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郎中南京人春季爱吃的8种野菜ldqu

南京人爱吃“草”,“七头一脑”是最好!

每年的3月中旬到5月出头,是野菜上市的时间,也就一个多月。

南京人吃野菜讲究,最受欢迎的是: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菊花脑——这8样,被称为“七头一脑”。

枸杞头金陵城里枸杞苗随处可见,下场雨采回来不用花钱。南京人喜欢吃枸杞头,清炒就行。

没怎么吃过的人可能不太习惯,因为枸杞头会有一种淡淡的苦味。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枸杞头最嫩,口感最佳。

若过了清明,就难以入口了,苦味见重,所以只有春天才可以吃。在药用上,枸杞头具有清火明目的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扬、头晕目糊、低热等。

马兰头

马兰头,是比较早冒出来的野菜。

马兰头多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有红梗和青梗两种。红梗可入药,青梗更好吃。

南京人主要吃凉拌马兰头,可做前菜可以下酒。

把马兰头切碎了和着豆腐干、花生碎以及麻油这么一拌!在打开一瓶白酒,跐溜一声!老南京的晚餐,瞬间舒适了。荠菜头

农历三月三,南京人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

这一天在古代又称作“上已节”,唐代曾被定为全国三大节日之一。用荠菜花煮出来的鸡蛋吃了清凉解毒,去肝火,还能明目。

吃过荠菜的人都知道,这东西一旦开花了就会变味。

按往年的情况,现在肯定会有一堆老南京带上小铲子小剪刀去田间开挖。

不过今年咱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香椿头

香椿堪称本土榴莲,味道十分特殊。

爱的人是爱不释口,而接受不了这个味道的人,会觉得它吃起来有一股橡胶一般的怪味。

南京许多老平房的门前院后都种有香椿树,每年一到三月中旬,家里人就会拿个长竹竿,伸到树枝顶上去敲打。

“哐哐哐”几下,掉得一地树叶树芽,小孩儿就在下面拎个小塑料袋跟着捡,捡满一兜兜,回家炒鸡蛋吃。

母鸡头

其实这个野菜应该叫“苜蓿头”,因为“苜蓿”发音跟“母鸡”相似,南京人就直接叫它“母鸡头”了......

母鸡头和三叶草是同宗,江苏不少地区会拿它做红烧鱼、清蒸鱼、炖鱼汤,味道是一顶一的棒。

南京人更喜欢直接配白酒清炒,张爱玲就说,没有蒜的苋菜,实是无趣。同理,不喷白酒的苜蓿头,无聊至极。

豌豆头南京人会把豌豆头读成“安豆头”图个平平安安的寓意

在16世纪的明朝,“豌豆头”被《遵生八笺》称为“寒豆芽”,又被称为“龙须菜”。其实就是荷兰豆的幼嫩枝叶。

豌豆头的好处就是生存力强,种起来方便。每年春天收获之后,南京人就会把叶子从豌豆上面摘下来,成把成把的丢到锅里炒着吃。

因为豌豆头特别能吸油,所以炒出来以后外观非常好看,亮晶晶的,吃几口就没了。

小蒜头薤(xiè)白也叫“小蒜头”。

味道辛辣,与我们常吃的大蒜差不多,土腥味重。可以腌糖蒜、煮粥、凉拌、炒鸡蛋等等,吃法与大蒜相似。

小蒜头大概是最好找的一种野菜了,在紫金山成片成片的生着,铺得树林底下全是,跟天然草皮一样。

拔一小把回家,用糖和盐腌制一下,嚼着吃,越吃越香。

菊花脑

几个南京人没喝过菊花脑蛋汤?估计没有吧。

在n、l不分的南京,被叫了多少年“菊花劳”,尽管名字从来没有被叫对,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南京野菜届的地位。

以前老南京的门前屋后,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团菊花脑。跟牵牛花、月季等等招人喜欢的观赏花种在一起,既当盆景,又当做多了个菜。

这里要科普一下,很多人都认为菊花脑是夏天的时令菜,其实,每年3月左右是菊花脑嫰茎上市的时间,嫩嫩的小枝小叶,比夏天的更细更鲜,清爽可口。

总结一下

这“七头一脑”当中,香椿头、小蒜头是温性的,其他都是相对偏凉性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适合选择。尤其是有皮肤病的人要注意,香椿头是发物,不能吃。心脏不大好、心脏供血不足的人,小蒜头是一味比较好的野菜,对有胃病人人呢,可以适当吃一点荠菜头、苜蓿头、豌豆头,这些对胃比较好,枸杞头、菊花脑、苜蓿头也都有一定的清火作用。

大家要是还有不太明白的,可以参考《老中医四季药膳》,里面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教大家如何做药膳,如何来养生。

大家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jiangwang.com/lxccp/116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