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泊滩故事

卤泊滩故事

编辑秋之声

题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富平县曹村的一位老干部李忠集先生和蒲城县原任乡的半屏居士程先生关于卤阳湖(卤泊滩)的记述,甚是喜欢。因为我也是卤泊滩畔人,还在滩里工作多年。于是整理他们的文章以飨读者,也把这些历史传承后人。

卤泊滩和锅板盐(李忠集)

我的家住在富平县刘集镇卤泊滩边,过去外地人把我们叫“滩里人”、“盐瓜子”。其实不用说,一看满嘴的黄牙,就知道这是滩里吃锅板盐的“盐瓜子”。

(一)

卤泊滩,又称卤阳湖。“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只长盐蓬草,不长棉和粮。”过去的确是这样,一片荒凉景象。盐碱地不长庄稼,只长杂草,遍地白茫茫一片。人走在上面,脚下软绵绵的,如同踩在棉花上。滩里边,到处是一堆一堆的碱土,像小丘陵一样,空旷平坦的碱土上,匍匐着草笼大的盐蓬草,生长着苍耳、芦苇、青蒿、扎地龙等许多杂草。还可看见几处茅屋,高耸的烟囱,冒出淡淡的灰烟。这就是熬盐的“盐棚”。

卤泊滩,有多大,过去没人知道。最近,我查了有关资料。卤泊滩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东起蒲城渭清公路以西,西到富平刘集镇以东,横跨蒲富两县,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7公里,约有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米,是一个封闭式的洼地。滩地的组成物质为第四纪松散堆物,由古湖泊退化而成,其水质属硫酸盐氯化型水,矿化程度高,可达43克/升,ph值最高可达10.1,是为强碱水,不能饮用。

我自小就常到卤泊滩里玩,在草丛里逮蚂蚱,撅盐蓬菜,雨后拾地软,在河渠里捞蝌蚪。青蛙是这里最红火的歌唱家,“咯哇,咯哇”,此起彼伏,余音不断。惹得伙伴们到处寻找,却不见踪影。有时,还会突然从草丛里冒出一只兔子,跳跃狂奔,顿时,喊声震天,上演一场“细狗撵兔”的精彩场面,真是快乐至极。

盐蓬菜,又名龙须菜,是卤泊滩的特产。叶茎嫩时可食用,晒干后可长期存放,食用时,用开水煮熟,捞出空干切碎,泼点油,凉拌蒜沫,非常好吃,我村人常把晒干的菜打包赠送亲戚朋友。麦收前后是最佳采摘期,还可包饺子吃。

锅板盐就是在这个地方熬出来的。由于熬出来的盐,形状象锅板,人们就叫它“锅板盐”。

(二)

我见过盐工们在滩里熬盐的全过程。

收土。卤泊滩的土,俗称碱土,含可溶性碱类很多,主要是钠盐。所以,能熬盐。盐工们搭建盐棚,在其周围都有自己的土场子。收土,就是把地面泛起来的碱土,收集成一堆一堆的小堆,然后堆成大堆。收土后,隔一段时间,碱土又泛起来了,就又收土。如此反复以备打汲槽用。

打汲槽:就是把收起来的碱土,堆成一个圆形的高堆子,径约2米,像个大锅一样,上面推平。周围隆起高高的边沿,中间灌满碱水,这碱水来源很方便,平地挖坑,三尺多就见水,随时汲用。让碱水与碱土充分溶合,经过太阳暴晒,水分蒸发,沉淀下去的盐水慢慢从汲槽底部预留的出口流出。这次流出的盐水,盐分的浓度就更大了。收存在缸里,以备熬盐用。

熬盐:熬盐是在盐棚内的大锅里熬制的。盐工把盐水倒在锅内,炉膛燃起熊熊炭火,盐水沸腾翻滚,泛起层层浪花。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水减少,需要继续添加盐水,继续熬,直到把盐水熬到浓稠,将要结晶时,停止加水,最后干涸成像锅板一样厚的盐块,厚度约二、三寸,冷却后,取出,待售。

熬出来的盐,呈淡黄色,俗称“黄盐”,我自小就吃这种盐,此盐含氟、碘,人吃了牙齿多呈黄色,称“氟斑牙”。山里人吃了这种盐,不得大脖子病,俗称“瘿瓜呱”。(甲状腺肿大)这种盐多销往黄龙山及商洛山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本占领山西。运城解池产的“潞盐”和沿海地区的盐到不了陕西,全凭锅板盐保证了陕西群众的生活。支持抗日战争。

