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春到金丝峡,邀你赴一场舌尖上的清
春到金丝峡,邀你赴一场舌尖上的清欢
商南/章骥
春天来了,峡谷里蛰伏一冬的精灵们都依次被河谷的风唤醒。豌豆苗吐出了嫩芽,河柳也鼓足了精神准备在枝头绽放鹅黄。几乎在一夜之间,生地里、麦田中、山梁沟垴上,一颗颗野菜出落得生机勃勃,更加嫩绿青翠,散发着独有的泥土气息。居家的日子里,胃里填满了油水,是该让它返璞归真了。
地薪菜、小蒜、山韭菜、拳芽、香椿……就像赴约的村姑,款款的走进小河人的视线,在柴火锅灶里幻化成最接地气的舌尖诱惑!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舌尖珍馐,最喜半盏山野清欢。是时候去金丝峡赴一场舌尖上的清欢了。
地薪菜学名荠菜,是很多美食家的宠儿。苏轼在《与徐十二书》中曰:“今日食荠极美……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砚壳,当于羹面上……不得入盐醋,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吃惯了世间的浮华,趁着早春,夜宿金丝峡,睡到自然醒,让朴素的地薪菜唤醒我们久违的初心!
早春小蒜,香死老汉。贾平凹在《带灯》中这样描述小蒜独特的香味:“冬天一过,野小蒜是出来最早的菜,尤其是炒了调饭,味道特别尖,打老远都能闻到香气”。就在这个春天,一起来金丝峡将小蒜扯回,在柴锅铁灶里传承起那一缕缕古老的味道!
拳菜,又名蕨菜、拳头菜、龙须菜、如意菜。以其形状酷似五指合拢的拳头而得名。《本草纲目》称蕨菜“甘、寒、滑,无毒。拳菜清炒、凉拌,沁人心脾。干拳菜泡发和密制五花肉入笼蒸制,一道大名鼎鼎的“商芝肉”足以激起你对商山洛水的无限神往!
山韭菜又名野韭菜、长生草、不死草。它以嫩叶和柔嫩的茎、花、籽等供人们食用。金丝峡山梁上的野生韭菜,根部茎呈红紫色。叶片比驯养在田园里的韭菜要宽厚肥大,气味比田园韭菜更加浓烈,烹制成美食,其香味、口感自是家养韭菜不可比拟的。
苦麻菜是金丝峡河谷一朵养在深闺的莲花,扎根在贫瘠撂荒的泥土里,更扎根在老一辈人心里。有诗人说:苦麻菜有一种坚韧的胸怀,她不把自己定义为绚丽的花,她也不把自己定义为可口的菜,她说自己是一种草,一种青青的草。她们把田野当做学校,把地头看做操场,把山坡视为家乡。用自己的朴实和无私留住了乡愁!
春不老是芥菜的一种,又名雪里蕻、雪菜、霜不老、飘儿菜、塌棵菜。春不老炒腊肉、春不老煎豆腐、蒜蓉春不老、凉拌春不老、春不老炖鲫鱼、春不老炒鸡蛋、春不老猪肉丸子汤、春不老炒香菇,让苦香的味道在舌尖复苏,重拾童年的记忆。
小茴古代称“莳萝”,今称:香丝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浑香。小茴的茎部及嫩叶可作菜蔬,干燥成熟果实即为调味料。汪曾祺、阿城、老舍对茴香情有独钟,赞不绝口。小茴在厨房里是佐味的香料,在文人雅士、美食家的眼里被宠爱成一种情调。
地软没有黑木耳、银耳那样名贵,但独特的馨香、爽滑的口感被历代美食家视作珍馐。地耳入馔,可凉拌、热炒、熘烩、作汤、作馅,可荤可素,味道均佳。童年的记忆里外婆总会在绵绵的春雨过后,蹒跚在潮湿的树林、石摆上,将一朵朵地软仔细的采回,精心的清洗加工,变成舌尖上的美味,那种古朴的味道时常萦绕在梦里!
羊肚菇好似一颗遗落凡尘的璞玉偶然出现在小河人的视野里,若是能觅得并制成美食享用确实需要一定的机缘。暮春的金丝峡,阳光和煦,春风骀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山珍始终充满神秘感,引得人在山林里将她们追寻。
峡谷里老农们有两块菜地:一块耕在自家场院旁边,一块在山林深处永恒的记忆里!这个春天来金丝峡吧!一起将她们采回,就着柴锅铁灶,赴一场舌尖上的清欢!
温馨提示
金丝峡怎么走?
1、西安-沪陕高速G40-金丝峡出口-金丝峡景区
2、郑州-郑尧高速-沪陕高速G40-金丝峡出口-金丝峡景区
3、洛阳-西峡-沪陕高速G40-金丝峡出口-金丝峡景区
4、武汉-襄阳互通-二广高速G55-沪陕高速G40-金丝峡站出口-金丝峡景区
5、十堰-呼北高速G59-沪陕高速G40-金丝峡站出口-金丝峡景区
景区-网络预订门票:-
商南文旅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hq/1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