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眼中的北平美食地图
这篇文章是用来纪念那些清末至建国前后在很多人心中留下温暖记忆的北平(北平和北京的名字其间互易多次,为了区别于现代北京,以下统称北平)饭馆儿。标题中所指的老饕主要包括唐鲁孙、梁实秋、朱家溍、王世襄、赵珩,他们都是北平长大的文人,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北平美食的眷恋。虽然写北平美食者不乏他人,但这几位的笔触与调性是我个人偏爱的。
清末北平的馆子多开在南城,由宣武门、广安门一带,逐渐扩展到珠市口、大栅栏一带。到民国以后,才有东西长安街一带的食肆繁华。
按唐鲁孙先生的分类,旧时北平的餐厅包括饭庄子、饭馆子、小饭馆三类。饭庄往往格局气派,提供高端餐饮和宴会服务,还有戏台表演娱乐节目,如同和堂、福寿堂、会贤堂;饭馆子提供中高端餐饮,如东兴楼、致美斋、厚德福。文人雅士其实是更青睐饭馆子的,因为饭馆子也可以吃得精致,又显得含蓄谦和,没有去饭庄那么土豪气十足。小馆子就是专卖小吃的店铺,如都一处、穆家寨、灶温。
名称上来讲,叫“堂”的最大。所谓堂,是既可办宴会,又可以唱堂会,饭庄里不仅有桌椅,还有舞台和空场,很是气派。北平的十大堂包括:聚贤堂、福寿堂、会贤堂、庆和堂、同和堂、同兴堂、惠丰堂、庆丰堂、福庆堂、天福堂。比堂略小的才叫“庄”,也叫“楼”。北平的八大楼包括:东兴楼、安福楼、致美楼、泰丰楼、鸿兴楼、春华楼、华北楼、新丰楼。再次之的叫“居”。它们与堂很大的区别在于只办宴席,不办堂会,是一般官员或进京赶考的秀才落脚之地,北平的八大居包括: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万福居、广和居、同和居、沙锅居。比居再小的就是“馆”,所以,凡是叫饭馆的,都是一般的大众饭馆。还有一些叫“斋”的饭馆。所谓斋,是原来的点心铺,进而升格晋级办成的饭庄。论档次和规模,斋是逊于堂、居、楼的。
菜系上讲,因为鲁菜对北平饮食的重要影响,各种馆子里鲁菜馆占了一大半,其中又一烟台帮为主,济南帮是后入京的;其次是河南菜,也有一些淮扬菜、闽菜、粤菜馆子。
(所谓美食地图真的有喔~虽然标得粗糙了点吧...地址都是当年的地址,不要按图索骥喔~)
东兴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