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塘头丨春耕备耕忙,孕育新希望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在塘头,田间地头已掀起一股春耕热潮,处处可见农民翻耕的忙碌身影,他们正在抢抓春耕备耕的有利时机,播下新年的希望。
“椿”意盎然,香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仁和场村的香椿产业基地忙得热火朝天,50余名务工群众在基地里忙着播种、育苗、覆膜,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一股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覆膜的时候一定要把土夯严实,将膜盖紧,这样就会有效的提高温度,不会长出杂草影响香椿的长势”,技术指导冉瑞和博士正在耐心地向务工群众传授种植技巧。
据了解,该镇的香椿产业项目是由贵州龙海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通过流转村民的土地用来种植香椿。香椿是一种耐干旱、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蔬菜,每亩地可栽种株香椿苗,今年10月份可实现头次采摘,从次年开始可实现一年两摘。亩产量可达斤,产值4万元。基地每天聘请50名左右的村民,为贫困户和闲散在家的半劳动力或弱劳动力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辐射带动周边村多人实现就业,务工村民每天能获得80元的劳务收入,务工收入一年能达1万多元,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以前种玉米,一亩地大概收0斤多点,刨开各种成本,可以赚千把块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老板不仅付我们每亩元的流转费,每天到这里来打工还有收入,这可比种玉米强多了,收入增加了,感觉生活也更有奔头了。”在基地干活的李大姐仔细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脸上洋溢的笑容充满了奋斗的美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目前,仁和场村香椿种植面积已达到多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有效激发了周边村的强烈种植愿望,下一步,该镇的香椿种植面积将不断扩张,预计将达到亩。一瓜两赚,小小佛手瓜种出大幸福春耕的黄金时节,走近塘头芭蕉大坝、大旗山、安家河,却又是另外一幅热闹的耕种景象,该镇的佛手瓜产业如火如荼。务工群众正忙着犁地、打坑、拉线、立柱,有条不紊地做着佛手瓜种植的相关工作。佛手瓜,本地人更喜称其为捧瓜,嫩梢及幼果皆可食用,嫩梢即为龙须菜。该蔬菜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在市场上深受人们喜爱。
据悉,该镇通过引进思南恒成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佛手瓜项目,将该产业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该产业以每亩元的费用流转农户土地,以每天80元务工费用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0多个,可实现务工收入余万元。能带动贫困户在产业链上获得更多效益,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思南恒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在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李裕荣博士的规范性指导下,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都具有科学性。佛手瓜在7月份可收获,每亩产量斤,产值约元;而龙须菜的采摘时间为5月—10月,亩产可达斤,产值约2万元,目前在全镇范围内已种植佛手瓜亩,龙须菜亩,下一步将根据市场反响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形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近年来,该镇按照“山上戴帽子、山腰种果子、山下菜篮子”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产业。下一步该镇将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思路,继续引进好管理、效益高的优质农作物,助力农民致富增收,打赢乡村振兴的第一战。(费娴)
推荐阅读
县委书记刘云成到许家坝镇调研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席龙海到塘头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
思南:夯实城市党建主阵地打造服务治理“闭合器”
思南: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农技人才队伍建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