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为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
自我国开始提出建设数字乡村以来,国家出台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鼓励全国农村地区投入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当地积极响应号召,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字乡村建设上取得了成效,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在近日公布的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中,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鹤壁市淇滨区、南阳市西峡县、漯河市临颍县等四个县(区)入选,这些地区也将为河南乃至全国更多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样板。
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河南是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
便民服务中心让数据代替农民跑腿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格化在农村党建、村务公开、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河南省的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对化解长期以来的各项乡村治理难题起到重要作用。
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村民有要解决的日常需求便会前往便民服务中心,或是缴燃气费,或是收发快递,或是让工作人员在网上代购。便民服务中心开通的各类公益便民服务平台,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村民的生活,让数据代替农民跑腿,保障村民的日常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河南省还积极打造“互联网+党建”智慧融平台,终端站点数量达到5.2万个,注册用户.6万人,提供2.3万部网络课件,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
数字化让农业生产更精准
数字化渗入农业生产过程,有助于实现精准管理,激活农业提质增效的潜力。河南省建立了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四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建成了一批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基地,推广了一批节本增效应用模式;建成了智能畜牧、智慧农机、智慧种业等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开展了精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
柳存旺是浚县优质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在提到数字化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时他介绍道,“只需要动动手指在软件上操作一下,平移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就能实现灌溉;利用气象星陆双基遥感农田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通过GPRS无线网络与服务器通信,可定时将环境数据传输到农业智慧远控平台,从而及时掌握农田的基本情况,适时浇水、施肥、收获,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便捷。
质量追溯体系让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消费安全、服务产业发展、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鹤壁市明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温室大棚,龙须菜、三叶香、黄秋葵等蔬菜长势正旺,这里的所有特色蔬菜,只需要扫一扫产品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