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吃草指南
春日吃草指南
探寻苏州的春日美食
发现不一样的美
荠菜
荠菜也叫“报春菜”,春寒料峭之时,别的野菜还不见踪影,它就已经在田间地头出现了,带着锯齿的翠绿荠菜叶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最为鲜嫩。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相传在楚地,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荠菜,煮给人们充饥,人们吃了以后,头痛病也随之治愈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俗语因此流传。荠菜的味道很特别,剁碎了和油腻的肉一起拌馅,也不受掩盖,反而把猪肉的鲜也提升一个等级。这种锅台乐趣,古时“东坡居士”也很受用。《菜羹赋》里写道: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大诗人陆游也喜好荠菜,为此他还特地写过一首《食荠诗》:“小着盐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饮钵穷家话,妙绝何曾肯受人。”
香椿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又名椿头,营养丰富,是清明前后苏州市民喜爱的时令蔬菜之一,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汉代时就遍布大江南北,唐代、明代、清代都曾将香椿列为贡品。在《庄子》里,香椿是一种长寿树,《庄子·逍遥游》里写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说香椿长寿到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岁。所以,人们往往又以香椿来表达长寿之意,苏东坡就有“更指椿年而献寿”的诗句。他还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则称“燕齐人采椿芽食之以当蔬”。清代美食家袁枚,也曾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香椿头拌豆腐,“到处有之,嗜者尤众。”到了现代,香椿因为独特的香气,依然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草头
金花菜,原名苜蓿,又名草头,形状非常小巧讨喜,浓绿色的三片复叶如倒心形,嫩绿中有一丝清涩,充满江南的春意。它是江南农村的一种绿肥,夹种在棉花田里。春天,苜宿猛长,人们就把其嫩头割下,作为时令蔬菜。金花菜是一种古老的蔬菜,在唐朝时,苜蓿作为牧草,被视作贫贱之人的粗鄙餐食,但上溯至汉朝,这却是风行一时的珍贵植物。相传张骞通西域时,至大宛,见士人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万余石,骏马以苜蓿为食,强壮健硕,“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了葡萄和苜蓿的种子,回归中原,此二物乃初为人识。如今在菜馆,酒香金花菜、酱汁肉用金花菜打底、蚌肉金花菜等等,都成了厨师长首推之菜。柔嫩碧绿的嫩叶在白酒或黄酒的激发下把草本清香发挥至最大,入口即化的温柔让每个邂逅的食客都拒绝不了。
豌豆苗
苏州人一般叫它“豌豆藤”,长得特别讨人喜欢,叶子清透如翡翠薄片,茎上抽出纤细蜿蜒的须须,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它“龙须菜”。《诗经》里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薇”就是古称野豌豆的嫩苗。野豌豆不仅嫩茎叶风味颇佳,荚果、根部也都可以食用,所以前人呼之“救荒野豌豆”,还真是很名副其实的。豌豆苗多半匍匐成片生长,春日初生的茎枝细软如丝,叶片则好似尚未丰满的羽翼。口感确是温柔缠绵,但“吸油”功力也不一般,因为纤维素含量高,茎叶又纤细蜿蜒,必须要花上比其他野菜更多些的油脂来中和其中的生涩感。
马兰头
