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吃太多太少都有害请记住这个ldq

脂肪吃太多太少都有害!请记住这个“长寿剂量”

  听到脂肪两个字,你是否也会先想到肥胖、高血脂、血管堵塞等不健康的标签?

  你真的冤枉它了。脂肪是构成身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既能调节体温、保护内脏,又是大脑必须的营养素之一。

脂肪,吃太多太少都有害

  脂肪摄入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脂肪吃太少易早亡

  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脂肪摄入最多的人群(脂肪摄入占膳食总热量的35%),死亡率比脂肪摄入较少的人(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10%)低23%。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基本相当,甚至脂肪摄入较多的人群中风的几率更小。

柳叶刀   ▌脂肪吃太多伤肠道

  权威科学期刊《Gut》(《肠道》)上发表我国科学家青岛大学李铎团队的一项研究称,在热量水平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脂肪供能比4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6%、蛋白质供能比14%(目前中国很多富裕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会增加肠道有害菌群,减少有益菌群。

摄入脂肪有个长寿“剂量”

  如何趋利避害,发挥脂肪的健康益处,同时控制它的负面影响呢?

  营养专家的建议是:

  膳食总能量的20%~30%由脂肪提供。

  动物性食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提供的热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10%。

  我国大部分居民目前的饮食,还需要略清淡少油一点。炒菜油不宜过多,吃坚果要控制数量,做鱼、肉不能经常用油炸油煎。

  脂肪细胞可以不断地贮存脂肪,至今未发现其吸收脂肪的上限,所以人体会因不断地摄入过多的能量而不断地积累脂肪,从而导致肥胖。

  因此,日常膳食脂肪摄入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

如何聪明吃脂肪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在把握总量的前提下,要有区别地吃脂肪。

  ▌饱和脂肪要少吃

  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中饱和脂肪占比较高,其耐热性较好,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口感,但所含胆固醇较多,过多食用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单不饱和脂肪酸适量吃

  橄榄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也含一些。适量摄入这类脂肪利于降血脂、抗血凝、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多不饱和脂肪酸要刻意吃

  亚油酸、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需刻意补充。

  亚油酸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人体自身无法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食物中获得。

  EPA和DHA对生理功能也很重要,一般食物含量较少,需通过适量多吃肉质较肥的鱼类来补充。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一些食用油存在健康益处,仍要控制总摄入量,每日在25~30克之间。

来源:生命时报

科室简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

内分泌科于年7月9日创立了一附院内分泌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1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