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野菜的诱惑
说起春天,
人们想到的便是那满树的繁华,
让人大饱眼福。
可是,单单大饱眼福怎么行,
人活着可是要吃饭的,
那么,在这样春花烂漫的季节,
怎么才能满足你那爱吃的胃呢?
有一种美味,
是古人忠贞的执着,
是近代长征的光辉,
是饮食和文化都不可或缺的,
在现代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这便是早春的野菜。
四月的云集,
各种野菜才竞相发芽生长,
总有那么几种野菜挑逗起你的味蕾。
马齿苋又称五行草,鲜食、干食皆可。马齿苋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外,其中含有丰富的钾盐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有降压及保护心脏等作用。马齿苋吃法很多,除了做馅,焯过的马齿苋还可炒、凉拌等。
荠菜。荠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野菜,它有平肝明目、清热止泻、利尿消肿等作用。荠菜因含有多种氨基酸,味道非常鲜美。从营养学角度看,荠菜蛋白质含量在蔬菜中居上乘,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钙含量也很丰富。百姓最常用荠菜和馅做成春饼、春卷、包子、饺子等,湖北江汉平原地区还有将荠菜做蒸菜食用的习惯。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味苦、微甘、性凉,对治疗咽喉肿痛、湿热黄疸以及肿热咳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白蒿的吃法有麦饭、蒸菜、香炸白蒿、辣椒炒白蒿、鸡蛋汤、豆渣饼、鸡蛋饼。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苜蓿俗称“三叶草”(三叶草亦可称其他车轴草族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防出血,清内热。苜蓿的吃法,当然以新鲜为最佳,可作为食物,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
野小蒜,学名薤白,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山坡湿地,田边草丛中。西北地区常有用野蒜包包子,包饺子的习俗。江西南昌地区常用于清明时与大米同磨成粉,做清明团子地方称小蒜饼。保健上传统中医学认为薤白具有温补作用,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对体弱者而言,薤白可润中补虚,使人耐寒。另外,薤白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极高,经常食用有利于强健筋骨,特别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核桃花即核桃花柱,又称核桃纽,长寿菜,龙须菜。含有丰富的磷脂,有益于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促进人体造血功能,能有效降低血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核桃花即核桃花柱,又称核桃纽,长寿菜,龙须菜。是采用野生新鲜、质嫩,去掉须花,色泽呈天然绿色的核桃花朵嫩茎作原料,精心加工而成。山区的群众在核桃花上市时,采集核桃花,直接太阳晒干后,作为脱水野菜。在使用时可用水泡一下,然后直接暴炒作为一道家常菜。
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由于灰灰菜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其一般多是野生的,无人为因素影响其生长,因而营养价值较高,实至名归的绿色食品。
人汉菜其实就是苋菜。为苋科一年生草木植物苋的茎叶,其嫩苗和嫩茎叶可食用。苋菜又名野苋菜、赤苋、雁来红。因其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且都是易被人体吸收的重要物质。同时对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快骨折愈合,减肥排毒,防止便秘和贫血患者、临产孕妇的绝佳美食,有的地区把苋菜称为长寿菜。
香椿气味特殊,在我国分布广泛。香椿中富含钙、磷、钾、钠等成分,其中含有的香椿素等有机物,能健脾开胃,增强食欲;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等都是常见做法,但中医认为,香椿为发物,吃太多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因此有慢病的人群尽量少吃。
榆钱,落叶乔木榆树的果实,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之效。榆钱的吃法多种多样:一是生吃,味道鲜嫩脆甜,别具风味。二是煮粥,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味美无穷。三是笼蒸。四是做馅,将榆钱洗净、切碎,加虾仁、肉或鸡蛋调匀后,包水饺,蒸包子,卷煎饼都可以,味道清鲜爽口。
槐花指豆科植物的花及花蕾,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槐花采摘后可以做汤、拌菜、焖饭,亦可做槐花糕、包饺子,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蒸槐花。此外,在制作粥、汤时也可加入槐花。
如此美味,有没有诱惑到你?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哦!
(来源:云集生态园)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秦文化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三秦文化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三秦文化网sanqinwenhuawang
陕西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
sanqinwenhua
三秦文化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