“马兰头,拦路生”,所以在苏州马路边、田野、山坡上都有可能见到马兰头。马兰头春秋都有,但是清明时节的马兰头最是鲜嫩,虽然略带苦涩气味,不过焯水后,就会变得清润可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介绍马兰的: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俗称物之大为“马”也。就是说:马兰因为叶子像兰花,但叶子比兰花大,故称“马兰”。马兰开出的花,色呈红紫,花形似菊,故又称“紫菊”。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里记载,汪廷防至上海任官,离任时,村中小童纷纷献上马兰头以赠行,一时传为美谈,有人赋诗:“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马兰头一般生在田间地头,马儿贪吃其多汁的嫩叶,总是留在原地不肯挪步,是以名之“马拦头”。后来,“马拦头”更演化出挽留行人之意。马兰头的清新,用《蔬食斋随笔》里引用的诗句来说,是“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翠嫩的外形,沁人心脾的滋味,当然是作为前菜和开胃小食的绝佳选择。不少酒家的前菜就是剁碎的马兰头拌以香干麻油。吃到嘴里之后那种麻麻的感觉,清香袭人,让人欲罢不能。
枸杞头
“春天采其叶,名为天精草,夏天采其花,名为长生草,秋天采其子,名为枸杞子,冬天采根皮,又称仙人杖。四季服用,可与天地同寿。”这是一首关于枸杞的歌谣,其中天精草就是指枸杞叶。枸杞在春暖花开时节长出的嫩茎,就叫枸杞头。“春天吃枸杞头,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这是资深吃货汪曾祺先生在其作品《故乡的食物》中的说法。枸杞头口味香美细嫩,自带一股刺激性的清凉味道,回味悠长清苦。作为“春野三鲜”之一,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枸杞头最嫩,口感最佳。过了清明,苦味渐重,就难以入口了。《红楼梦》里曾提到薛宝钗和贾探春问厨房要一道“油盐炒枸杞芽”,可见确实是雅俗共赏的好食材。
芦蒿
芦蒿是一种散落在江滩和芦苇沙洲上的野菜,虽然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但是只要习惯了,就会觉得它的味道非常的鲜美。芦蒿不能用刀切,而要用手掐折,捡出一段干干净净、青青脆脆的芦蒿秆儿尖。然后,用水将其清洗净、浸泡、待炒。二月芦,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初春时节,芦蒿芽从泥里钻出来,柔嫩的细杆顶着几片嫩绿的小叶子,就是最佳食用状态了!时下,正是芦蒿清纯多汁的二八年华,十天半月过后,芦蒿的青春年华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苏东坡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对芦蒿念念不忘,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蕨菜头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每到春天成为大家餐桌上,广受喜爱的一道时令野菜。蕨菜可食用的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蕨菜也是种很有争议的蔬菜,“抗癌”与“致癌”的说法同时出现在它的身上。前者多半以其纯天然的习性附会而来,后者则是源自其中所含的原角苷——它具有一定的致癌能力。虽说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但是美味的蕨菜还是不要过量食用为好,而且下锅调味之前一定要记得用沸水汆烫以减少原角苷。
小蒜头
薤白这个名字多见于植物志和药用词典,作为菜肴,平易近人的俗名倒是不少——山蒜、野蒜、茆蒜、团葱、小蒜头,都可称呼它。比起豌豆苗、金花菜等青翠新鲜显山露水的野菜,小蒜头该是很低调的一种了。春天萌发的时候,夹杂在草丛里的纤细叶片一不小心就会被忽略,比起蒜的形象似乎也更接近葱;唯一能证明身份的是略膨大的地下鳞茎,整个春夏都是采收它们的好季节。小蒜头的气味辛辣,并不逊色大蒜,既可以蘸酱生食、盐渍咸菜、炝拌、做汤、调味,又可以做面食菜馅,我国西部地区会用它来包饺子或者烙饼。
菊花脑
菊花脑,是菊科菊属草本野菊花的近缘植物。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岳飞将军在酷暑时带领士兵抗击金兵,当时粮草已尽,就去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发现了一种有着像小菊花叶儿的植物可以食用,而且吃了之后感觉清新消暑。此后,菊花脑便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野菜。花开的季节,那丛丛墨绿的叶子中,开出黄色的小花。它的黄,不刺眼,也不寡淡,内敛、稳重,幽幽地在盆沿边绽放,在风中挺立。到了春季,它的嫩苗就是苏城餐桌上常见的菜肴。春夏时节初生的菊花脑嫩茎叶具有最佳口感,入夏之后则木质化得厉害,滋味也变得枯槁苦涩起来。带着菊科植物特有的芳香性挥发精油,菊花脑的味道异常清灼凛冽而提神醒脑,翠绿叶片打入丝丝鸡蛋融成一碗金玉交错的汤,足够提神醒脑沁人心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