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岛介绍
1.南日岛,本名南匿山,因山隐藏隐匿在海里而得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部,北邻福清市的野马屿,东北是平潭县的塘屿,东面兴化湾,处于平海湾和兴化湾交汇处。据《南日岛志》记载,明洪武初,海盗“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1]海贼海寇海盗和倭寇相勾结,危害烈,为防御海贼和倭寇,明廷最初在这里设南匿山水寨,平海卫向这里派驻军名,后因水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遂迁往一水之隔的石城,与青山巡检司合一。其南为莆田乌丘屿。距离石城7里,台湾新竹港72.89海里,南日岛是南日群岛的主岛,福建
第三大岛,莆田市第一大岛。
南日岛由个岛礁组成,总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礁有18个,素有"十八列岛"之称,其中”乌丘屿”现属台湾省金门县管辖。其中主岛面积为45.0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6.4公里。主岛分为东半岛和西半岛(原来为两个岛屿,后海湾变浅相接)。东西长,南北狭,中间平坦,地形呈现"哑铃"状。2.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无霜,风能资源丰富,空气中富含负离子,海水理化因子稳定,周围无工业污染。3.南日岛,古名南匿山,因山隐藏隐匿在海里而得名。宋、元时属崇福乡奉谷里。明、清时属六区奉谷里。据《南日岛志》记载,明洪武初,海盗“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为防御倭寇,明廷最初在这里设南日山水寨,平海卫向这里派驻军名,后因水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遂迁往一水之隔的石城,与青山巡检司合一。明清两朝兵马在福建沿海拉锯之际,清廷实行截界,南日人民被迫内迁。清康熙十五年(),兴化城守将与郑成功之子郑经联合,同守兴化城抗拒清兵。第二年,郑经兵败,退出兴化城。清康熙十八年(),郑经军队驻扎在南日围头和湄洲等地,继续抗清。清康熙二十一年(),施琅攻台成功,郑成功之子孙郑克塽率南明政权投降,莆田沿海全部复界。复界后,南日人民从涵江等地返迁,同时迁来的还有不少平潭、福清和闽南人。清同治三年(),基督教经南日岛传入莆田。[8]民国五年(年)设县佐,继设岛务局直辖本省,年设区,年划为福清县九区,年改为省辖特种区,仍属福清县四区。年划回莆田县。年属十三区,年属二十四区, 上世纪50年代初,南日岛再次成为国共两军拉锯之地。[10]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尖山山腰,是为纪念当时二度抗击反攻该岛的国民党军队而英勇阵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于年建立的。年成立南日区,年称乡,年建立南日人民公社,年改为南日镇,年划归秀屿区。4.南日岛山海兼优,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66.4公里,天然避风沃有25处,20米海水等深线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达5.9万亩,围垦面积1.23万亩,盛产鲍鱼、石斑鱼、龙虾、鳗鱼、黄瓜鱼、蟹、红毛藻等多种水产品。岛上花岗石储藏量达2亿立方米,有林地0多公顷。南日岛风能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年4级风以上时间达天以上,可开发价值高。南日鲍鱼南日岛海域水流湍急,水质清新,水温适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有丰富的海带、紫菜、龙须菜等为饵料,极其适宜鲍鱼饲养,为中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南日鲍鱼是南日海域特产,采用南日岛自己培育的苗种,因其生长水质清新、气候适宜,味道鲜美独特,色彩鲜明,壳孔有3~5个,并且壳孔周围有上突起,附有独特藤壶,以南日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龙须菜作为饵料,煮熟后鲍肉不会明显收缩。南日鲍协会于年成功注册了“南日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下辖17个行政村(其中小日、鳌屿、罗盘、赤山为4个小岛村),总人口约5.5万人。原先有个自然村,后因住地搬迁而消减。6.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南日岛17个行政村中,有4个位于有人居住的小岛上,这4个小岛村交通不便。南日镇设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7所,卫生院2所,其中1所为驻岛部队卫生队。建有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居民所用自来水由大陆输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当地政府在本岛上安排地段,让小岛上的居民搬迁另建新村。年4月15号,总投资万元的35千伏南日岛输变电工程投运。电缆全长10公里,从莆田市埭头石城码头跨海连接南日岛,是目前国内最长、电压等级最高的海底电缆。经济开发年12月29日建成19台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创产值万元。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台湾中油签署《乌丘屿凹陷(南日岛盆地)协议区联合研究协议》协议,共同开发南日岛周边石油资源。暂未开发,南日岛周围的海域水质未受到影响。7.历史六大景观六大景观出自民国时期,南日岛务局长官萨福榛撰写的《南日岛志》,分别是:一、浮斗观日:位于南日岛之东部的浮斗山,面临东海,每当晨时,太阳东升,犹如巨轮出现于海天相接之间。此时,海面上舟楫往返,光芒四射,一片壮丽景色。二、尖山远眺:南日岛上的尖山,以峰尖突兀而得名。山顶有玉皇宫、关帝庙等古迹。山上巨岩遍地,奇形怪状。站在山巅,可俯瞰南日全岛。三、九龙险峻:位于南日岛中部的九龙山,险峻逶迤,连绵数里。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保留一些当年古寨设立的堡垒等工事。四、海会古墓:古墓朝代无法考证,据传为宋代名宦航海遇险,全家溺海,岛民出于好心,收其遗体葬于古万屿群山。这里既是一处风景点,又是当地群众消灾祈福的宗教圣地。五、西寨晚照:西寨即西寨港,每当夕阳,彩霞万丈,岛海山港一片金灿灿,绚丽多姿。六、龙头山烈女祠:烈女原名林俊,因拯救溺海生命而自己身亡,人们为了纪念她,特在龙头山建立烈女祠,以奉祀烈女林俊神像。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尖山山腰,是为纪念当时二度抗击反攻该岛的国民党军队而英勇阵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于年建立的。纪念碑高约8米,由洁白的花岗石砌成,碑身有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等人的题字:“烈士英灵永镇海疆”、“碧海丹心威镇海疆”、“雄风千古永镇海疆”。碑座的碑文记述两个战役的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士们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三级碑台内埋葬着烈士们的忠骨。记录着当年这些英雄战士可歌可泣的业绩,南日岛因此被誉为“英雄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