40多年水稻、用惯了农家肥和化肥的何锋见识到科技的力量。

有机稻催生海藻肥需求

何家岩村距酉阳县城41公里,那里沟深山高,海拔近米。何家岩村所在的花田乡是远近闻名的“贡米之乡”,全乡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大面积的优良稻田。出产的大米质白如玉、米色透明,元朝就被选作“贡米”,煮出的米饭脆酥油糯、滑而不腻。

近年来,利用独具的优势,花田乡开始发展大规模有机稻种植,“花田贡米”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机食品品牌。

据乡长彭武进介绍,目前花田乡近3万亩的田地中,已有5亩种植了有机稻。未来3年~5年,计划拓展到1万亩。

乡里的信心来自于种植有机稻促农增收的显著效果。彭武进算过一笔账:种植普通水稻,一亩约产七八百斤,农民收入只有千余元;种植有机稻,虽然亩产只有五六百斤,但有机稻价格高,一亩的收入超过0元。

“如果农民自家零售,一斤大米最高能卖到15元,一亩水稻就能收入元到0元。”彭武进说。

年,花田乡成为“有机稻生产基地”。据彭武进介绍,国家对有机稻生产有着严格的认证和管理标准。想要获得认证,需要连续两三年不施用农药和化肥,而且农民在选种、育秧、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收割等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关标准。例如,用农家肥取代化学肥、以人工除草取代除草剂、安装物理杀虫灯取代农药杀虫等。

如何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实现有机稻增产、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是花田乡待解的一道难题。

“我们一般使用生物农药杀虫,但生物农药的效力明显不如化学农药。如果在喷洒生物农药的基础上,能有一种施用后可有效增强水稻自身免疫力的有机肥料,那么有机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将大大增强。”彭武进说。

由海洋三所研发的海藻肥为花田乡提供了解决方案,让农民如愿以偿。

另辟蹊径刻苦攻关获专利

海藻肥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功效?海洋三所研究员曾润颖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两年多的研发经历。

曾润颖(右二)、陈兴麟(右三)现场指导用户施用海藻肥

9年10月,由曾润颖领衔的海洋三所深海生物酶课题组将研究方向锁定龙须菜琼胶寡糖领域。龙须菜在我国南方海域栽培面积较广,主要是用于提取琼胶和作为养殖鲍的饲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龙须菜提取琼胶的过程需要进行酸碱处理,会产生大量藻渣,并要消耗许多的淡水,污染也较重。即便是从琼胶提取寡糖,也无法真正解决污染和成本问题。

曾润颖团队决定另辟蹊径,直接跳过提取琼胶这一过程,将菌株与龙须菜共同培养。他们利用菌株所产生的酶系直接降解龙须菜,最终形成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琼胶寡糖,并逐一发现并验证了寡糖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果蔬保鲜以及在化妆品、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然而,寡糖的提取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并非易事。曾润颖说:“提取规模从1滴到1升,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但从1升培养液扩大到1吨,我们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中间,他们曾连续数月不停地试验,改进、失败,再改进,最终获得了最佳的海藻肥优化配方,成功解决了海藻肥专利技术迈向工厂化的最后一道难关。

攻坚克难,玉汝于成。年,曾润颖团队攻克了提取龙须菜琼胶寡糖的所有技术难关,并于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龙须菜琼胶寡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授权。年,通过对龙须菜琼胶寡糖促进作物生长的机理研究,团队又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海藻寡糖生物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授权。

一种以龙须菜为原料、通过使用酶系直接转化琼胶的海藻寡糖生物肥技术由此诞生。“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海藻肥,我们这种肥料没有使用化学试剂裂解,绿色无污染。而且用生物酶直接酶解,比单纯的物理破碎更彻底,不仅提高了海藻肥的利用率,还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曾润颖说。

数据说话赢得农民信服

有了技术,下一步就是应用和推广。

起初,曾润颖将叶菜类蔬菜作为实验对象。由于生长期短,海藻肥除了可以增强蔬菜的抗冻性,增产效果并不明显。于是,种植面积大、生长周期长的水稻进入课题组的视线。

年,课题组来到四川成都白头镇开展科技扶贫,为那里的村民提供了可供亩水稻田使用一年的海藻肥。经过对比实验,喷洒海藻肥的水稻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稻,课题组信心大增。

年,他们将第二个科技扶贫点选在了重庆市酉阳县。该县发展的有机稻种植单价较高,非常适合施用海藻肥这种适用于高价值农作物的生物肥。而且酉阳县是致公党中央定点帮扶的贫困县,便于课题组成员、海洋三所助理研究员陈兴麟利用自己致公党厦门市委委员的身份与当地有效对接。

然而,当初与如今备受欢迎的局面不同,刚开始海藻肥在酉阳县的推广并不顺利。当年,他们向花田乡提供了可供亩水稻使用一年的海藻肥,但农民的接受度并不高。

“很多农民都不愿意使用,有的人即便领回去也是放在家里,还有的人甚至要求我们承诺保证效果。”曾润颖说。

尽管课题组苦口婆心,但农民的不信服让海藻肥的推广曾一度受挫。

“后来我们想,得拿出有说服力的东西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曾润颖决定用科学数据说话,打消农民心中的疑虑。

年3月,海洋三所课题组委托酉阳县老区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海藻寡糖复合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当年9月25日,课题组拿到了试验报告,结论为:施用海藻寡糖生物肥的水稻田每亩平均新增产值元,新增纯收入78元,产投比2.6∶1,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显著。

“有了这份报告,农户们对海藻肥的接受度大大提高,许多农户主动提出希望我们能继续提供。”曾润颖说。

科学数据加上农户的口口相传,让海藻寡糖生物肥在酉阳得到进一步推广。

“我们正是找到了当地农民发展有机稻种植急需有机肥的这一‘痛点’,经过一系列推广,帮助他们实现增产增收,才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曾润颖说。

记者今年9月在花田乡采访时看到,依山而造的梯田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错落有致,颇为壮观;金黄色的稻谷,随风摇曳,铺满了希望的山野。

如今,海藻寡糖生物肥在酉阳县的推广范围逐渐扩大,很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农民也都纷纷心动。

“我们打算近期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到花田乡参观学习,亲眼看一看这种肥料的施用情况。”曾与课题组一起到花田乡考察的酉阳县南腰界乡副乡长甘红光有着切身体会。正是他在花田乡的一番考察,才让他对海藻肥的施用效果有了全新认识,进而产生了欲在他所在的南腰界乡加快推广的意愿。

来源:中国海洋报;中国海洋经济信息网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癜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91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