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优秀作品展示海岛小康领头人记省科
如今,在莆田市南日、平海、湄洲等海域龙须菜的养殖区,活跃着一位中年技术人员的身影,他就是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发。
周文发,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工程师。毕业后,他一边自己从事水产养殖业,一边运用在学院中学到的知识积极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后,周文发在各相关部门及水产养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与精心指导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尤其为龙须菜养殖的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养殖户培训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年1月5日,周文发在他的家乡南日岛成立的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位是一家集海藻养殖、加工、贸易为一体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莆田市藻类产业龙头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及出口型涉农企业,也是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位及秀屿区精准扶贫产业基地之一。
“阿发是个大好人,他致富不忘大家一起富,多年来,他无偿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技术,赠送科技书籍,以实际行动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如今,在周文发的家乡南日岛,人们一谈及他就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周文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几年如一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车间,上渔排,精心指导广大养殖户运用科学知识养殖,提高水产养殖品成功率和产量。据不完全统计,他年圴指导养殖户达多次,免费发送科技材料多份,被渔民称为“最勤快的科技员”。
上世纪90年代,在周文发的极力推荐与牵线搭桥下,龙须菜从山东引入莆田南日海域养殖,起初是收割晒干后作为生产琼脂的工业原料。年以后,随着莆田鲍鱼产业的兴起,鲜品龙须菜被作为鲍鱼饵料大量使用。高峰时,莆田全市龙须菜养殖规模达7万-8万亩,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龙须菜养殖区。价格上,行情好时,每公斤龙须菜干品可卖到12元以上,刚收割的鲜品每公斤也超过3元。
年,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密度大,水中微生物偏少,再加上品种老化,抗病能力弱,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龙须菜产量质量一并低落。周文发见此情形,心急如焚,彻夜难眠。“科技进步是提高龙须菜养殖水平的根本动力,必须加大实施科教兴菜,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贡献份额。”关键时,周文发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他把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须菜“鲁龙1号”的试养田。
龙须菜“鲁龙1号”由中国海洋大学和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历时6年合作培育,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比普通龙须菜品种产量提高15%以上,蛋白质含量提高12%以上。“龙须菜‘鲁龙1号’年通过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审定后,市里组织在南日、平海等海区先行开展养殖试验、苗种扩繁和示范性养殖。”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如今“鲁龙1号”养殖面积已近4万亩,亩产量可达公斤,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开展龙须菜新品种“鲁龙一号”在莆田规模养殖并获得成功,让周文发实实在在尝到了科技养殖的甜味,加深认识了科技养殖的重要性。为此,几年来,周文发提议公司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藻学会等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不断提高养殖和研发水平,同时对龙须菜良种进行提纯复壮,年被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认定为长期战略合作单位,共同打造国家藻类产业品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年,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被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认定为长期战略合作单位,共同打造国家藻类产业品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这为龙须菜在莆田海域的持续发展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除了新品种养殖,周文发还在销售上为养殖户谋出路,组织海洋与渔业协会的企业会员,一方面发展企业自己的龙须菜养殖基地、加工车间,将龙须菜干品出口至欧盟等地,一方面通过订单式保护价向养殖户收购,通过“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让水产企业、养殖户共同增收致富。
年公司枳极参与地方政府扶贫工程项目,承当了带动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和17个贫困户的3年就业安置并纳入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该公司还实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10户,每户入股5万元,参与效益分红每月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实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秀屿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周文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担当,他决心带领公司凭借南日岛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海藻资源,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品牌化及科技兴海、绿色养殖、深化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莆田龙须菜国际品牌和海藻加工领军企业,实现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莆田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工程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js/1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