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福安溪邳渔家傲里说丰
5月26日,农历五月初一,天文大潮。20时左右,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在静谧了一天后,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光。出门讨海的渔民陆陆续续在溪尾湾面上出现,村委楼上“溪邳村”的硕大红色灯箱像灯塔,温暖着归航的人们,湾面上欢声笑语……
“如今村民生活已经不靠讨小海了,闲下来出海赚点外快,让生活锦上添花。”村干欧灼明笑着说。
村委楼上“溪邳村”的硕大红色灯箱像灯塔,温暖着归航的人们。
百万村财
溪邳是福安市连家船民聚集的纯渔业村,过去渔民终生漂泊于水上,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是那时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春风吹拂下,连家船民实现了“搬上岸、住得下、稳得住、富起来”的历史变迁。但已经脱贫的连家船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村民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村财收入也在年突破百万。
而如何盘活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溪邳村下了一番功夫。
溪邳村财收入主要是亩鱼塘外包租金,原来为了支持发展租给本村村民,租金没有完全市场化,经济效益并不高。年,通过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讨论后,村里决定将鱼塘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外包,租金从一亩元提高到元,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增值,加上原有存款利息,确保了百万村财。
村财管理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有风险意识和科学把握。“每年中央1号文件我们是必学的,这是我们把握好发展方向的指路灯。我们规定承包期最多不超过3年,那种承包期10年、20年的寅吃卯粮的方法要不得。”溪邳村村委会主任江宽全说。
村两委将村财收入都用在保障村民民生事业上:村里出资支付全村37至59周岁的村民社会养老保险、全体村民的医疗保险和村小学学生寄宿费和生活费,考上本二、本一的本村大学生还可获得元至元的奖励……
村财兜底、发展有力,溪邳村村民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年,全村网箱养鱼0箱、牡蛎养殖亩、滩涂养殖亩、海带养殖80亩、龙须菜养殖亩、池塘养殖亩。
溪邳村村民实现了从“讨海为生”到“牧海耕田”生产方式的改变。图为村民在蛏田里劳作。
科技兴渔
规模上去了,还要保证高效。要解决用海面积日益紧缩、水产品病害、养殖污染等问题,“科技兴渔”立下了功劳。“水产养殖对渔民来说是高投入、高风险,但也是高收益的行业,如何确保投入产出比,技术是保障。”溪尾镇党委书记叶哲滨说。
村中定期举办水产品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户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水平。水产养殖户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自发配备了增氧机、发电机,村民带头创新研发出“瓶养章鱼”技术,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养殖业的技术升级,让村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村民刘志远家门口停着一辆小轿车。“他们家一直从事牡蛎养殖,收入有了保障,在去年五月添置了轿车。”江宽全告诉记者。
有技术,底气足。今年,村里20多户渔民,共投资多万元搞起了大黄鱼养殖,目前已经完成投苗阶段。另外几户在村两委的指导下,打算开展生蚝养殖。
曾经靠天吃饭,海上有点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的渔民,如今对谋求更好生活充满了闯劲和信心。
“我们成立了网箱养鱼、塘内养殖、无公害生态滩涂养殖等三个合作组,在‘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上下功夫,创建溪邳海鲜品牌。”溪尾镇镇长林霁表示。
村民在晾晒鱼干。
渔家转型
讨小海已经过时,渔民转型蔚然成风。在市场推动和乡镇、村的引导下,溪邳水产养殖产业链在上下游得到延伸。
有的进城经商,做起了海鲜干货生意,有人则跑起了水产品运输。目前溪邳村拥有铁质运输船8艘,运输吨位达1.65万吨,年创产值多万元,解决了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村民陈元兵就是外出经商的佼佼者,在福安城区做起了海鲜批发,在城中买了房,安居乐业。
脱贫致富是一场长跑,跑者有强有弱,帮助落在后面的人,溪邳村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该村早年成立了村经济发展互助协会,拥有基金55万元,发展互助会员68人,目前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多万元。互助会运营至今,不良还款率为零,金融活水让渔民发展更添动力。
“要是没有贷款,起步就不可能,有想法也没法做起来。”连文财说,他们兄弟几个就是靠着信用贷款走出了第一步,如今已走上规模化养殖的路子,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记者来到村委会主任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一堆陈旧的本子,是渔民户籍档案。翻开一看,村民杨灼金的家庭住址是“闽安溪渔号”。原来船民上了岸,但很多人的家庭住址还是以前的船号。
就在本月,村两委忙活着给溪邳渔民新村的主干道命名,多方征集,最后村民自己拿主意,申报定名为“渔家傲”,杨灼金的家庭住址也将随之变为“渔家傲路1号”。
“一层意思是和‘渔家澳’谐音,另外一层意思是感谢党和政府,让连家船民过上好日子,我们觉得骄傲和自豪。这就是路名的寓意。”江宽全说。
记者张文奎溪尾镇供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