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紫菜当空舞探访中国紫菜第一村
摄影:黄飞鸣
文字:黄丽珠
蒋山村
中国紫菜第一村
(莆田北岸山亭镇)
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村不在大,有特色则赢。蒋山村,位于福建莆田北岸山亭镇,同样是背靠山面朝海的渔村,但是能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紫菜这一“蛋糕”做大做久,就值得称道了。
本期系莆田旅游网“探访感动”系列作品。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们走进蒋山村,开启一场探访该村灵魂的采风。
车子驶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两块矗立的石头,用烫金的大字写着“蒋山”“中国紫菜第一村”。不禁按捺住内心的小激动,继续前行。
带着腥味的海风已经迫不及待地钻入你身上的每一个神经,这是渔村特有的迎客方式吧。空气中又似乎带着紫菜味在吸引着你。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村庄,让全村六百多户的人家三千四百多的人口,几乎户户都养殖紫菜,坚定地守住家园,在忠门人行走中国打拼天下的风潮中?
时候尚早,东方的天空只是浅浅的黄,无法想像过一会儿它会以怎样明媚的色彩来明媚我们的眼睛。
放眼望去,滩涂上排着一列列有间隔一段距离的竹架,在我们有限的视线中,以A型向远方延伸,仿佛都朝着海许下同一个心愿似的。
穿着雨靴第一次踩在滩涂上。摄友们各找各的美景去了,而我更愿意慢悠悠地走,慢悠悠地看,慢悠悠地想。
我曾在北高汀江看到蛏农在滩涂上行走的艰辛,故以为踩在蒋山滩涂的感觉也一定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然而我终是错了!这里的滩涂与陆上没什么两样,踩在上面是坚实的!
终日受海水冲刷,滩涂上留下了一条条错落有致的泥疙瘩,是不牵手的那种小长条,像一尾尾的鱼镶嵌在滩涂上,假若滩涂是鱼,泥疙瘩又像是滩涂上的鱼鳞。沙子很少,石子不多,如此干净的滩涂,难怪养育了品质上等、口感极佳的紫菜。
近距离观察紫菜。一根根尼龙线整齐地拴在竹架两端,一溜烟排开,队伍甚是壮观。紫菜就静静地垂挂在线上,像一面面三角旗帜,像五线谱上的串串音符,又像是一簇簇黑美人整齐地做早操。
蹲在竹架下,用手摸摸紫菜,不粘,没什么腥味,再悄悄扯几叶紫菜放进嘴里嚼嚼,虽没有满齿生香,但自有滋味,滑溜溜的,甜滋滋的,带着一点点的咸味,更没有沙子作祟。
此时,太阳已跃出云层,万丈霞光中,紫菜仙子们沐着金光带着出浴后的清新,晃着我的双眼,我一时痴住,一时词穷。
竹架前,竹架中,最美的当然是那些站着忙着采摘的渔民们了。他们穿着防水服,戴着只露出眼睛的帽子,或是拿着剪刀不停地剪着附在尼龙线上的紫菜,或是用手直接采摘。
架上的塑料篮子中早已盛满了采摘好的紫菜,黑乎乎地耀着光芒。渔民们那娴熟的双手,像纷飞的蝶,欢快地在五线谱上,跳跃着蹁跹的舞。
我与旁边的一个渔民攀谈起来。她说,十几年前村里养紫菜的人并不多,规模也小,后来有了科技兴海和科技下乡,福音一下子吹开了村民们致富的花朵。家家户户都养上几亩甚至更多的紫菜、龙须菜等等。
紫菜收成的季节,他们与海水争分夺秒,今天凌晨四点左右他们就过来采摘了,五六斤湿紫菜晒干后成一斤,这也是紫菜价格高的原因之一。今天采摘的是第二水的紫菜(第一水的紫菜在十几天前就采完了)。
在絮絮叨叨中,我看不清渔民脸上的神情,但是听她的语气,满是自豪之意,没有流露一点点劳作的艰辛。是内心始终充盈着对生活的爱还是喜悦的结果冲淡了艰辛的过程?朴实与憨厚,是大海给予的性格。
眼前的竹架,挂着的紫菜,劳作的渔民,让我思绪的大朵浮云飘向了农历八月十八那天这片海域沸腾欢闹:上百来只渔船穿梭在竹排之间,渔民手拿瓢子,从船仓中不断地舀出用肉眼看不清的紫菜苗,泼向带着尼龙绳的竹架子中,整场活动当地人称“泼苗”。
我没有亲眼见到,但是我可以想象地到渔民每泼下一瓢,就是泼下殷切的希望,我也知道那些紫菜苗子并不是粒粒都能附在尼龙绳上生长。
在泼洒中,其中一部分已被海水带走,另一部分就算当时附在尼龙绳上,但是在其后来生长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顺利,风吹浪涌中,又有多少柔弱的身子随着海水流浪远方了呢。
可以这么说,紫菜的生长史就是考验紫菜的意志史,看来“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就是这么无情而又公正。
太阳已升至鸭屿岛上方,天地间是金灿灿一片,忽而明白蒋山村是养殖紫菜的聚宝盆原因了:还有哪个地方的海域是不冻不淤,终年气候宜人?