据李仲仁、张宏信二位老先生记忆:那时盐滩共有盐棚二百余家,每个盐棚有盐锅二至三口,一昼一夜出盐一个,约余斤,以五百多个盐计,日产盐约七、八万斤,这是锅板盐最繁荣的时期,国民政府在施家镇专设有盐局管理。

上述是卤泊滩西部熬盐的情况,而卤泊滩的东部,俗称“东滩”,盐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晒出来的,就是在地面筑坑灌满盐水,在太阳下暴晒,使其凝结成白色的晶体,俗称“晒盐”,与“黄盐”的成份,功效一样。(编者按:70年代后东滩除卤阳农场外有许多人工晒硝池。夏季从地下抽取盐水,在晒硝池晒到一定浓度,比如15度,存放在更深的人工卤库,等到冬天抽出在晒硝池结晶出芒硝。作为化工原料用)

(三)

盐是人熬出来的,盐工的情况怎样?我小时候,总想到盐棚看一下。那时,滩里的盐棚已经不多了,举目瞭望,大概能看到四、五个吧!都是简易草房。盐棚四周用土打成二、三尺厚的土墙。呈长方形,南北略长,南头开门,约有十六、七个平方米的面积。屋顶用两个人字型木梁、五根檀条,搭成东西两檐流水的屋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五、六寸厚的麻杆,用渣子泥和瓦片罩面。防雨防风。

进了盐棚,可见左侧是盐工居住的土炕,右侧堆放着工具、成品、杂物等,棚后是熬盐用的大锅台,安放着一口约一米左右口径的大铁锅,深约四、五寸,此外,还有水缸、瓮等。

熬盐人,多是当地或外地出卖苦力的贫苦农民。棚主多是富户人家。这些盐工,穿着烂缕,烟熏火燎,蓬头垢面,辛苦非凡。当时,我们是小孩,也不敢和他们搭言,真不知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四)滩里庙的传说

在民间,关于卤阳湖的形成却充满着神奇色彩。在蒲城、富平广大群众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卤阳湖的美丽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卤阳湖是一汪美丽的湖泊,那时候,这一带风调雨顺,鱼米飘香,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兴旺。有一年,卤阳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长十几丈,桶一样粗细的黑蟒。黑蟒潜伏在湖中,每年要捕食很多人,弄得当地百姓人心惶惶,有地种不得,有鱼打不得,有商做不得。

王寮塬上,上杨村有个青年叫杨毛郎,从小习武,技艺超群,又喜读圣贤书,胆识过人。眼看着卤阳湖被弄得路断人稀,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心里十分焦急,就组织了十多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手握青锋宝剑,身带硬弓长弩,找大蟒搏斗。他们在湖中激战了七天七夜,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蟒终于支撑不住,带着浑身伤痕逃走了。杨毛郎和村民们也伤迹斑斑,躺在地上,一丝劲也没有了。赶走了大蟒,逃难的百姓又纷纷回到家园,不料又遇上百年未有的大旱。瘦骨嶙峋的老百姓,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戴着自编的柳条帽,成群结队地到卤阳湖求雨。杨毛郎也和大家一起,在湖岸上向老天祈祷,整整跪了七天七夜。

卤阳湖龙君是位正直善良的老龙,被杨毛郎和百姓们的真诚感动了。他于是变为一位白衣秀士,飘然来到杨毛郎身边,说:“小伙子,我是卤阳湖龙君。你们的痛苦和赤诚我都知道了。但是没有玉帝的命令,谁敢降雨啊!还是劝乡亲们回去,到别处谋生去吧。再别指望降雨啦。”

“为啥?”杨毛郎不解地问。

龙君叹了口气说:“唉,若说起这事来,还和你有关啊。”

“和我?和我有什么关系?”杨毛郎更加迷惑不解。

“是呀,和你有关,还记得你们一年前打败的那条黑蟒吗?”

“记得。”

“它是天上司雨大臣的外甥。可是条惹不起的龙哪!那黑蟒受伤以后,逃到它舅舅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舅舅替他报仇。司雨大臣闻言大怒,立刻下令,十年不准给卤阳湖一带降雨。”

“那您为啥不把这情况告诉玉帝呢?”杨毛郎问。

龙君摇了摇头说:“你哪里知道,司雨大臣正是我的上司,我得罪得起吗?”

