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天宫村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一村一社一风貌,
翻开《天府贵平村社风采》第三期,
可以看到——
一条文化走廊,
串联起精神文明、乡风文明之美。
一棵黄葛树,
见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一座天宫庙,
记录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历史。
这里,就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
天宫村
天宫村由以前的天宫村、高举村两个村合并而成,辖区有14个经济社,总人口余人。天宫村交通便利,环绕高速路和红星路南延线贯穿全境,紧邻环绕高速镇金出口,村道、社道全部硬化、交通便利。
村落历史·久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人津津乐道,
涌现出了,
《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无数文坛名著。
风云变幻的年代,
一颗树种悄悄落下,结成一棵黄葛树,
而树下,就是人聚而兴的贵平天宫村。
黄葛树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它是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天宫村历史的见证者,
更是天宫村的绿色文物和化石。
天朗气清,山清水秀,这座村落,
古朴而自然。
天宫村里,有一座天宫庙,
数百年过去,已消散于历史长河中。
但它的传说与故事,
仍是天宫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相传在明朝年间,外来一观天师,观得天象此处有两座山,因其高度每年都要上涨,容易在本地出现叛逆之人,于是在当时最高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来进行镇压,高庙子山由此得名。
到清朝年间,高庙子山上这座庙宇因少于修缮,逐渐落寞,有人便在如今黄葛树后山上新修一座庙宇,并从以前庙宇取得一根大梁,以传承前庙,同时正式命名为天宫庙,天宫村名字也由此得来并言传下来。
百年老树,百年古庙。
历史悠久的天宫村,
自古便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之地。
民国时期吴乃仙,
在宜宾珙县任县长长达十余年,
清正廉洁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
如今,天宫村村办公室,
一方面为村民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也作为党员教育基地、党群活动中心,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如吴宗银、吴昌辉、吴晓、任志全、
吴晓东等。
村落风气·美
午后的阳光洒落,村落里,孩童嬉闹,老人闲谈,乡风文明,生活美好。天宫村通过创新机制、选树典型、
打造阵地、牢抓服务,
努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条走廊,树立榜样/
天宫村建设“文化走廊”村级阵地,打造“民星人物简介栏目”“军人光荣榜”,开展“初心模范”“文明家庭”评选活动,14名在外优秀儿女、33名退役军人、12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个模范家庭成为村民们学习的榜样,增强了村民荣誉感和凝聚力。/一缕书香,传播学风/
开展“儿童之家”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各种体育健身器材、图书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一盏路灯,点亮民生/
推进“亮化工程”,全村安装路灯30余处、盏,
长约5公里,
每个路灯上都有乡风文明创建公益宣传牌。
此外,协同电信工作人员进村入户,
宣传引导余户村民安装监控摄像头。
通过实施“清洁家园”工程,
年新修和改建垃圾池20座。
模范的力量让人向上,
文化设施的普及,满足精神需求,
民生工程的推进,让生活更便捷......
在天宫村,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文明之风也就越来越盛!
村落产业·兴
天宫村发展传统农业,
蔬菜水果种植,远近闻名。
产业以桃子、粮食为主,
有桃树产业0余亩。
天宫村的蔬菜基地,
主产龙须菜、豌豆尖、儿菜等,
面积余亩。
天宫村,还有座万里香家庭农场,
每年九月中旬,60亩猕猴桃成熟开始采摘,
一年产值约万左右,
年产猕猴桃斤左右,
能解决约20人的就业。
天宫村人勤勤恳恳,一辈子种植劳作。
而大地母亲也丝毫不吝于回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甜美的瓜果,
从条条大道运去了更多人的餐桌,
而天宫人脱贫致富的步伐也越走越快!
这里,就是天宫村!-END-
●贵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出品●编辑:萝卜●图片:蒋佳骥、刘国兴、天宫村●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