还有哪片滩涂能像蒋山村四周有着鸭屿山、石榴岛、黄牛岛这样的天然屏障,把这片滩涂围着个圈儿,暖洋洋地哼着摇篮曲摇着紫菜宝宝快快长大?
这么一来,“中国紫菜第一村”的美誉也不是胡侃乱吹的了。
我往鸭屿岛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看到的除了渔民在采摘紫菜外,还可看见三轮摩托车满载采摘好的紫菜“突突突”地唱着歌往岸边驶去。
还有二轮车子,一个前头拉,一个后头推,滩涂上,留下车辙印和脚印,也向家的方向伸去。凝望背影,无语处,皆是人间小爱,以紫菜为纽带。
轻松登上这座岛形如鸭的鸭屿山上。许是深秋之故,岛上枯草兀立,夹杂着一些未黄的绿意。最喜看见的是草丛中零星地绽放的不知名的黄花和紫色的蒲公英,干净的黄,朦胧的紫,平添岛上些许的生气。
俯瞰环绕岛四周的,除了东面是茫茫无际的海,剩下的三面滩涂上,紫菜架子一排排布列开来,人影绰绰穿梭其间点缀其间,构成了外乡人眼中的景:在游客看来,是好奇,是陌生;在摄影人眼中,是点线面的极佳组合。
再往更远处望去,岸边,一栋栋别墅林立。已盖成的,未盖成的,高高低低,挤挤挨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令人不得不佩服科技致富勤劳致富带来的效应。
对于莆仙人来说,起大厝(盖房子)是毕生的追求之一,哪怕在盛世华章中,也要以高大豪华的别墅来聊慰辛苦劳作的心灵。
哪怕已是年收入颇丰,也是不显山不露水,不离开家园,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因持着紫菜,可以舞一段段中国人特有的莆仙人特有的深情!山河静美,盛世长宁。
离开村庄时,沿途家家户户的院埕前排着竹架,早有心急的渔民,往竹架上摊开湿漉漉的刚收上来的紫菜……
搁笔,已是立冬过后。流年日深,在心底保留那片土地的记忆,或者,我们约一场冬日的闲庭信步,在蒋山村。
旅游小贴士
蒋山村旅游小贴士导航目的地:蒋山村。
蒋山村,位于莆田北岸山亭镇的一个典型渔村,是莆田重要且著名的紫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紫菜第一村”。每个紫菜收成之季,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来此采风创作。
作者简介
摄影:黄飞鸣,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任职于工商银行莆田分行,喜爱拍摄民俗、纪实等作品。
文字:黄丽珠,网名悬崖淡菊。三尺讲台歌吟平仄,几米生活寻觅诗心。
第二届莆田市“探访感动”有奖征稿
年底截稿,速速参赛
莆田市委宣传部
中共莆田市委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办公室
莆田市城厢区回顾锦天汇贸易商行
莆田旅游网
(责任编辑:子笛)
本文根据作者授权发表
在这里,遇见最美莆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