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金坛人都在忙着吃春天
新鲜有料伴你每一天
下载把春天食进胃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山野嫩蔬、河海时鲜、时令美味……
是时候一口“鲜”一口“嫩”地
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今天
小编为你带来多种专属春天的美味
快来尝尝吧!
春笋春天里最嫩的美味
民间素有“尝鲜无不道春笋”的习惯,春笋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少淀粉、粗纤维的健康食材。虽说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笋却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
竹笋烧肉,是金坛家家户户都会烧的一道笋菜。鲜咸而带甜味,让人百吃不厌。
豌豆一口气可以吃下两碗
春天是豌豆上市的季节,大家和豌豆相关联的童年的记忆里,少不了一碗豌豆饭。
小时候,外婆会亲手剥出最新鲜的豌豆,和糯米、胡萝卜丁、火腿丁一起在灶头大铁锅里翻炒出香气,无需过多酱料配菜,单吃饭就很美味。
豌豆苗特殊的青草香味
豌豆苗小时候叫做龙须菜,像秧苗般纤细,逐渐长大,圆圆的叶片长出来,藤曼牵出来,就成了人们喜爱的豌豆苗。
豌豆苗嫩绿的叶片有些许的蜡质,雨滴打在叶面上,像一粒粒小小的珍珠纷纷滑落,玲珑剔透。豌豆苗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质地柔嫩、滑润适口,有一种特殊的青草香味。
上汤豌豆苗、清炒豌豆苗是最常见的做法,等到天气渐热,碗里装满了翠绿、饱满的豌豆,这又是另一种新鲜爽脆的好味道了。
荠菜
吃了荠菜,百蔬不鲜
春天,是一个适合咀嚼的季节。荠菜,应该算是报春最早的精灵,荠菜鲜美,非一般菜蔬所能比拟。
荠菜食用方法多样,或凉拌、或清炒,简单些,蘸酱就可以吃,又香又鲜,美味至极。而荠菜馄饨算是一绝,夹一筷子入口,荠菜的清香混合着山野间的灵气,那叫一个好吃。
枸杞头味道香,胃口大开
枸杞头,就是枸杞在春天萌发的嫩尖,稍微有点清苦,但不至难以入口,有点像绿茶的感觉。
清明节前后正是吃枸杞头的最佳时机。这时的枸杞头最嫩,轻轻用手指折断能沁出汁水来。叶子是翠绿的,杆子带点紫色,这个品相最好。
春天吃枸杞头可以清火,可凉拌、煲汤、做馅、炒肉。小编个人偏爱凉拌,枸杞头用开水焯一下,切细后放入酱油、少许味精及糖,再淋上麻油,一拌那味道香的不得了!绿油油的让人胃口大开!
苜蓿头色泽碧绿、味道甘甜
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主要指的黄花苜蓿的嫩叶,标志性的外形则是在于点点小黄花和圆润鲜嫩的三片小叶,吃起来有一股清鲜柔美的味道。小时候,我们总在三片叶子的苜蓿头丛中寻找着“幸运四叶草”,不过四叶草是用来寻找好运的,苜蓿是用来吃的!
春天,苜蓿猛长,人们就把其嫩头割下,作为时令蔬菜。色泽碧绿、味道甘甜的苜蓿头,可以连续吃几茬。
虽是野菜,可如今已经广泛在大棚种植,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苜蓿头,但只有春季的苜蓿头,才真地能吃出春天的味道。
在吃法上面,金坛人更喜欢直接清炒,从而激发出它独一无二的、最纯粹的香甜。
马兰头人气超高的野菜
春天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马兰头。它探头探脑地长在杂草丛中,叶呈椭圆形,颜色深绿;茎长两三寸,带点红色的马兰头是上乘。
马兰头最常见吃法就是加笋或香干凉拌或小炒,焯水去掉马兰头的苦味,拌上芝麻油,清热又去火。
香椿入春必吃的一道菜
香椿的味道,说是香也不准,贬为臭也不妥。金坛人都晓得香椿炒蛋。香椿又叫“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
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时节,民谚称,“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故清代文雅之人唤其为“吃春”。
野蒜鲜嫩清香,让人口齿留香
冬去春来,一场春雨过后,金坛的山间地头都冒出来绿色的小蒜,让人好生欢喜。放眼看去,路边、渠旁、原野上、空地里……这儿一簇,那儿一片,到处都是小蒜醉人的身影,散发出淡雅清纯的春香。
拔回家的小蒜,择好洗净后,就走进了厨房,既可当主菜,也可做佐料,或炒,或拌,或腌,或煮,都是上等的佳品,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最能提起人胃口的是小蒜饼,那个香啊,真是让人几辈子都忘不了。
看着这鲜香四溢,一口吃出整个春天的滋味的野蒜饼,你,心动了吗?
螺蛳
一味螺蛳千般趣
“清明螺,赛肥鹅”,清明前后,在休眠中苏醒的螺蛳从泥土中爬了出来。
也只有这个时节的螺蛳肉鲜嫩肥美,而且在壳中又没有小螺蛳,肉质极佳的同时又保证了口感,是吃螺蛳的最佳时令。金坛的螺蛳品种丰富,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河蚌春食河蚌最是肥美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家乡的一句俗语。每年清明前后,市场上卖河蚌的人就出来了,他们穿了大皮裙长筒胶靴,抬出几个巨大的澡盆来,盆里满是河蚌。
经过一冬的蛰伏,初春的河蚌最为肥美,也最为干净,因为清明前河中蚂蟥和一些微生物不是最为活跃。河蚌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很丰富,且有清热滋阴的作用。
河蚌煲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也不容易流失,煲一锅全家人都能喝,其乐融融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还有哪些让人流口水的春天的美食?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哦!
商务合作:—
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