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紫菜是这样泼出来的多
反复摇晃水中的贝壳,使紫菜孢子充分释放
站在船头,老蔡谈起紫菜养殖,一脸笑呵呵
平静的海面上,晃动着勤奋的古浮人身影
测量海水温度
紫菜泼苗那几天,古浮湾内,渔船众多
9月2日上午10时,涨潮后的古浮海岸风平浪静,蔡和平带着两艘泼苗船驶向古浮近海。“泼苗三天,没白没黑。”这已是蔡和平第二天泼苗,前一天泼苗后,蔡和平和他请的老伙计在海上泡苗,一直到次日凌晨2时才回岸,一大早就得起来,老蔡没睡多久。
船舱里五口一米见宽的方形桶,盛放着10余袋贝壳状的紫菜苗,紫菜孢子就育在这些贝壳当中。“海水一泡,太阳一晒,孢子就跑出来,每袋能有30亿个紫菜孢子。”老蔡说,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能成活1%就非常可观了。
紫菜苗品种叫“闽丰一号”,是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厦门海洋大学培育的,算是新品种。去年,作为古浮紫菜养殖协会会长的蔡和平“首吃螃蟹”试种了30亩,收成不错,今年打算扩大到亩。
年,原中央水产部在古浮村建立全国第一个紫菜养殖试验基地,紫菜全人工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向全省推广。年,“古浮紫菜”地理标志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古浮紫菜身价倍增。从最早的1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一两千亩,古浮紫菜成为石狮沿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船在行,景在变。眼前的紫菜田一排排、一列列,像是接受检阅的士兵;来自古浮大山屿的白鹭成群结队在此休憩,优美的身姿倒映在海面上……不多时,就到了老蔡家的紫菜田。紫菜苗的“育婴房”,其实是一股股聚集紫菜架上的尼龙绳,待苗长出后,再一条条地牵向周边支架。
“泼苗喽!”老蔡和伙计们从方形桶中舀起苗来,向培育基泼去,或站或跪,显现出渔民的老练与娴熟。不多时,老蔡已全身湿透,上衣是汗水、裤子是海水。育有紫菜苗的海水在培育基中激荡、交融,啥时算泼透,完全凭渔民的经验与感觉,“泼完一天继续泡苗;连泼三天,确保足够多的紫菜孢子附着在绳上。”
从早年随父辈养紫菜,到后来养花蛤又养“龙须菜”,最后又回头养紫菜,老蔡算是浅海养殖的“老把式”。“现在村里养殖紫菜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老蔡说,相比其他生计,养紫菜只要天气、海况别太差,人勤地不懒,收入还是可预期的,关键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接近中午11点,首轮泼苗结束,大家继续泡苗准备下一轮。平静的海面上,晃动着勤奋的古浮人身影,他们祈盼的是几天平静偏凉的天气,期待着几个月后的好收成。
(茅罗平颜华杰/图林恩炳/文)石狮日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gx/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