“可是,你就忍心让百姓这样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而死吗?”杨毛郎质问老龙。

龙君无可奈何地摇了摇沉重的头,说:“小伙子,再说也是无用的。我确实无能为力啊。”说完就转身钻入湖中。望着一碧如鉴的湖水,龙君入水后留下层层扩散的涟漪,杨毛郎心急如焚,苦苦地哀求着:“龙君,龙君,救救乡亲们吧!”对着浩渺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杨毛郎一声声呼唤着。这喊声在宇宙间回响,震撼着龙宫。老龙王徘徊了很久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罢罢罢,救百姓要紧。杀人不过头点地,就豁出这把老骨头。”

龙君又钻出水面,对杨毛郎说:“小伙子,让大家回去吧,回去吧。我马上降雨就是了。”

“真的?”

“真的。”

“没有圣旨怎么办?”

龙君苦笑着说:“就我这把老骨头了,任他怎么办。”

“龙君,你……”杨毛郎满含热泪,望着老龙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龙王说完,驾云腾雾,飞上空中。只见他摇摇头,摆摆尾,呼来风,唤来雨,不一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百姓们在雨中狂欢雀跃,大地立刻滋润出了绿色。

大雨下了约一个时辰,天空中突然一声巨响。老龙王惊恐地落下来,对杨毛郎说:“小伙子,你赶快跑吧,神兵天将抓我来了。”

杨毛郎说:“不,你为百姓做了好事,你赶快逃吧,让我来顶着。”

龙王苦笑着说:“傻孩子,你虽然是个武士,可你哪里是天兵天将的对手啊?你虽有心替我顶罪,但哪能瞒得过天兵天将的眼睛?还是快走吧,孩子!”

杨毛郎眼看着老龙君为百姓身遭劫难,决定以死保护龙君。他忽然心生一计,说:“龙君,你把龙袍脱下来,我有办法让你免罪。”老龙王脱下龙袍,疑惑不解地递给杨毛郎。杨毛郎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老龙王穿上,让他快走。

龙王走后,杨毛郎就穿上龙袍,等待着天兵的到来。这时候,托塔李天王率金叱、木叱、哪吒三弟兄和神兵已经包围了卤阳湖。

杨毛郎坦然地向李天王父子走去。托塔李天王喊到:“大胆孽龙,无旨降雨,该当何罪?”

杨毛郎答道:“降甘露,救万民,何罪之有?”

“放肆!”李天王大怒,挥剑直向杨毛郎刺来。杨毛郎一摆头,剑锋正好削掉了胡须。这胡须纷纷落地生根,不久就长成又细又长的草,人们叫它龙须草。

李天王大怒,让天兵抓起杨毛郎,五花大绑,又对哪吒喊道:“捣毁卤阳湖,带孽龙上天缴令。”

哪吒一挥手,那火枪和风火轮像几条火龙飞向湖中,霎时,卤阳湖浓烟滚滚,变成了一片无际的火海。湖水沸腾,湖中水族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

杨毛郎被天兵抓在空中,看着卤阳湖上浓烟滚滚,一片火海,难过地流下泪来。泪水滴入湖中,湖水变成咸的。烈火把卤阳湖烧成了干滩,杨毛郎的眼泪变成了一层层白生生的盐碱。

托塔李天王把杨毛郎抓上天宫,交给太白金星审问。杨毛郎大义凛然,临危不惧,一五一十地控诉了黑蟒如何为非作歹,为害人间。司雨大臣如何公报私仇,坑害百姓。又把老龙王如何冒死降雨,普救百姓的事,全告诉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听完深受感动,立刻让给杨毛郎松绑,并把杨毛郎的冤情原原本本奏明玉帝。玉帝闻言大怒,立刻下令斩了徇私枉法,公报私仇的司雨大臣和黑蟒。为了褒扬杨毛郎的爱民精神,玉帝便让杨毛郎做了司雨大臣。从此卤阳湖一带,又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纪念这位为民请命的英雄,当地百姓便把杨毛郎与黑蟒搏斗的地方叫做龙搏滩,并在滩里修了一座毛郎庙。

因为龙搏滩出盐卤,人们便把龙搏滩叫成卤泊滩。毛郎庙因为建在盐滩里,就叫滩里庙.

(编者按:前几年我和一同事钓鱼,顺便到滩里庙旧址看了看,位置在张桥下刘村北滩里7、8百米处,仅见一些残砖烂瓦,听说解放后被拆,木料砖瓦盖了学校用。)

主编:秋之声龙尾坡居士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08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