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放天养宁德海参泉州海蛎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m.39.net/pf/a_4651571.html

6月6日上海继续教育网课

2.2人放天养:宁德海参泉州海蛎

年3月14日,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讲话,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性。“”讲话,还提出来治水十六字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双手发力”。

年3月29号郑州,中国水协排水专业委员会年会,我讲《水文化与生态排水》。

4月26号宁德,福建省的排水年会,我讲《水文化与海绵城市》。

我的第一张PPT,引用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的话:水是万物的本源。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第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宁德会议12天后,年5月8号温岭讲坛,

我给温岭4套班子讲《水文化与五水共治》,第二天记者采访,10天后温岭日报一个整版:城市要像海绵能吸水又能放水

年的关键词是“生态排水海绵城市”。

年5月26日泉州,7年前的年4月26,宁德开了福建省排水年会后,我们去了霞浦:

上个月看了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正好讲到霞浦的海上牧场,大规模网箱养殖,

现在霞浦的海参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一排排养海参的笼子,下面是20-60米深的海水,

笼子沉到水里,

海参吃什么?吃龙须菜。龙须菜养在另外一片海域,

整片海域养的龙须菜,把固定龙须菜的浮标拉起来一看,这就是龙须菜,20天就长好了,营养价值很高。这是给海参吃的!

龙须菜为什么长得快?因为整片海都是网箱养殖,投的饵料比较多,水里营养物质丰富,用龙须菜吸收这些营养物质。龙须菜又可以变成海参的饵料,这就是生物链到产品链,充分实现了价值链。

我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我家北阳台的大冰柜,海尔冰柜里随便拿出来,就是一包大黄鱼,我弟弟加工的大黄鱼,

弟弟经常从台州温岭寄鱼到上海,顺丰物流冷链非常方便,我再送朋友。为什么?又好吃又便宜,一斤左右的大黄鱼,每条成本价只有20几块钱。大黄鱼来自宁德,我弟弟一次买几十吨。

宁德超大规模的海上牧场网箱养殖,因为外面是岛链,里面风平浪静,20米到60米水深的海湾,水深又有潮流,所以水质能够保持。关键是采用生态链,形成产品链,实现价值链。

5月26日泉州会议,

我是5月25日中午到的,每去一个地方我都要看现场,下午14:51我们来到洛阳江,看年前造的洛阳桥。

我一看到这个很奇怪,是什么东西呢?

原来是种海蛎和采海蛎,

他们用石条插到泥滩里面,石条上海蛎自然就长起来了,边上卖刚采的海蛎,20块钱一碗,这就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第两天,泉州师专黄周英教授来会场拜访,在网上我们是好友,她也一直看我的公共号。黄老师研究和教授生态学,专门给我带来两瓶她自己研制的,可食用纯中草的抗菌抗病毒外喷剂,

黄教授往自己嘴巴里喷了两下,说你经常现场考察,这个喷雾剂可防蚊虫叮咬,止痒消炎效果特别好。我真是十万分荣幸!谢谢黄教授!!

我给黄教授看25号拍的照片,问洛阳江为什么养海蛎?她跟我说了一个事,年生态环保督查,说要把养海蛎的石条拆了:

她就跟环保部的督查人员说千万不要拆,不能拆的,这是原生态养殖。为什么原生态?大家看四根石条竖插一堆:堆在水流比较畅活的地方,周边生态非常好:

洛阳桥的东南边有大片红树林,上面这张照片,是我站在西川甘雨这个位置向南拍的:

养海蛎不需要加饵料,也不要太多人工干预,牡蛎自己就长出来了。照片上面这个人是在敲海蛎,下面这个人干什么?你看穿着高筒靴,真是辛劳!其实是把高出来的淤泥清掉一点,让水流更畅活,

生境营造好后,海蛎会自然生长,这就是原生态产品。所以千万不要拆,因为海蛎可以吸收水体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这正好证明了中央文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四、健全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模式(十一)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依托泉州这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禀赋”,

“人放天养、自繁自养”,真的是天在养,自然潮流把海蛎养出来。“自繁自养”,海蛎自己繁殖自己养,这恰好就是“原生态种养模式”。所以要鼓励海蛎养殖,千万不能拆,拆了以后这些就没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反而得不到自然净化。

中央文件还提出“实施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这个方面泉州做的还不够,你看他们现场采了就卖,只卖20块钱一碗:

5月26日上午9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院士第一个报告,

1城市水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2城市水生态系统怎么建,3水生态系统怎么运行和管理?一开始他就讲挑战,第一个挑战也是最严重的挑战:

从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后,城市物料不平衡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问题根源是-抽水马桶。本来人的粪和尿可以还田,古人有一句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可见肥料何等重要。

现在工业文明了,农业和养殖产品进入城市后,全都变成废物废水和垃圾污染,没有循环利用,大量的有机物变成富营养的污染物,这是我们生活方式的问题。

我再深挖泉州,去一个地方我就要讲那个地方,这是泉州海绵城市会议指南的最后一页泉州市情简介,我拍下来放进ppt

泉州有鲤城、丰泽、洛江和泉港4区,洛江就是洛阳江,泉州有两条江,一条晋江,一条洛江,晋江就是晋朝时期,北方战乱、衣冠南渡,一路南下到了泉州。

东边洛阳江,从洛阳迁过来的人起的名字。泉州包括石狮、晋江和南安三个市,五个县是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和金门,金门有待统一,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公元年开始设立建安郡东安县,唐朝年迁到现在的泉州鲤城,年改名泉州。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应该也是世界第一大港;与多个国家地区通商,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不知当中是什么塔?)

很多的名人,李贽、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李光地,各级文物有多,国家级文物(重点文保单位)44处。

比如说李贽是明朝文人,也是个狂人。李贽在泉州才有,因为泉州是明代少有的开放之地;后来李贽被捕入狱,死在大牢。

这是我拍的李贽故居:

故居两边建筑都翻修了,李贽故居有待保护整修。

26号晚饭后,泉州垒智设计的黄含露所长开车带我们去看老城。其实前一天25号下午的洛阳桥,也是她领我们去看的,所以我再一次表示感谢!

26号晚上我们去了老城的德济门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面就围了一圈栏杆,很多人在边上跳广场舞。

还看到一个始建于南宋(年)的壕沟,

年城墙南扩,变成内壕排水沟,宽1.93-2.88米,全部用“条石丁顺分层砌筑”。

泉州文物太多了!25号下午看的洛阳桥,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左边大麻石,中间石雕佛像,右边大榕树:

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前面红树林,远处是山,可惜游人很少,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生态价值有待进一步实现。

再把中央文件拿出来说,除了前面说的“人放天养、自繁自养等原生态种养模式”,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还说: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引进专业设计团队,打造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盘活存量资源,提升教育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5月26日中午,泉州分管副市长在下面图中红点1位置,也是我们开会的洲际酒店五楼宴请:

窗外就是晋江大桥,我饭前拍的照片:

吃饭时稍微聊了几句,说起泉州的资源,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应该盘活,应该开发出来。

2.1海绵城市-回顾

5月29日,我发朋友圈:

链接:泉州海绵论坛重录

1.1最近3年上海水文化研究

1.2生态价值实现文件解读

1.3治水历史看上海水文化

1.4水系变迁看"城水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30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