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素食成份里的烟酸泛酸叶酸你了
对于有任何疑问,请咨询转发文章的朋友。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分子式:C6H5NO2,耐热,能升华。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在人体内还包括其衍生物烟酰胺或尼克酰胺。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烟酸在人体内转化为烟酰胺,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
泛酸也叫做维生素B5,很多食物都包含它。泛酸的作用包括把吃的食物转变为能量,帮助身体生产荷尔蒙,增加健康红血细胞等。已证明泛酸有助于促进运动员表现,减少胆固醇水平,甚至还可以防止头发变白。
维生素B5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产生两种辅酶,辅酶A(CoA)和酰基载体蛋白(ACP)。这些酶在能量产生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帮助产生荷尔蒙,健康红血细胞和维生素D。消费的泛酸都会转变为这两种酶。
葉酸(Folate),又稱維生素B9,是B群維生素的成員之一,也是細胞分裂、合成蛋白質與形成DNA與RNA的重要養分
我們需要葉酸來建造肌肉,並維持身體恢復力,因此可說是人體的重要元素之一,對於懷孕初期的孕婦來說,由於細胞分化正值高峰,葉酸更是不能少
追寻原因国人的脑中风发生率非常高,是欧美人的3~5倍。之所以如此,和一种人体必需元素“叶酸”的缺失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每5个国人里就有1个人缺乏叶酸,这些缺少也算的也正是脑中风的高发和高危人群!
一种营养:叶酸
生命的守护神,一定吃够
说到叶酸,大家可能会问,叶酸明明是“胎儿的守护神”,孕妇才要特别补叶酸吧?在这里,我们郑重地告诉大家,补叶酸不是孕妇的专利,中老年人也是补充叶酸的重点人群!
补叶酸,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为咱们提供的最适合中国人的预防中风的方法!
01、降低脑卒中风险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叶酸缺乏比例高达20%~60%。人体缺少叶酸的摄入,容易导致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这种物质的升高将直接导致脑中风发生的概率直线上升。
叶酸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由中美医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证实,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02、预防老年痴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充足的叶酸不仅能减少体内有害物质对脑血管的损伤,还有助于减少脑神经损伤造成的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老年痴呆。
03、叶酸助眠、提高记忆力一旦缺乏叶酸,人体的抵抗力将减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失眠健忘、食欲减退,有些人还有舌炎、腹泻、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人常出现嗜睡或精神错乱。
通常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叶酸约微克,要起到预防作用,最好额外补充微克。
可怕的是,缺少叶酸的人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他们若同时伴有高血压,
那么中风的风险将提高12倍!
叶酸对人体是普遍有益的,即便没有高血压,充分摄入叶酸,也可以极大减少
脑中风的发生概率。
补充叶酸,首先应从天然食物开始!
富含叶酸的食物
蔬菜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
新鲜水果猕猴桃、橘子、山楂、葡萄、苹果、草莓、香蕉、梨、樱桃、石榴等。
动物食品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
谷物类全麦面粉、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豆类、坚果类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
谷物类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一种食物:鸡蛋
最简单防中风法,不用太亏
这里还需要特别提到的就是鸡蛋。发表在《美国营养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称,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以将罹患中风的风险降低约12%!
美国流行病学数据研究所研究人员对年至年的多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同时观察了不同食物如何影响人的心脏和血管状态。结果显示:
每天吃一个鸡蛋,中风风险平均降低约12%;
男性中风风险下降15%;
女性中风风险下降8%;
吃鸡蛋对亚洲国家居民健康最有效!
01、叶酸丰富分析原因呢,也和叶酸有关,鸡蛋内的叶酸含量很高,在微克/克左右,而且主要存于蛋黄,每天吃一个鸡蛋,也是不错的。
02、给血管减龄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从鸡蛋、核桃、猪肝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患心血管病人吃4~6汤匙。3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显着下降,获得满意效果。
03、保护心脏鸡蛋中富含的胆碱和维生素B12可以保护心脏。高半胱氨酸是血液中的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往往与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升高紧密相关,而胆碱在高半胱氨酸的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维生素B12对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也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被氧化,因此是对心脏、血管最有益的吃法。而且这种吃法吸收率也最高!
很多人只知补钙,99%的却都没有补叶酸的意识,一旦缺乏叶酸,脑中风概率直线上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