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春节习俗你听说过吗
马上就要过年了!最近小伙伴们聊得话题都是春节你们家做什么,没想到一聊才发现,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全国各地有趣的春节习俗。
大东北小编我是东北人,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吃到5角钱硬币了(想想为什么不是1元的呢)!东北人在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之时,一定要放鞭炮、吃饺子,而且还要包上几个带硬币的饺子,谁吃到了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另外初五那一天也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破坏不吉利的事情,有驱灾辟邪之意。东北人也有“正月不剪头三十不关灯”的习俗,每年除夕之夜家家灯火通明,寓意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山东山东省各个地区的年俗就有很大区别,咱就说一说比较有意思的!济南的姑娘年初二回娘家必须拿上礼品,一刀肉(不能少于四五斤)、两条鱼(鲜鲤鱼,每条鱼须在一斤以上,也称“对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鸡蛋糕、长寿糕、桃酥、百子糕),这几样礼品统称“四色礼”,寓含着一年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的美好祝愿。
山东的宁阳县,大年初一讲究吃馄饨,称之为“填仓”。蓬莱年三十午饭有三样必不可少,一是米饭,二是肉,三是龙须菜。米饭主要是大米和小米,吃剩的称为“陈饭”,叫做家存“陈粮”。龙须菜又叫三须菜,就是把海带、白菜切成细丝,加上粉条一起煮好,俗话说:“吃了龙须菜,一年又顺又发财。”
京城京城年俗最为特别的就是逛庙会了,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东岳庙”、“白云观”都是有名的庙会。在庙会上,有不少民俗活动,诸如:摸石猴、窝风桥打金钱眼等。在白云观庙门内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认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灾、延年益寿,于是竞相触摸;窝风桥下的桥洞里吊着一枚大铜钱,铜钱孔中有一只小铜钟,上书“钟响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币投中铜钟,就能心想事成,这两项是庙会上最热闹的活动。
天津农历腊月初八在天津称“腊八儿”,许多天津人在这天和腊八粥并用醋泡大蒜,从而为正月准备腊八蒜和腊八醋。
陕西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陕西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
山西年饭不说话。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
湖北湖北农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饭的时间就各异,这一习俗可能您怎么也想不到。姓王的,在早晨五点多钟就开始合家团圆了;姓高的,则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开宴;那么姓余的呢?年饭时间定在天快黑的六点钟;姓杨的,则只能在晚上十二点以后……
江苏苏州人除夕在年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常州人过年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唯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意为聚财。而我国有些地区过年的时候是不许扫地的!
浙江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橘,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宁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关门前,再放一次“关门炮”。
广东
广东潮汕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落座后,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临走时,回送大橘。送大橘为“大吉”,回赠是一种礼貌。广东佛山地区,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台湾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过年的习俗与大陆大同小异。台湾人民过年时要吃长年菜,将芥菜不去头尾,也不细切,取意有头有尾,连绵不断之意。
西藏藏族人民所过新年节日,与汉族春节大有不同。一进入农历12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当新年的前几天,不管农、牧区,老少男子都要剃头,女的要洗梳发辫。洗梳打扮表示为来年的吉祥如意。从十二月二十八日起,清扫住宅上下,清扫天花板及烟囱时、需择吉日,如3、5、7、9等。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十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
更多活动在中文帮QQ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